由於股價會領先基本面,股價漲跌波動初期多半無法確知是否未來基本面有所轉變,只能衡量當下的風險情境,並基於已知的相關數據推測是否調整投資配置,需隔一段時間才知道基本面是否有所轉變。
風險情境包括股價是否偏高、市場是否過熱、外在政經環境是否利於股市,已知的數據則包括景氣指標、企業營收獲利等,不同角度的觀點對於風險會有不同的想法,例如AI相關供應鏈的企業營收獲利數字普遍亮眼,從企業營運數字來看是樂觀的,且各投資機構、媒體報導、市場氣氛等也都看好AI相關企業,不過若從市場表現來看,AI相關企業已在高檔維持震盪很長一段時間,籌碼相對不利於股價,外在環境還有關稅疑慮干擾等,這些風險情境對於股價表現是負面影響,推測可能使股價休息或回跌。
不過這些推測都還是須由市場真實狀況來驗證,主觀看法和實際市場表現的差距,決定了投資獲利的成效,股市中主觀看法和實際的差距常是人性逃避或不願面對的困境,例如經常原本設想看好某些股票,當股價表現不如預期時,會找理由繼續持有股票,而不是改變看法或停損,但通常不是投資人不願意改變看法或停損,問題多半是在於投資人無法判斷原本的主觀觀點是否有失誤,無法判斷實際市場的風險情境是否已經達到需要謹慎注意的程度。
從基本面看好AI供應鏈相關個股是合理的,但並非只有基本面因素會影響股價,如果優異的基本面無法繼續推升股價時,得考慮其他層面的影響或風險可能已經不能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