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期剛結束了<長照食堂>這一課,在課後放了一部電影給學生進行討論,
2019年上映的《老大人》。
這部片在教室電影院公播大平台上面就找得到了,
也提供給如果有時間可以做電影討論的老師們參考。
教室電影院公播大平台
有些老師覺得這一課不好上,但就我自己操作完一系列課程後,
學生的反應是:他們覺得未來一定會遇到類似的問題,早點思考是件好事。
課文討論的部分,我主要分成兩條主線讓學生做檢索訊息,可以讓學生讀完課文後先做討論。
(一)父親的身心變化及作者如何因應
(二)作者的情緒變化過程(作者從一開始的焦慮,到什麼事件成為他心態轉變的契機,最後得到了什麼樣的領悟,如何重新調整自己與父親相處的方式)
這部電影的節奏很慢,如實地呈現了每個家庭在面對老年人時,有可能會遇到的各種狀況,包括:
(一)年老的父母該由兒子或是女兒照顧?
電影的開始就是從這個難題開始,傳統上認為兒子要照顧父母終老,而嫁出去的女兒是潑出去的水,所以應該照顧婆家。金茂(主角)為了不想麻煩女兒而拒絕她的照顧,兒子又因自身工作和家庭,無法將父親接到家中同住。
學生普遍對於「該由誰來照顧年老的父母」這件事情有不同於電影中的看法,但他們也知道礙於傳統社會觀念,這樣的故事也時有耳聞。過去的社會觀念我們可能很難改變,但未來可以怎麼做?可以開放更多討論。
(二)強硬態度底下其實有一顆害怕受傷的心
電影中學生可以明顯感受到金茂的性格是比較強硬的,就像很多人的父母一樣,都是刀子口豆腐心,如同他一直拒絕女兒的照顧,但其實是希望她不要被婆家說閒話,雖然表面上希望兒子照顧他,但還是尊重兒子的選擇,去住了一陣子的老人療養院。
世代之間的溝通方式不同,往往容易造成誤會,這邊也可以引導學生回想自己與父母親溝通對話的經驗,是否也經常因為父母親一些比較嚴厲的話而受了傷,但仔細思考後,也許會發現這些話的背後,其實有其他原因。
(三)從電影看金茂和兒女的困境
這部電影的結局是開放性的,留下了一個悲傷但卻有想像空間的結局。
看完電影後,我會問學生的第一個問題是,「金茂最後做了什麼樣的決定?你們覺得他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決定?」
從金茂的部分可以看見老年人的困境,例如:
身體變差了,無法做自己過去喜歡的事,但也不好意思一直造成子女負擔。
不論是獨居或是住在療養院,都會面臨孤單的生活,還要面臨步步逼近的死亡。
這些都有可能是讓金茂最後選擇走向絕路的最後一根稻草,
然而從照顧者的角度來看,他們的處境其實也面臨著兩難。
這邊我就會請學生思考另一個問題是:「如果你是金茂的照顧者,會想要怎麼做?讓金茂最後改變想法?」
這個問題的重點並不是改變電影中金茂的結局,而是讓學生思考,身為照顧者的我們,
如何去洞見老年人們的心理和生理需求,讓自己所做的努力,能更貼近他們所想要的,
就像是<長照食堂>中,作者一步一步為父親所做的調整一樣。
而學生現在思考的這些問題,在已經少子化和高齡化嚴重的未來,都極有可能必須面對。
高中學生應該是最常和父母起衝突的階段,也經常會面臨,父母親其實是為了孩子好,但孩子完全無法理解,也無法接受的困境。
小時候,我們都以為,父母會一直健康強壯,可以陪我們很久很久,即便哪天天塌下來了,都有父母親為我們撐著,所以,也就漸漸把這些愛當成是理所當然的。
漸漸地,我們就忘記要站在對方的角度來思考事情。
然而父母終有一天會老去,當這一天來臨時,身為兒女的我們是否已經想好,要如何與他們好好相處,要如何像他們小時候照顧我們那樣,也好好地照顧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