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聽話」成為職場生存法則,我們失去了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photo from Veer 圖庫

photo from Veer 圖庫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有些員工明明能力出眾,卻總是對主管言聽計從?是因為尊重,還是因為恐懼?當「順從」成為職場中的常態,我們是否正在不知不覺中陷入情緒勒索的陷阱?

 

作為一位資深人力資源顧問,我曾遇到過一位Wendy的個案。她聰明、勤奮,總是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任務。然而,她的主管Vincent卻常常對她施加無形的壓力。每當Wendy 提出自己的想法時,Vincent總是以「公司利益」為理由,暗示她如果不按照他的方式去做,可能會影響她的職業發展。


Wendy的困境:  


Wendy開始感到不安和恐懼。她擔心如果不順從Vincent的要求,不僅會失去工作,還會失去Vincent的「賞識」。於是,她選擇了順從,放棄了自我表達的機會。每次完成任務後,Vincent都會對她表現出和藹可親的態度,甚至給予她一些獎勵,這讓Wendy誤以為自己的順從是正確的選擇。


情緒勒索的隱形鏈條:  


Vincent的行為實際上是一種情緒勒索。他通過製造不安和恐懼,讓Wendy感到只有順從才能獲得安全感和認同感。這種順從表面上維持了「良好的關係」,但實際上卻剝奪了Wendy的自主性和創造力。

 

順從的代價:  


長期來看,這種順從行為不僅會影響Wendy的心理健康,還可能導致她的職業發展停滯。她可能會逐漸失去自信,變得依賴他人的決策,最終失去自我。

 

那麼應該怎麼解決呢?  


  • 建立健康的溝通渠道:  

    作為主管,Vincent應該鼓勵員工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不是通過威脅和壓力來獲取順從。建立開放的溝通環境,讓員工感到他們的聲音被聽到和尊重。

 

  • 培養員工的自主性:  

    主管可以通過授權和信任,幫助員工建立自信和自主性。讓員工知道,他們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完成任務,更在於他們的獨特見解和創新能力。

 

  • 識別情緒勒索的跡象:

    員工需要學會識別情緒勒索的跡象,並勇敢地說「不」。通過培訓和心理支持,幫助員工建立健康的心理防線,避免陷入情緒勒索的陷阱。

 

「順從並不意味著尊重,真正的尊重來自於平等的對話和相互的理解。」 —— Simon Sinek

 

你是否也曾因為害怕失去工作或上級的賞識,而選擇了順從?當順從成為職場中的常態,我們是否正在失去最重要的東西——自我

職場中的每一個人都渴望被認可和尊重,但真正的尊重來自於平等的對話和相互的理解。作為主管,我們有責任創造一個健康的工作環境,讓員工能夠自由表達,勇敢創新。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實現個人和組織的共同成長。

 

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感想!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梅根的斜槓人生沙龍
70會員
308內容數
前世界500強HR高階主管|策略顧問合伙人|跨界整合20年人才管理經驗X藝術療癒心理技術|獨創「認知升級+能量管理」雙軌破局模型|專破:35歲瓶頸期及職場情緒內耗|用策略思維點亮你的職業發展地圖|分享職場心理與成長心得,帶你解鎖職場與生活的美好,一起向光而行!
2025/04/29
即使再努力,我們也常忘了問自己一句:「我,好不好?」在職場上,許多人總把自我價值綁在表現上,卻忽略了溫柔對待自己的重要。其實,真正的成熟,不是永無止境地追求更好,而是願意在每個努力之後,對自己說:「其實這樣,已經夠好了。」
Thumbnail
2025/04/29
即使再努力,我們也常忘了問自己一句:「我,好不好?」在職場上,許多人總把自我價值綁在表現上,卻忽略了溫柔對待自己的重要。其實,真正的成熟,不是永無止境地追求更好,而是願意在每個努力之後,對自己說:「其實這樣,已經夠好了。」
Thumbnail
2025/04/28
在人生與職場中,我們常以為自己「沒有選擇」,卻忽略了——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刻,選擇仍然存在。承認自己的選擇,並不是責怪自己,而是重新取回對生命的主導權。停止自我批評,理解每一個選擇背後的勇氣與努力,才能真正擁抱自己,走向更自由、有力量的人生。
Thumbnail
2025/04/28
在人生與職場中,我們常以為自己「沒有選擇」,卻忽略了——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刻,選擇仍然存在。承認自己的選擇,並不是責怪自己,而是重新取回對生命的主導權。停止自我批評,理解每一個選擇背後的勇氣與努力,才能真正擁抱自己,走向更自由、有力量的人生。
Thumbnail
2025/04/27
在職場上,許多主管習慣用堅強與壓抑來帶領團隊,卻忽略了真正拉近彼此的力量,其實來自於「敢於展現脆弱」。當主管願意承認自己的恐懼與無助,不但能化解隔閡,更能建立深層的信任感。真正的領導力,不是孤軍奮戰,而是與團隊共同承擔。勇敢示弱,反而讓團隊更有力量,一起走得更遠。
Thumbnail
2025/04/27
在職場上,許多主管習慣用堅強與壓抑來帶領團隊,卻忽略了真正拉近彼此的力量,其實來自於「敢於展現脆弱」。當主管願意承認自己的恐懼與無助,不但能化解隔閡,更能建立深層的信任感。真正的領導力,不是孤軍奮戰,而是與團隊共同承擔。勇敢示弱,反而讓團隊更有力量,一起走得更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在職場上,你是不是總是害怕拒絕,不知不覺成了別人情緒勒索的對象?明明內心抗拒,卻因為「不想當壞人」而妥協,最後換來的不是感激,而是自我懷疑與無力感。其實,你的失望不是來自不夠好,而是沒有堅持自己的價值觀。解析主管常見的三大心態陷阱,提供實際案例與解決方案,幫助你找回原則,贏得尊重,而不是委屈自己。
Thumbnail
在職場上,你是不是總是害怕拒絕,不知不覺成了別人情緒勒索的對象?明明內心抗拒,卻因為「不想當壞人」而妥協,最後換來的不是感激,而是自我懷疑與無力感。其實,你的失望不是來自不夠好,而是沒有堅持自己的價值觀。解析主管常見的三大心態陷阱,提供實際案例與解決方案,幫助你找回原則,贏得尊重,而不是委屈自己。
Thumbnail
過度在乎他人感受的人,往往成為情緒勒索的「隱形受害者」。他們習慣用「沒關係」掩蓋委屈,卻不知自己的善意正在透支自己的專業價值。本文通過真實職場案例,揭示高敏感人格的致命傷,並提供實用自救指南,教你如何建立情緒邊界,拒絕被情緒綁架。當你不再為別人的情緒兜底時,你才能真正為專業價值賦能。
Thumbnail
過度在乎他人感受的人,往往成為情緒勒索的「隱形受害者」。他們習慣用「沒關係」掩蓋委屈,卻不知自己的善意正在透支自己的專業價值。本文通過真實職場案例,揭示高敏感人格的致命傷,並提供實用自救指南,教你如何建立情緒邊界,拒絕被情緒綁架。當你不再為別人的情緒兜底時,你才能真正為專業價值賦能。
Thumbnail
「我這麼照顧你,你卻讓我失望?」—職場情緒勒索的溫柔陷阱,往往披著「關心」的外衣,卻讓人陷入內疚與自責。通過真實案例,我們剖析情緒勒索的本質:利用關係綁架你的情緒,讓你感到「虧欠」。如何掙脫?識別信號、設定界限、重新定義罪惡感、尋求支持。你的情緒值得被尊重,別讓「照顧」成為操控的工具。
Thumbnail
「我這麼照顧你,你卻讓我失望?」—職場情緒勒索的溫柔陷阱,往往披著「關心」的外衣,卻讓人陷入內疚與自責。通過真實案例,我們剖析情緒勒索的本質:利用關係綁架你的情緒,讓你感到「虧欠」。如何掙脫?識別信號、設定界限、重新定義罪惡感、尋求支持。你的情緒值得被尊重,別讓「照顧」成為操控的工具。
Thumbnail
在職場中,順從看似是維持關係的「安全選擇」,但背後可能隱藏著情緒勒索的陷阱。當員工因恐懼或不安而屈服於上級的壓力,他們可能暫時獲得安全感,卻失去了自主性和創造力。真正的職場尊重,源於平等的對話,而非盲目的順從。你是否也在不知不覺中陷入了情緒勒索的困境?
Thumbnail
在職場中,順從看似是維持關係的「安全選擇」,但背後可能隱藏著情緒勒索的陷阱。當員工因恐懼或不安而屈服於上級的壓力,他們可能暫時獲得安全感,卻失去了自主性和創造力。真正的職場尊重,源於平等的對話,而非盲目的順從。你是否也在不知不覺中陷入了情緒勒索的困境?
Thumbnail
職場中的「善意」壓力,常以「為你好」為名,實則是一種情緒勒索。主管通過貶低新人員工的價值,讓她產生內疚與自我懷疑,進而順從要求。這種壓力不僅影響心理健康,還削弱工作表現。如何應對?識別情緒勒索、建立個人邊界、尋求支持及提升自信。面對「善意」壓力,學會說「不」,保護自我價值,才能在職場中活出真實自己。
Thumbnail
職場中的「善意」壓力,常以「為你好」為名,實則是一種情緒勒索。主管通過貶低新人員工的價值,讓她產生內疚與自我懷疑,進而順從要求。這種壓力不僅影響心理健康,還削弱工作表現。如何應對?識別情緒勒索、建立個人邊界、尋求支持及提升自信。面對「善意」壓力,學會說「不」,保護自我價值,才能在職場中活出真實自己。
Thumbnail
熟悉的舒適圈常被誤認為安全感,但其實只是對改變的逃避。主管如果過度掌控團隊,容易導致員工士氣低落、創造力下降,反而陷入「越抓越失控」的惡性循環。真正的安全感來自適應變化的能力,而非依賴熟悉模式。改變雖難,但唯有突破舒適圈,才能迎來真正的穩定與成長!
Thumbnail
熟悉的舒適圈常被誤認為安全感,但其實只是對改變的逃避。主管如果過度掌控團隊,容易導致員工士氣低落、創造力下降,反而陷入「越抓越失控」的惡性循環。真正的安全感來自適應變化的能力,而非依賴熟悉模式。改變雖難,但唯有突破舒適圈,才能迎來真正的穩定與成長!
Thumbnail
在職場上,許多人因為害怕衝突或排斥,選擇表現出「無害性」,過度迎合他人需求。這種行為背後往往是內心的無力感與對攻擊的恐懼,長期壓抑真實情感可能引發心理問題,並影響領導力與自信。透過接納內心的衝突、建設性地表達意見和設立心理邊界,能幫助擺脫這種防衛機制,建立真誠的職場關係。
Thumbnail
在職場上,許多人因為害怕衝突或排斥,選擇表現出「無害性」,過度迎合他人需求。這種行為背後往往是內心的無力感與對攻擊的恐懼,長期壓抑真實情感可能引發心理問題,並影響領導力與自信。透過接納內心的衝突、建設性地表達意見和設立心理邊界,能幫助擺脫這種防衛機制,建立真誠的職場關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