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他剛剛被部門同事情緒勒索了——對方以「如果你不同意,團隊士氣會受影響」來施壓,讓他不得不批准一項本不合理的請求。但內心的聲音卻在抗議:「這根本不公平!」
回到家,他開始懷疑自己:「我是不是沒有原則?為什麼總是害怕拒絕?」
這種對自己的失望,不只是個人問題,而是很多職場主管都會掉入的「心態陷阱」。
許多主管認為,只要維持和諧,就能帶來高效團隊。於是,當下屬提出不合理要求時,他們選擇「息事寧人」,不惜犧牲自己的底線來換取短暫的和平。
但問題是,當你總是迎合別人,別人會視之為理所當然,反而不會真正尊重你。
案例:
某位部門主管Josh,面對資深員工的無理請假要求,明知這樣會影響專案進度,卻礙於「不想當壞人」而一次次妥協。結果是,其他員工開始效仿,團隊紀律愈來愈鬆散,而他自己則愈來愈焦慮,對自己的領導能力產生懷疑。
解決方案:
強勢不代表冷漠,而是要清楚傳達原則。例如,Josh可以說:「我理解你的狀況,但這樣的請假方式會影響團隊,因此需要按照規定處理。」
別用退讓換取認同,而是用原則贏得尊重。
當無法拒絕時,很多主管會責怪自己:「是不是我太軟弱?」這種自責情緒不斷累積,最終讓自己陷入「我是個沒用的領導者」的負面循環中。
案例:
某家跨國企業的副理Amy,總是覺得自己應該能夠滿足每個人的需求,因此當團隊成員抱怨時,她會內疚,覺得是自己能力不足。這種過度自責讓她無法果斷決策,最後連下屬都開始質疑她的判斷力。
解決方案:
停止內耗,轉向理性評估。例如,當Amy開始自責時,她應該問自己:「這真的是我的錯嗎?還是因為對方的期待不合理?」
不合理的期待,不是你的責任。
許多人寧願自己難受,也不願與他人發生衝突,因為「對立」會讓他們感到不安。這種習慣性退讓,讓他們在職場上不斷妥協,直到有一天,他們發現自己早已失去了話語權。
案例:
某位高階主管David,每次開會時都對強勢的同事讓步,導致他的團隊一次次被邊緣化。直到有一天,他的老闆直接告訴他:「你這樣下去,永遠無法帶領團隊。」
解決方案:
與其逃避衝突,不如學會健康的對話方式。例如,David可以在會議上說:「我理解你的觀點,但我們的團隊有不同的考量,這部分我們需要討論更可行的方案。」
真正的領導力,是在堅持立場與尊重他人之間取得平衡。
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當你無法為自己做決定時,別人就會替你做決定。」
你對自己的失望,往往不是因為不夠好,而是因為你沒有堅持自己的價值觀。
✅ 學會堅持,而不是討好。
✅ 學會界線,而不是迎合。
✅ 學會自我肯定,而不是過度自責。
當你開始這樣做,你不僅會贏得別人的尊重,更重要的是,你會重新找回自己。
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