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5/02/1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念研究所拿碩士還值得嗎?《經濟學人》這麼說

純粹考量一生的經濟收入,念研究所、拿個碩士畢業證書,真的是穩賺不賠的規劃嗎?最近看到《經濟學人》的一系列報導(文章一)(文章二)(文章三)(文章四)(文章五)(文章六),覺得很有意思,所以摘要一些重點。

raw-image


  1. 美國念大學有昂貴的學費,畢業後常要花許多時間還學貸,所以念研究所會讓人有越來越不值得的感覺。在台灣沒有高學費問題,但也還是得考慮念研究所那兩、三年減少的收入,未來是否「賺得回來」?
  2. 念碩士的人,平均來說家境較好(不用急著賺錢),一些學術相關能力優於只念大學的人。直接拿「碩士畢業」跟「大學畢業」比收入不太對,應該要看「有同等條件的人,唸或不念研究所」對未來收入的影響。
  3. 以美國的調查來看,「念大學」是明智選擇,可以大幅提昇未來收入(大學生比高中生收入多了70%)。但念研究所,平均增加的收入有限,而且唸有些科系還可能帶來收入減少(少賺兩年,然後學貸還增加!)。
  4. 從2000年以來,美國念研究所的成本增加三倍(已扣除通膨)。研究生佔所有大學學生的17%,但用掉一半的美國政府學貸。投入這麼多資源,是否有必要?(但多收研究生,可能是大學多賺錢、存活下去的重要環節)
  5. 有分析師認為,美國碩士生一輩子可能只會比大學生多賺五萬美金,而且有40%的碩士生,念研究所是得不償失。
  6. 倫敦的智庫發現,在35歲時,原本同樣家境與優秀成績的人,去唸碩士,收入並沒有比只念大學高出多少。
  7. 在英國,讀政治碩士的男生,30幾歲時收入反而少了10%,讀歷史少了20%,英文專業少了30%。讀MBA收穫最大,因為念碩士時建立的人脈對走一行會很有用。
  8. 英國研究發現,女性念碩士的經濟回報較大。在許多領域,男生念碩士都是「少賺錢」。女性研讀教育與醫療領域碩士容易得到回報。而男性,就得投注在法商以及資科領域才有「賺頭」。
  9. 不過,以往非常搶手的名校商學院MBA畢業生,這兩年失業率大增。因為,大企業漸漸發現,MBA好像也沒那麼好用。在AI時代,有資訊專長的碩博生更有發展潛力。
  10. 大學學費高漲的原因之一,是非教職的行政、管理人力暴增。美國排名前50大學,這些人數是教師的三倍。
  11. 常春藤大學的董事會成員往往超過30人,甚至多達50人。這造成董事會沒有效率,有許多人搶當董事只是為了分享光芒、讓家族申請入學更方便。
  12. 臃腫的大學人力,讓大學經營成本大增。英國大學現在必須靠大量外國學生來填補收入。這兩年外國研究生人數減少,就造成英國大學的經營危機。
  13. 碩士生多,大學產生的研究也就跟著增加。但經濟學家的分析發生,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與學術研究產出,並沒有讓國家的生產力等比例增加。研究生在老師指導下發表一篇又一篇精彩論文,但大多數不會增加企業的生產力。
  14. 生成式AI的發展,讓創新的主流拉回企業。大學引導社會前進的力量又被削弱。


好啦總之,在快速劇變的AI時代,在大學多唸兩、三年書,是浪費時間,還是能增加自己的競爭力?或許,能快速應變的大學,才能讓學生有「值回票價」的感覺。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