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一次性醫用口罩產業的五十年變遷:從邊緣到全球第二,再回歸邊緣的教訓

台灣一次性醫用口罩產業的五十年變遷:從邊緣到全球第二,再回歸邊緣的教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如果回顧台灣過去五十年的一次性醫用口罩產業發展,會發現這並非一條線性上升的軌跡。台灣的口罩製造業曾長期處於全球供應鏈的邊緣,主要依賴進口。然而,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時,台灣透過「口罩國家隊」的政策迅速崛起,成為全球第二大口罩生產國,僅次於中國。然而,這場短暫的高峰很快結束,隨著全球市場回穩,台灣的口罩產業再次面臨邊緣化的挑戰。

這場起落不僅是市場競爭的結果,更反映出台灣產業政策的短視與應變能力的侷限。本文將回顧台灣一次性醫用口罩產業的全球市場份額變化,並探討這段歷史對台灣製造業的啟示。


📈 1970-2010 年代:邊緣產業,依賴進口

在 20 世紀末,台灣並不是一次性醫療口罩的生產大國。1990 年代的台灣口罩產業規模有限,主要以滿足國內需求為主,並未在國際市場上佔據重要地位。反之,台灣市場對進口口罩有著高度依賴性,例如 2000 年代台灣每年約進口 4 億個醫療用口罩,主要來自中國。

🔹 1️⃣ 2003 年 SARS 的影響

2003 年 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疫情爆發,讓台灣政府開始意識到口罩產業對公共衛生安全的重要性。當時,口罩供應短缺,政府臨時調度資源確保國內市場供應。雖然 SARS 促使部分台灣企業投入口罩製造,但市場規模仍然有限,產業政策也未有長遠發展規劃。

🔹 2️⃣ 2010 年代:產業仍未壯大

進入 2010 年代,台灣的口罩產業仍未在全球市場佔有一席之地。相較於馬來西亞在手套產業的成功發展,台灣政府並未對口罩製造提供積極的政策支持,導致產業發展仍依賴市場需求的變化,缺乏長期競爭優勢。


🌍 2020-2022 年:疫情帶來的短暫高峰,台灣成為全球第二

2020 年新冠疫情爆發,全球對一次性醫用口罩的需求激增,讓台灣迎來了「黃金時期」。當時,台灣的本土產能僅能滿足部分需求,因此政府迅速組織「口罩國家隊」,透過補貼、技術支援與強制生產規範,將每日口罩產量從 188 萬片提升至 1,500 萬片。這一擴張讓台灣一度成為全球第二大口罩生產國,僅次於中國。

這場政策操作的確帶來了短期成效,使台灣能夠在國內市場達到供需平衡,甚至一度向國際市場出口。然而,政府並未建立長遠的產業規劃,導致這場短期應變無法轉變為真正的產業競爭力。


⚠️ 2023-2024 年:市場回歸平靜,台灣產業再度邊緣化

隨著全球疫情趨緩,口罩市場需求驟降,國際價格大跌,導致台灣的口罩工廠面臨巨大的產能過剩問題。許多企業因市場供應過剩而退出,產業逐漸回到疫情前的狀態。

🔹 1️⃣ 市場過度依賴政府補助

在疫情期間,許多台灣口罩製造商仰賴政府的採購訂單來維持生計,然而當疫情趨緩、政府訂單減少時,這些企業因缺乏長期競爭策略而面臨困境。

🔹 2️⃣ 缺乏全球競爭力

相比於中國與其他東南亞國家,台灣的口罩生產成本較高,且缺乏自主技術優勢。當市場恢復競爭狀態,台灣企業難以與低成本製造國家競爭,導致出口市場迅速縮小。


📉 產業政策的啟示:為何台灣錯失一次性醫用口罩市場?

台灣一次性醫用口罩產業的變遷,顯示出台灣產業政策的幾個核心問題:

✅ 1️⃣ 政策應該關注傳統製造業

台灣政府長期聚焦於科技產業,忽視傳統製造業的重要性。然而,在全球供應鏈變動劇烈的時代,傳統製造業仍然是經濟穩定的基礎,政府應該提供相應的技術轉型與資金支持。

✅ 2️⃣ 產業升級應兼顧低技術製造

馬來西亞成功將手套產業升級至高技術製造(自動化生產、智能製造),而台灣則完全放棄該產業。未來,政府應考慮如何透過技術提升(如 AI 智能生產、ESG 環保技術)讓傳統製造業保持競爭力。

✅ 3️⃣ 供應鏈彈性應納入國家安全考量

疫情期間,台灣口罩供應依賴進口,顯示產業鏈缺乏彈性。政府應該鼓勵關鍵產業(如醫療防護用品)維持一定的本土生產能力,以應對未來的全球風險。


結論:口罩產業的故事,是台灣製造業的縮影

台灣的一次性醫用口罩產業,從疫情前的邊緣,到疫情期間的全球第二,再度回歸邊緣,是一場全球供應鏈變遷下的典型案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沒有長遠的政策規劃,再強的產業都可能是曇花一現

未來,如果台灣想要在全球製造業保持競爭力,就必須重新審視產業政策,找到科技與傳統製造業的平衡點。否則,今天的口罩產業,只是台灣下一個被淘汰的產業縮影。

avatar-img
醫療耗材內幕誌
1會員
71內容數
📢 醫療耗材內幕誌 🔍 深入探索乳膠手套、口罩、血袋等醫療耗材產業,揭開供應鏈與市場內幕! 我們專注於 產業趨勢、供應鏈運作、商業模式、採購指南,幫助醫療從業者、企業採購、投資人發掘市場機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醫療耗材內幕誌 的其他內容
探討臺灣一次性手套產業興衰,分析其全球市場佔有率的變化,並反思臺灣產業政策的缺失。從 1970 年代的崛起,到 2020 年代的式微,文中探討馬來西亞、中國等國家的競爭,以及臺灣在疫情期間錯失的機會。最後,提出政策建議,強調政府應關注傳統製造業、促進產業升級,並提升供應鏈韌性,避免重蹈覆轍。
探討臺灣一次性手套產業興衰,分析其全球市場佔有率的變化,並反思臺灣產業政策的缺失。從 1970 年代的崛起,到 2020 年代的式微,文中探討馬來西亞、中國等國家的競爭,以及臺灣在疫情期間錯失的機會。最後,提出政策建議,強調政府應關注傳統製造業、促進產業升級,並提升供應鏈韌性,避免重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