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蘊QA|駝背會帶來什麼影響?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駝背,是許多朋友在生活中不知不覺容易養成的亞健康問題,例如:長時間低頭滑手機、久坐、久站等,隨著時間流逝,這些小習慣逐漸累積成身體不適。

而「駝背」不僅影響體態,更會對身體各個部位帶來不容忽視的連鎖反應:

頭部前傾:導致頸部僵硬,讓脖子經常疼痛不適。

肩膀內縮:肩關節負擔增加,肩膀變得僵硬。

背部弧形變形:使腰酸背痛成為長期困擾。

身體前傾:壓迫內臟,使消化系統運行不順暢。

胸腔受壓:讓呼吸不順,影響身體的能量供應。

所以養成正確姿勢不僅能改善體態,還能讓身體減少壓力、恢復輕鬆。

提醒大家,無論是坐著還是站著,都要有意識地調整姿勢,才能透過日常習慣改善駝背,為身體找回健康的平衡!

歡迎有類似困擾的朋友,來店內與我們聊聊,一起找到最合適的改善方式吧!

更多行蘊QA


avatar-img
1會員
85內容數
秉持一顆照顧家人的心,提供多元健康管理方案,協助您改善身體的健康品質。透過原創代謝力重建、體重健康管理、垂直律動、負離子能量岩盤浴、微循環檢測等服務,客製化打造由內而外的健康方案,讓生活美好行蘊流水。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蘊初行蘊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許多朋友來體驗代謝力重建課程時,發現自己長時間的坐姿不對,導致腰酸背痛或是體態問題。很多人以為坐著只要找個舒服的位置就好,但其實正確的坐姿非常講究,不僅能保護脊椎,還能提升工作和學習的效率。 以下是正確坐姿的幾個重點: #視線平視螢幕:螢幕應該與眼睛平行,避免低頭或抬頭過度。 #背部伸直貼合椅
站沒站相,坐沒坐相,是許多朋友來代謝力重建課程的常見問題, 很多人以為平常抬頭挺胸只要把胸口挺起來,就可以好好站好,但其實正確的姿勢需要肩膀、髖關節和腳保持一條直線。這樣不僅能改善體態,還能減少背部和頸部的壓力。 1.肩膀放鬆但不要前傾:肩膀應該自然下垂,避免聳肩或過度前傾。 2.髖關節保持中
最近來代謝力重建課程的朋友問: 「我的膝蓋好奇怪,彎曲一下就喀喀響?」 「我的也是,膝蓋有聲音是哪裡有問題嗎?」 不知道是否也有朋友發現自己的膝蓋在彎曲或走路時會發出聲音呢? 很朋友會擔心這是不是膝蓋退化的徵兆,但其實膝蓋的聲音來源有很多種可能。 #氣泡破裂:關節液中的氣泡破裂會發出輕微的
你是否在按摩時,感覺到又癢又痛,甚至酸到不行? 這其實是我們的身體在給我們信號!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這些感覺背後的原因: 神經刺激:按摩的撫摸或摩擦動作會刺激表層神經,讓你感覺癢,而深層按壓則可能引發痛感,特別是在有肌肉結節的地方。 乳酸堆積:長時間運動或姿勢不良會讓肌肉堆積乳酸。按摩能促進血液循
上班族朋友們,你是否曾經在打電腦或開車後,感到手麻或酸痛?這些症狀可能不是普通的疲勞,而是「腕隧道症候群」或「肘隧道症候群」的警訊! 【腕隧道症候群】會引起手腕和手掌的麻木或疼痛,這是因為正中神經在長期打電腦或搬重物時受到壓迫,導致肌腱和滑膜發炎增厚,擠壓到正中神經。 【肘隧道症候群】則會導致小
最近不少朋友在討論「超慢跑」, 有朋友說:「她堅持連續4個月每天跑30分鐘,體重掉了6公斤,體脂也降了快4%」 也有朋友說:「她第一次跑了60分鐘後,發現自己的膝蓋跟腳踝都好不舒服」 那麼到底什麼是「超慢跑」呢? 「超慢跑」是一種以「輕鬆」為原則的低強度跑步運動,時速約4~6公里左右,介於快
許多朋友來體驗代謝力重建課程時,發現自己長時間的坐姿不對,導致腰酸背痛或是體態問題。很多人以為坐著只要找個舒服的位置就好,但其實正確的坐姿非常講究,不僅能保護脊椎,還能提升工作和學習的效率。 以下是正確坐姿的幾個重點: #視線平視螢幕:螢幕應該與眼睛平行,避免低頭或抬頭過度。 #背部伸直貼合椅
站沒站相,坐沒坐相,是許多朋友來代謝力重建課程的常見問題, 很多人以為平常抬頭挺胸只要把胸口挺起來,就可以好好站好,但其實正確的姿勢需要肩膀、髖關節和腳保持一條直線。這樣不僅能改善體態,還能減少背部和頸部的壓力。 1.肩膀放鬆但不要前傾:肩膀應該自然下垂,避免聳肩或過度前傾。 2.髖關節保持中
最近來代謝力重建課程的朋友問: 「我的膝蓋好奇怪,彎曲一下就喀喀響?」 「我的也是,膝蓋有聲音是哪裡有問題嗎?」 不知道是否也有朋友發現自己的膝蓋在彎曲或走路時會發出聲音呢? 很朋友會擔心這是不是膝蓋退化的徵兆,但其實膝蓋的聲音來源有很多種可能。 #氣泡破裂:關節液中的氣泡破裂會發出輕微的
你是否在按摩時,感覺到又癢又痛,甚至酸到不行? 這其實是我們的身體在給我們信號!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這些感覺背後的原因: 神經刺激:按摩的撫摸或摩擦動作會刺激表層神經,讓你感覺癢,而深層按壓則可能引發痛感,特別是在有肌肉結節的地方。 乳酸堆積:長時間運動或姿勢不良會讓肌肉堆積乳酸。按摩能促進血液循
上班族朋友們,你是否曾經在打電腦或開車後,感到手麻或酸痛?這些症狀可能不是普通的疲勞,而是「腕隧道症候群」或「肘隧道症候群」的警訊! 【腕隧道症候群】會引起手腕和手掌的麻木或疼痛,這是因為正中神經在長期打電腦或搬重物時受到壓迫,導致肌腱和滑膜發炎增厚,擠壓到正中神經。 【肘隧道症候群】則會導致小
最近不少朋友在討論「超慢跑」, 有朋友說:「她堅持連續4個月每天跑30分鐘,體重掉了6公斤,體脂也降了快4%」 也有朋友說:「她第一次跑了60分鐘後,發現自己的膝蓋跟腳踝都好不舒服」 那麼到底什麼是「超慢跑」呢? 「超慢跑」是一種以「輕鬆」為原則的低強度跑步運動,時速約4~6公里左右,介於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小朋友背的書包較重,為了平衡很自然地向前傾來對抗沉重的書包,長期下去自然形成了駝背。就算是成人也好長期的坐姿或者背重袋也會慢慢形成了駝背。 若果及早治糾正駝背,所需要的時間會更短。
Thumbnail
肩頸緊繃、下背及腰臀痠痛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以下是我從身體中學到的經驗,分享給大家。
Thumbnail
你會好好站著嗎? 每次在幫朋友紀錄重建前的照片時,我們總是發現大部分的朋友,都無法好好的站好,大多是因為身體重心習慣偏向某一側,或因為平常的坐姿站姿不良,導致身體開始傾斜不平衡。這位平日在冷氣房上班的朋友,有一些脊椎側彎的狀況,所以,坐著時,她習慣翹二郎腿,站著時,也總是37步重心偏在其中一側,時
Thumbnail
週一加班嗎?久坐的上班族朋友,常常因為久坐不動、打字駝背、翹二朗腿及長時間穿跟鞋,而造成身體的骨盆前傾,久而久之腰酸、小腹突出、駝背、還有肩頸痠痛等問題一個一個跑出來。 尤其在25歲後,隨著身體的代謝逐年下滑,體態就變得越來越難維持……. 透過定期的代謝力重建,我們的OL顧客朋友,在第二次體驗後
Thumbnail
有兩個層面的思考。 簡單的思考: 如果出現駝背,那就要練反向的動作,脊椎的伸展,就像瑜伽的一些後彎,訓練背側的肌肉。 如果圓肩,那可能是肩胛骨的位置不對,我們可能要訓練肩胛下沉並保持貼緊肋骨的動作,甚至練習肩膀大手臂外轉(瑜伽常見的口令)等動作。 同時也可以搭配一些伸展。
Thumbnail
脖子前傾、駝背、長短腳有救嗎?好在意體態怎麼辦?哪些情況需要物理治療?除了受傷後復健、中風的功能重建。還有減輕痠痛或疼痛、預防疾病、提升生活品質,也減少年紀漸長後身體問題重重。
Thumbnail
脊椎側彎能否重訓一直是大家擔心的,拜現今科學所賜,對於重訓的相關研究越來越多,讓我們一起了解「脊椎側彎」,並與它好好共存吧!
Thumbnail
較深層的頸後肌肉 這些肌肉分別有頭半棘肌、頭最長肌、頸半棘肌、多裂肌和回旋肌 主要讓我們頸椎可以往後仰與轉動,產生症狀的主因還是因為不良的讀、寫工作習慣,使頸部長時間呈現往前彎的姿態。 當它開始產生症狀的時候會產生頭痛與類似提肩胛肌的疼痛現象,並且頭在往前彎曲還有轉頭的動作都會受到
Thumbnail
背部疼痛是許多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問題,尤其是長時間坐辦公室工作或長時間站立的人。慢性背部疼痛可能對生活品質造成嚴重影響,限制了日常活動和工作效率。傳統的中醫療法中,包括撥筋、整骨、整復和推拿等技術,被廣泛應用於治療背部疼痛。本文將深入探討這些療法在治療慢性背部疼痛中的應用,並探討它們的效果和文化背景
Thumbnail
長時間坐在電腦前、低頭滑手機、缺乏運動等,是現在很常見的生活型態。而這些都可能是養成駝背體態的幫兇。 駝背不僅使人在外觀看起來沒精神、缺乏自信,長久下來也會危害健康。 如何判斷脊椎正不正? 成人脊椎有自然的弧度,在上胸與骨盆處是自然後突的,頸部和腰部是自然前突的。站起身來,想像一條垂直於地面的重力線
Thumbnail
小朋友背的書包較重,為了平衡很自然地向前傾來對抗沉重的書包,長期下去自然形成了駝背。就算是成人也好長期的坐姿或者背重袋也會慢慢形成了駝背。 若果及早治糾正駝背,所需要的時間會更短。
Thumbnail
肩頸緊繃、下背及腰臀痠痛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以下是我從身體中學到的經驗,分享給大家。
Thumbnail
你會好好站著嗎? 每次在幫朋友紀錄重建前的照片時,我們總是發現大部分的朋友,都無法好好的站好,大多是因為身體重心習慣偏向某一側,或因為平常的坐姿站姿不良,導致身體開始傾斜不平衡。這位平日在冷氣房上班的朋友,有一些脊椎側彎的狀況,所以,坐著時,她習慣翹二郎腿,站著時,也總是37步重心偏在其中一側,時
Thumbnail
週一加班嗎?久坐的上班族朋友,常常因為久坐不動、打字駝背、翹二朗腿及長時間穿跟鞋,而造成身體的骨盆前傾,久而久之腰酸、小腹突出、駝背、還有肩頸痠痛等問題一個一個跑出來。 尤其在25歲後,隨著身體的代謝逐年下滑,體態就變得越來越難維持……. 透過定期的代謝力重建,我們的OL顧客朋友,在第二次體驗後
Thumbnail
有兩個層面的思考。 簡單的思考: 如果出現駝背,那就要練反向的動作,脊椎的伸展,就像瑜伽的一些後彎,訓練背側的肌肉。 如果圓肩,那可能是肩胛骨的位置不對,我們可能要訓練肩胛下沉並保持貼緊肋骨的動作,甚至練習肩膀大手臂外轉(瑜伽常見的口令)等動作。 同時也可以搭配一些伸展。
Thumbnail
脖子前傾、駝背、長短腳有救嗎?好在意體態怎麼辦?哪些情況需要物理治療?除了受傷後復健、中風的功能重建。還有減輕痠痛或疼痛、預防疾病、提升生活品質,也減少年紀漸長後身體問題重重。
Thumbnail
脊椎側彎能否重訓一直是大家擔心的,拜現今科學所賜,對於重訓的相關研究越來越多,讓我們一起了解「脊椎側彎」,並與它好好共存吧!
Thumbnail
較深層的頸後肌肉 這些肌肉分別有頭半棘肌、頭最長肌、頸半棘肌、多裂肌和回旋肌 主要讓我們頸椎可以往後仰與轉動,產生症狀的主因還是因為不良的讀、寫工作習慣,使頸部長時間呈現往前彎的姿態。 當它開始產生症狀的時候會產生頭痛與類似提肩胛肌的疼痛現象,並且頭在往前彎曲還有轉頭的動作都會受到
Thumbnail
背部疼痛是許多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問題,尤其是長時間坐辦公室工作或長時間站立的人。慢性背部疼痛可能對生活品質造成嚴重影響,限制了日常活動和工作效率。傳統的中醫療法中,包括撥筋、整骨、整復和推拿等技術,被廣泛應用於治療背部疼痛。本文將深入探討這些療法在治療慢性背部疼痛中的應用,並探討它們的效果和文化背景
Thumbnail
長時間坐在電腦前、低頭滑手機、缺乏運動等,是現在很常見的生活型態。而這些都可能是養成駝背體態的幫兇。 駝背不僅使人在外觀看起來沒精神、缺乏自信,長久下來也會危害健康。 如何判斷脊椎正不正? 成人脊椎有自然的弧度,在上胸與骨盆處是自然後突的,頸部和腰部是自然前突的。站起身來,想像一條垂直於地面的重力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