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場表演藝術:從角色詮釋到劇本創作的深度探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1.     第一章的共鳴

書中的大學生選擇飾演奧賽羅,他卻滿腦都思考該如何更好地詮釋角色,使自己被各種方法控制;被新環境、舞台空間所壓迫。無法沉浸在角色。最後因為想起朋友分享《奧賽羅》劇本分析與見解,才被打動感情,恐懼消逝。

 

期末呈現時,飾演想換盤子的女客人時,不知道該如何呈現,而在上台演出後跟預期不同。生活沒有相關的經驗和符合的性格特質,如書中所說的機械式表演、橡皮印戳,沒有血肉與靈魂。第二章提到角色若非為活生生的情感所充實,腦中的刻板印象便會乘虛而入。我確實也把女客人想成那種炫耀高調的奧客,有了既定印象,後來和另一組《老爸老馬》的女客人寀宜討論,才更加了解女客人較偏向低調的有錢人,不屬於大吵大鬧的奧客。還有和其他同學討論與練習才更清楚角色的人格特質。

 

2.     關於內在和外在

書中導演在台上示範坐著不動也能夠表現自然,當其他人上去練習時做了無數動作卻依然不自在。說明藝術表演並不是寄存於外在的形式,而是精神的內容。一位女學生在演示找別針的情節時,全然遺忘尋找的目的,只記得要演戲而在台上到處亂跑。

 

真正出色的演出,不僅僅是動作的模仿或台詞的背誦,是演員將自己的生命靈魂與角色深度結合,讓角色在舞台上真正活起來。要忘記自己正在演戲,百分之百完全投入、心無旁鶩外。也不能失去自身,想起老師在課程中給予的筆記。

 

3.     最高目的與一場辯證

「在一個劇本中,許多個人的較小目的總流,這條共同的線索一定要非常之強,甚至那最不重要的細節,要是與最高目的無關,都會顯現出是多餘的或錯誤的。」奔向最高目的的原動力一定要不斷的貫穿整個劇本。當根源是劇場性的或因循的,偉大的劇作家與厲害的劇本就會牽引力很大,像整齣劇的大動脈,不僅賦予完整具體的劇情擁有生命,也運輸演員營養;又宛如上游支流的匯聚,匯聚成溪流最後徜徉在藝術之海。

 

若劇本不好,演員需透過自己確立最高目的。但當主題未概括全面的話,就無法引領匯流貫穿。此外,也需具備社會批判性,如果只是聚焦在表面或小層面,就無法給劇本更深層的內在意義,讓觀眾與演員去省思。

 

書中提到假設沒有終極目標與角色會導致引向至不同方向,回無法成為一個總奔流。但如果引進外礫主題,將傾向(可能是現代價值觀與反思)融合劇本,那麼元素和支流並不會改變。學生則反駁是個斷脊骨、畸形、失去生命的劇本,但托爾佐夫則藉由現代、永恆、暫時去證論:現代能夠成為永恆,如果講述現代的正義與自由,但暫時卻無法化作為永恆。「當代思想能夠移植到古典作品,使其再生」就是最佳的證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柏林雷寧廣場劇院《人民公敵》於臺中歌劇院演出,以狂野舞臺設計、現代樂風、演員情緒爆發等元素,呈現一齣關於道德底線與利益慾望的精彩戲劇。劇中探討了個人行動與政治社會的關係,以及新自由主義、利益與人性的衝突,並藉由與觀眾互動的思辨,引發深刻省思。
5/5人民公敵
本文探討嗅覺的獨特之處,以及其與記憶、情感和文化的連結。作者分享個人經驗,並藉由科學研究和歷史軼事,闡述嗅覺在日常生活和藝術創作中的重要性。
本書回顧臺灣70-80年代臺北中華商場的繁華與沒落,九個孩子的童年故事,交織奇幻元素,探討成長、失去與記憶的珍貴。故事主角是神祕的「天橋上的魔術師」,卻著重描寫圍繞在他身邊的孩子們,他們的故事如同拼圖,拼湊出中華商場的盛況與消逝。文中穿插許多懷舊元素,如流行歌曲、臺北街景,喚起讀者共同的時代記憶。
5/5天橋上的魔術師
柏林雷寧廣場劇院《人民公敵》於臺中歌劇院演出,以狂野舞臺設計、現代樂風、演員情緒爆發等元素,呈現一齣關於道德底線與利益慾望的精彩戲劇。劇中探討了個人行動與政治社會的關係,以及新自由主義、利益與人性的衝突,並藉由與觀眾互動的思辨,引發深刻省思。
5/5人民公敵
本文探討嗅覺的獨特之處,以及其與記憶、情感和文化的連結。作者分享個人經驗,並藉由科學研究和歷史軼事,闡述嗅覺在日常生活和藝術創作中的重要性。
本書回顧臺灣70-80年代臺北中華商場的繁華與沒落,九個孩子的童年故事,交織奇幻元素,探討成長、失去與記憶的珍貴。故事主角是神祕的「天橋上的魔術師」,卻著重描寫圍繞在他身邊的孩子們,他們的故事如同拼圖,拼湊出中華商場的盛況與消逝。文中穿插許多懷舊元素,如流行歌曲、臺北街景,喚起讀者共同的時代記憶。
5/5天橋上的魔術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夢見我在一個劇團裡幫忙。導演突然有事,他要我來當導演。可是我沒有當過導演,我也不會啊! 他們開始教我,可是這些專用的術語,我也都不懂啊! 我看著劇團演員在台上表演,他們看起來好快樂喔!他們對要表演的戲碼很熟練,其實不用人指揮,他們自己知道什麼時候誰要出場。 我還看到資深演員王瑞,在旁邊幫他們拍
Thumbnail
演員是一個創作團隊的小螺絲,不僅是執行者、也是創作者一員⋯而最大的報酬,是作品呈現之後最直接的回饋收割者。於是,演員該不該拿出比團隊更多的心力,我該不該把作品的期盼當成任務,當然,該!如同吳導說的,大幕一開,所有的重擔,就交托在演員們及Run show的團隊手中了。 排練場是演員之間打磨的過程,在
人生如戲,不要入戲太深 一則小故事 記得之前看過一則故事,是個當皇上的演員提到他在片場的遭遇,看過後印象深刻,感慨良多。大意是: 拍攝現場,他正在飾演皇上,端坐龍椅上,兩邊宮女畢恭畢敬的在給他打扇子,太監卑躬屈膝在旁侍候著,底下跪著一眾大臣正在給他請安。他從高坐的龍椅上俯視著底下,躊躇滿志、威
Thumbnail
為期三個月的進階表演課,課後我都會寫 心得備註,在戲劇創作上得到聖希老師不少啟發,在表演藝術上也在學員們毫 無保留的努力下,獲得諸多不同的視野角度。像個演員般去感受困難和挑戰, 這都是對慣於發號施令的編導來說,極為珍貴和必要的養份——你必須好好趴 下去在泥濘中打滾,才能體會和演員站在同個陣線的感覺。
Thumbnail
以戲劇與戲曲的差異、戲曲的源起,以及戲曲的根基三個方向為重心。
Thumbnail
大學時期,我加入了劇團,雖不喜歡幕前表演,但卻對幕後燈光、服裝、布景一些工作很有興趣。畢業前的公演,團長選擇經典的劇目<荊軻刺秦王>,我也首次擔綱服裝和舞台布景,為這齣劇加入些現代化的服裝和舞台布景元素。 大家都很期待公演到來,選在某個小劇場售票演出,正式演出前團員們一起進駐劇場,初次一起巡看整個場
Thumbnail
成為老師前的表演之路,宛如一場精彩的變裝秀。從傳統京劇到現代影視,從台前到幕後,再到培育新人,每一個階段都展現多才多藝和適應能力。這段奇幻旅程不僅體現了文化融合的魅力,更對表演藝術的執著和熱愛。經歷成長期待台灣表演藝術界一段獨特而精彩的篇章,一個跨越文化界限、勇於創新的聖希。
Thumbnail
1. 戲劇是語言的成就。 2. 七大藝術中,繪畫、雕塑、建築屬「視覺」藝術;音樂、舞蹈、戲劇屬當面的「表演」藝術。 3. 藝術(戲劇)的目的是培養美感。 4. 將戲劇分為四大類:西洋古典戲劇、西洋現代戲劇、中國古典戲曲(唱曲)、中國現代戲劇。 5. 古典與現代的分界線
Thumbnail
🌿「生命不是我們活過的那些,而是我們記得的,以及我們如何記得」 🌿「真相是被建構出來的」「什麼是正義?」 來賓介紹👏👏👏 --《♾的總和》導演丁怡瑄 -- 《奧瑞斯提亞》導演劉庭瑄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是演員分享了他們對於演出後觀眾的感謝之情以及對於劇團的感謝,並表達了對觀眾深深的感動和尊敬。文章內容主要圍繞著演員與觀眾之間的互動,以及對於戲劇和藝術產製所帶來的共鳴和主觀感受。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夢見我在一個劇團裡幫忙。導演突然有事,他要我來當導演。可是我沒有當過導演,我也不會啊! 他們開始教我,可是這些專用的術語,我也都不懂啊! 我看著劇團演員在台上表演,他們看起來好快樂喔!他們對要表演的戲碼很熟練,其實不用人指揮,他們自己知道什麼時候誰要出場。 我還看到資深演員王瑞,在旁邊幫他們拍
Thumbnail
演員是一個創作團隊的小螺絲,不僅是執行者、也是創作者一員⋯而最大的報酬,是作品呈現之後最直接的回饋收割者。於是,演員該不該拿出比團隊更多的心力,我該不該把作品的期盼當成任務,當然,該!如同吳導說的,大幕一開,所有的重擔,就交托在演員們及Run show的團隊手中了。 排練場是演員之間打磨的過程,在
人生如戲,不要入戲太深 一則小故事 記得之前看過一則故事,是個當皇上的演員提到他在片場的遭遇,看過後印象深刻,感慨良多。大意是: 拍攝現場,他正在飾演皇上,端坐龍椅上,兩邊宮女畢恭畢敬的在給他打扇子,太監卑躬屈膝在旁侍候著,底下跪著一眾大臣正在給他請安。他從高坐的龍椅上俯視著底下,躊躇滿志、威
Thumbnail
為期三個月的進階表演課,課後我都會寫 心得備註,在戲劇創作上得到聖希老師不少啟發,在表演藝術上也在學員們毫 無保留的努力下,獲得諸多不同的視野角度。像個演員般去感受困難和挑戰, 這都是對慣於發號施令的編導來說,極為珍貴和必要的養份——你必須好好趴 下去在泥濘中打滾,才能體會和演員站在同個陣線的感覺。
Thumbnail
以戲劇與戲曲的差異、戲曲的源起,以及戲曲的根基三個方向為重心。
Thumbnail
大學時期,我加入了劇團,雖不喜歡幕前表演,但卻對幕後燈光、服裝、布景一些工作很有興趣。畢業前的公演,團長選擇經典的劇目<荊軻刺秦王>,我也首次擔綱服裝和舞台布景,為這齣劇加入些現代化的服裝和舞台布景元素。 大家都很期待公演到來,選在某個小劇場售票演出,正式演出前團員們一起進駐劇場,初次一起巡看整個場
Thumbnail
成為老師前的表演之路,宛如一場精彩的變裝秀。從傳統京劇到現代影視,從台前到幕後,再到培育新人,每一個階段都展現多才多藝和適應能力。這段奇幻旅程不僅體現了文化融合的魅力,更對表演藝術的執著和熱愛。經歷成長期待台灣表演藝術界一段獨特而精彩的篇章,一個跨越文化界限、勇於創新的聖希。
Thumbnail
1. 戲劇是語言的成就。 2. 七大藝術中,繪畫、雕塑、建築屬「視覺」藝術;音樂、舞蹈、戲劇屬當面的「表演」藝術。 3. 藝術(戲劇)的目的是培養美感。 4. 將戲劇分為四大類:西洋古典戲劇、西洋現代戲劇、中國古典戲曲(唱曲)、中國現代戲劇。 5. 古典與現代的分界線
Thumbnail
🌿「生命不是我們活過的那些,而是我們記得的,以及我們如何記得」 🌿「真相是被建構出來的」「什麼是正義?」 來賓介紹👏👏👏 --《♾的總和》導演丁怡瑄 -- 《奧瑞斯提亞》導演劉庭瑄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是演員分享了他們對於演出後觀眾的感謝之情以及對於劇團的感謝,並表達了對觀眾深深的感動和尊敬。文章內容主要圍繞著演員與觀眾之間的互動,以及對於戲劇和藝術產製所帶來的共鳴和主觀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