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參與選擇,並陪他理解自學是什麼」

每個家庭談自學的方式都不一樣
有些家庭在孩子已經上學一段時間後,才開始討論要不要自學;
而有些家庭像我們一樣,是從孩子很小、甚至還不了解學校是什麼時候,就走上自學的路。
不論是怎麼開始的,自學都不是談一次就結束的決定。
對我們家來說,這是一段持續進行的對話,是不斷陪孩子「再理解一次自己為什麼選擇這條路」的過程。
我們家的狀況:談不了太多,但一路上慢慢展開
- 孩子當時六歲,申請自學時年紀小、還沒去過學校。
- 先大約讓孩子了解自學是在家學習,依照我每天準備課程進度一起學習。
- 一年級時是「照做為主」,先建立學習習慣和感受固定時間的行程;二年級後才開始進入「一起討論、讓他更理解自學」的階段。
- 在自學過程中「主動學 vs 被動學」這個核心概念,慢慢帶入自學是自己主動學習,我們自己安排好學習時間和進度,並且依照自己的學習狀況去調整;而學校的學習時間是依照上下課鐘聲,課程內容是老師安排好的學習進度。
- 在自學過程,經常性的我會跟孩子確認他是否還選擇自學,讓孩子可以思考自己的狀況,並讓他學習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我後來發現:談自學是一種陪伴,而不是一次性的溝通
我在陪伴孩子過程中的感受與體悟:
一開始孩子的自制力有限,所以更需要家長提醒他「為什麼我們選了這條路」。
尤其當他:
- 學習動力不足、寫學習單打混時....
- 面對比較沒那麼興趣的學科學習時...
- 對於安排的學習時間沒有遵守時...
這些時刻,我都會與孩子再談談:「你選擇了自學,所以你覺得想怎麼調整?」
並會適時提醒孩子:自學不是一種逃避,而是你的選擇,你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我只是協助者的角色。
和孩子談自學,5個溫柔的對話提問!
- 你覺得學習是自己的事,還是別人安排的事?
- 你對自學有什麼有期待?還是只是想逃開學校?
- 你有想主動學的東西嗎?還是還在探索中?
- 你能不能接受學習有時候會累、會卡關?
- 你希望自己在自學中被怎麼陪伴?
「孩子的回答之後,我可以怎麼做?」
孩子的每個回應,都是通往理解的一道門。
你不需要馬上回應什麼標準答案,而是可以這樣開始:
我會重述孩子剛才說的內容 「你是說,你覺得在家學可以學到自己想學的東西,對嗎?」
給孩子簡短的理解與感受回應 「我也覺得能夠花時間在想要的學習這樣很好。」
把問題丟回去一起想 「那你有大概希望怎麼安排時間嗎? …這個方式適合嗎?」
❤️最後想說:
和孩子談自學,不是為了馬上做出決定,而是一起讓他的聲音有機會被聽見。
那些回答可能不夠成熟、不夠完整,但那是一段「建立選擇意識」的開始。
和孩子談自學,不是要立刻有答案,而是讓他知道:
你可以慢慢想,這是我們一起在學習的事。
無論孩子現在幾歲,能不能表達完整的想法,這些問題都能作為我們陪伴他做選擇的起點。
❤️如果你們也正在談自學,歡迎試著帶著孩子一起看看這5個提問,
有些孩子會馬上說出答案,有些可能需要幾天才會慢慢說出口。
下一篇文章,
Sheen家的自學思考系列的第三篇:我會分享我們家開始申請自學,是怎麼一步步整理資源、設計自學課綱、準備文件的。(雖然是個大工程啊!)(握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