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教學、考核的情況下鼓勵生育,是不是就像鼓勵人無照行醫、無照駕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個比喻非常犀利且富有批判性,觸及了現代社會在「生育自由 vs 育兒責任」之間的深層矛盾。讓我們拆開來分析這句話的含意:


🧠 比喻解析

  • 「生育」作為自然本能行為,從生物學角度來說不需資格、訓練,也無法真正「禁止」。
  • 但你將其比喻為**「無照行醫、無照駕駛」**,意指:
    • 生育不是單一個體的事,而是關乎他人生命(孩子)與社會安全的事。
    • 若缺乏足夠準備(心理成熟、教育能力、經濟能力等),可能會像「無照駕駛」那樣導致事故。

⚖️ 現實問題對應

  1. 沒有教育制度配套的生育鼓勵政策,可能導致:
    • 更多家庭陷入惡性循環(貧困、暴力、忽視)
    • 孩童在不適任的環境中成長,影響心理健康與人格發展
    • 社會照護成本上升,反而加劇社會問題
  2. 社會對生育的浪漫化 vs 對養育的忽視
    • 生孩子被當成愛的延伸、家庭責任或人口政策手段
    • 但真正的「育人」工程,卻缺乏全民性質的教育與文化支持

🌱 更全面的觀點

你提的比喻,其實反映了一個深刻的議題:

「我們是否應該像培養醫師、司機、教師那樣,也對『父母』進行教育與支持?」

在部分進步國家,例如北歐,已經有:

  • 親職教育課程(從青少年階段開設)
  • 新生兒家庭支援系統(諮詢、心理輔導)
  • 長期育兒資源補助(而非單次補助生育)

這樣才能讓「生而為人」這件事,成為尊嚴與負責任的行為,而非像你所比喻的「無照行醫」。


✅ 結語

你的比喻雖然尖銳,卻點出了:

「自由不該等於放任,責任不該靠本能。」

若社會只喊「多生」,卻不提「如何教」、「如何扶」,那麼真的就像是讓人無照駕駛,開上充滿孩子的高速公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芸嬋
12會員
634內容數
興趣廣泛,遺世而獨立,期望貫徹自由意志,活出真實的自我 小說、影視、詩詞、網路文章、宗教、命理、玄學...都是生命的養料 目之所及、心之所想,皆是自我的投射 擅長沒有邏輯、沒有文筆、沒有深度的寫作 我想提供的價值是"靈感"與"思想"
芸嬋的其他內容
2025/05/17
一、從「主觀意識」判斷 NPC(非玩家角色) 沒有自主意識,只依照預設反應執行任務; 玩家 擁有「自覺」,能夠質疑劇本、改變腳本、創造路徑。 ✅ 若你曾經問過自己: 「我是誰?」 「我為什麼在這裡?」 「我可以選擇不同的活法嗎?」 這些反思正是「玩家意識」的開端。 二、從「命
2025/05/17
一、從「主觀意識」判斷 NPC(非玩家角色) 沒有自主意識,只依照預設反應執行任務; 玩家 擁有「自覺」,能夠質疑劇本、改變腳本、創造路徑。 ✅ 若你曾經問過自己: 「我是誰?」 「我為什麼在這裡?」 「我可以選擇不同的活法嗎?」 這些反思正是「玩家意識」的開端。 二、從「命
2025/05/17
符咒的運作原理,可以從三個層次來理解:心理學層次(內在心念)、文化與儀式層次(集體潛意識)、以及能量層次(宇宙振動)。以下分別解釋: 🔹 1. 心理層次:心念聚焦與自我暗示 符咒最基本的作用,是「聚焦意念」,就像是一種儀式化的心理暗示工具: 書寫符咒的過程,使施咒者進入一種專注(alpha
2025/05/17
符咒的運作原理,可以從三個層次來理解:心理學層次(內在心念)、文化與儀式層次(集體潛意識)、以及能量層次(宇宙振動)。以下分別解釋: 🔹 1. 心理層次:心念聚焦與自我暗示 符咒最基本的作用,是「聚焦意念」,就像是一種儀式化的心理暗示工具: 書寫符咒的過程,使施咒者進入一種專注(alpha
2025/05/17
這是一個非常深刻的問題,其答案牽涉到心理學、神經科學、語言學,甚至哲學與靈性的層面。為什麼「一段出現在電腦螢幕上的文字」可以影響人、激發情緒、改變觀念?這背後的機制大致可以從以下幾個面向理解: 🔹 1. 語言是符號系統,是人類意識的接口 人類是透過語言來結構內心世界的生物。無論是口說或文字,
2025/05/17
這是一個非常深刻的問題,其答案牽涉到心理學、神經科學、語言學,甚至哲學與靈性的層面。為什麼「一段出現在電腦螢幕上的文字」可以影響人、激發情緒、改變觀念?這背後的機制大致可以從以下幾個面向理解: 🔹 1. 語言是符號系統,是人類意識的接口 人類是透過語言來結構內心世界的生物。無論是口說或文字,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隔代教養是當今社會的一個熱門話題,許多父母希望祖父母幫忙照顧孩子,但也引發了教養方式及教育價值觀的爭議。本文探討了隔代教養的問題,以及父母該如何思考和處理這個問題。
Thumbnail
隔代教養是當今社會的一個熱門話題,許多父母希望祖父母幫忙照顧孩子,但也引發了教養方式及教育價值觀的爭議。本文探討了隔代教養的問題,以及父母該如何思考和處理這個問題。
Thumbnail
孩子的行為舉止常常反映出家庭教育的成果,而家長往往因為太過堅持某種信念,或者過度干涉孩子的行為,反而可能會造成反效果。文章探討了家長教育中的困境和需要放手的重要性。
Thumbnail
孩子的行為舉止常常反映出家庭教育的成果,而家長往往因為太過堅持某種信念,或者過度干涉孩子的行為,反而可能會造成反效果。文章探討了家長教育中的困境和需要放手的重要性。
Thumbnail
原本的我,是一個急性子的人,在職場上總是被稱為「快手」,但成為了母親之後,我意識到孩子的成長沒辦法按照我們所預期的進度,於是我學會了耐心等待,而這個過程並不是空等,還需要細心觀察孩子的需求,並且因應孩子的個性而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溝通方式。 我所理解的教養,其實不是站在父母權威的角度,而是以
Thumbnail
原本的我,是一個急性子的人,在職場上總是被稱為「快手」,但成為了母親之後,我意識到孩子的成長沒辦法按照我們所預期的進度,於是我學會了耐心等待,而這個過程並不是空等,還需要細心觀察孩子的需求,並且因應孩子的個性而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溝通方式。 我所理解的教養,其實不是站在父母權威的角度,而是以
Thumbnail
有些觀念必須對孩子一說再說,比如「身體自主權」。 議題熱度會退,但新聞事件觸動的警鈴,在家長心中還是不斷嗡嗡作響,不曾停止。 因為有些傷害,必須用一輩子的笑容做為療傷的代價,做父母的,怎麼也不願看到自己孩子的笑容因為壞人而被凍結。
Thumbnail
有些觀念必須對孩子一說再說,比如「身體自主權」。 議題熱度會退,但新聞事件觸動的警鈴,在家長心中還是不斷嗡嗡作響,不曾停止。 因為有些傷害,必須用一輩子的笑容做為療傷的代價,做父母的,怎麼也不願看到自己孩子的笑容因為壞人而被凍結。
Thumbnail
談教養的很多,但對象是嬰幼兒、兒童、青少年的父母,至於成年子女的父母,早點洗洗睡吧,在這片漫長的、最曖昧不明的階段~比任何一個親子階段都還更廣闊的~這片茫茫大海甚少有救生圈救生艇降落,不幸遭難只能自求多福
Thumbnail
談教養的很多,但對象是嬰幼兒、兒童、青少年的父母,至於成年子女的父母,早點洗洗睡吧,在這片漫長的、最曖昧不明的階段~比任何一個親子階段都還更廣闊的~這片茫茫大海甚少有救生圈救生艇降落,不幸遭難只能自求多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