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位媒體快速發展的當代社會,資訊的流通空前便捷,但虛假訊息(fake news)與錯誤資訊(misinformation)也如影隨形,對民主制度與社會穩定構成前所未有的挑戰。
尤其是在台灣這個政治、歷史與文化身分交織複雜的社會中,境內外勢力透過假訊息操控輿論、製造分裂的企圖,更加隱蔽而危險。
近日網路流傳一篇署名「楊振明教授」的文章,聲稱「台獨是日本人百年陰謀」、「戰後有30萬日軍留在台灣,後代多達400萬人,主導親日與台獨運動」,並鼓吹「清理皇民餘孽」,其內容雖貌似引經據典,實則多處嚴重違背歷史事實,混淆視聽,令人憂慮。 面對這類虛構、煽動、操弄歷史情感的假訊息,全民應提高警覺,政府與民間更應攜手合作,以制度性與教育性方式共同應對,守護台灣民主社會的健康發展。 揭露假訊息的虛構性:以事實為基礎辨明真偽 上述文章最核心的幾項主張,包括「30萬日軍滯台不返」、「台灣親日者皆為皇民後裔」、「日本圖謀併吞台灣,台獨為其跳板」等說法,經查證皆與事實不符。 1945年日本投降後,中華民國政府根據《波茨坦公告》接收台灣,並啟動全面遣返日本平民與軍人。根據《歷史臺灣》等史料,約有32萬人經由基隆與高雄港返日,留下者僅極少數與台人通婚或具特殊背景者,並無30萬人滯留的紀錄,更遑論「400萬日裔後代」的說法,完全不符人口統計邏輯。 至於將台灣複雜的歷史認同與政治立場一律歸咎為「日本陰謀」,不僅無視台灣自身的歷史演變、民主化進程與在地認同的多樣性,更是一種蓄意簡化與惡意操弄。此類說法看似「愛國」,實則製造仇恨、播下不信任的種子,破壞社會團結。 政府應持續強化打擊虛假資訊的制度與科技能力 面對日益複雜的訊息戰,台灣政府已建立多項快速應變與事實澄清機制,包括: 成立專責小組應對重大事件期間的假訊息,例如佩洛西訪台期間即啟動跨部門應對;與 Facebook、Google、LINE 等科技公司合作,降低假訊息傳播能見度;探討修法(如《數位通訊傳播法》)以加強平台責任與廣告透明度;各部會設立「即時澄清專區」,及時提供正確資訊。 未來,政府應進一步整合人工智慧技術,加強深度偵測與快速回應能力,並建立更具公信力的跨部門查核平台。 公民社會與教育機構須積極推動媒體素養教育 在自由社會中,打擊假訊息不能單靠政府,更需全民參與。台灣事實查核中心(TFC)、Cofacts 等公民團體,在揭穿錯假訊息方面已有亮眼表現,值得持續支持與強化。 同時,媒體素養教育應從學校向家庭、社區推廣。教育部應納入國中小與高中課綱,培養學生:判讀資訊來源的能力;辨識情緒性標題與煽動性敘事;利用查核工具核對可疑訊息;理解民主社會中的多元聲音與歷史觀點。 針對中老年族群,公部門可結合里鄰組織、社福機構與宗教團體,進行普及式的數位識讀課程,以減少無意轉傳假訊息的情況。 強化法治與國際合作,共同築起社會防線 在維護言論自由的前提下,對於蓄意散播危害社會安定與國家安全的假訊息者,應依法追究責任。台灣應借鏡德國《網路執行法》(NetzDG)與歐盟《數位服務法》(DSA)等經驗,訂立具體規範與懲處機制。 此外,台灣與民主盟友如歐洲、美國及日本等,在資訊安全與媒體治理領域應深化合作,分享偵測技術與應對策略,強化抵禦跨國資訊戰的韌性。 共同守護資訊真實,是我們的責任 假訊息的危害,非但不止於誤導個別閱聽人,更可能在社會中種下族群對立、政治仇恨與歷史扭曲的種子。以愛國之名行煽動之實,以歷史為假托行認同操控,這正是假訊息最可怕之處。 唯有全民共同提高警覺、政府與民間攜手合作、強化媒體素養教育與事實查核制度,台灣社會才能在真實與理性的基礎上,持續深化民主,抵禦外來操弄,凝聚正向共識,走向更加成熟與穩健的未來。□參考資料□
由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Asia Fact Check Lab)记者采访、撰写的系列报道「中共外宣在台湾」从2024年12月起陆续发表,到2025年4月,共刊出十一篇报道,获得广大回响。(節錄)
文章中有兩個下載連結,歡迎下載利用。 □Here is some interes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page.
https://www.rfa.org/mandarin/shishi-hecha/2025/05/08/fact-check-ccp-propaganda-in-taiwan-ebook/


虎尾蘭旁長出Leucocoprinus birnbaumii (花盆蘑菇、黃色室內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