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生活|對抗假訊息、提升媒體素養是全民責任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在數位媒體快速發展的當代社會,資訊的流通空前便捷,但虛假訊息(fake news)與錯誤資訊(misinformation)也如影隨形,對民主制度與社會穩定構成前所未有的挑戰。

尤其是在台灣這個政治、歷史與文化身分交織複雜的社會中,境內外勢力透過假訊息操控輿論、製造分裂的企圖,更加隱蔽而危險。

近日網路流傳一篇署名「楊振明教授」的文章,聲稱「台獨是日本人百年陰謀」、「戰後有30萬日軍留在台灣,後代多達400萬人,主導親日與台獨運動」,並鼓吹「清理皇民餘孽」,其內容雖貌似引經據典,實則多處嚴重違背歷史事實,混淆視聽,令人憂慮。 面對這類虛構、煽動、操弄歷史情感的假訊息,全民應提高警覺,政府與民間更應攜手合作,以制度性與教育性方式共同應對,守護台灣民主社會的健康發展。 揭露假訊息的虛構性:以事實為基礎辨明真偽 上述文章最核心的幾項主張,包括「30萬日軍滯台不返」、「台灣親日者皆為皇民後裔」、「日本圖謀併吞台灣,台獨為其跳板」等說法,經查證皆與事實不符。 1945年日本投降後,中華民國政府根據《波茨坦公告》接收台灣,並啟動全面遣返日本平民與軍人。根據《歷史臺灣》等史料,約有32萬人經由基隆與高雄港返日,留下者僅極少數與台人通婚或具特殊背景者,並無30萬人滯留的紀錄,更遑論「400萬日裔後代」的說法,完全不符人口統計邏輯。 至於將台灣複雜的歷史認同與政治立場一律歸咎為「日本陰謀」,不僅無視台灣自身的歷史演變、民主化進程與在地認同的多樣性,更是一種蓄意簡化與惡意操弄。此類說法看似「愛國」,實則製造仇恨、播下不信任的種子,破壞社會團結。 政府應持續強化打擊虛假資訊的制度與科技能力 面對日益複雜的訊息戰,台灣政府已建立多項快速應變與事實澄清機制,包括: 成立專責小組應對重大事件期間的假訊息,例如佩洛西訪台期間即啟動跨部門應對;與 Facebook、Google、LINE 等科技公司合作,降低假訊息傳播能見度;探討修法(如《數位通訊傳播法》)以加強平台責任與廣告透明度;各部會設立「即時澄清專區」,及時提供正確資訊。 未來,政府應進一步整合人工智慧技術,加強深度偵測與快速回應能力,並建立更具公信力的跨部門查核平台。 公民社會與教育機構須積極推動媒體素養教育 在自由社會中,打擊假訊息不能單靠政府,更需全民參與。台灣事實查核中心(TFC)、Cofacts 等公民團體,在揭穿錯假訊息方面已有亮眼表現,值得持續支持與強化。 同時,媒體素養教育應從學校向家庭、社區推廣。教育部應納入國中小與高中課綱,培養學生:判讀資訊來源的能力;辨識情緒性標題與煽動性敘事;利用查核工具核對可疑訊息;理解民主社會中的多元聲音與歷史觀點。 針對中老年族群,公部門可結合里鄰組織、社福機構與宗教團體,進行普及式的數位識讀課程,以減少無意轉傳假訊息的情況。 強化法治與國際合作,共同築起社會防線 在維護言論自由的前提下,對於蓄意散播危害社會安定與國家安全的假訊息者,應依法追究責任。台灣應借鏡德國《網路執行法》(NetzDG)與歐盟《數位服務法》(DSA)等經驗,訂立具體規範與懲處機制。 此外,台灣與民主盟友如歐洲、美國及日本等,在資訊安全與媒體治理領域應深化合作,分享偵測技術與應對策略,強化抵禦跨國資訊戰的韌性。 共同守護資訊真實,是我們的責任 假訊息的危害,非但不止於誤導個別閱聽人,更可能在社會中種下族群對立、政治仇恨與歷史扭曲的種子。以愛國之名行煽動之實,以歷史為假托行認同操控,這正是假訊息最可怕之處。 唯有全民共同提高警覺、政府與民間攜手合作、強化媒體素養教育與事實查核制度,台灣社會才能在真實與理性的基礎上,持續深化民主,抵禦外來操弄,凝聚正向共識,走向更加成熟與穩健的未來。

□參考資料□

由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Asia Fact Check Lab)记者采访、撰写的系列报道「中共外宣在台湾」从2024年12月起陆续发表,到2025年4月,共刊出十一篇报道,获得广大回响。(節錄)

文章中有兩個下載連結,歡迎下載利用。 □Here is some interes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page.

https://www.rfa.org/mandarin/shishi-hecha/2025/05/08/fact-check-ccp-propaganda-in-taiwan-ebook/


raw-image
虎尾蘭旁長出Leucocoprinus birnbaumii (花盆蘑菇、黃色室內蘑菇)

虎尾蘭旁長出Leucocoprinus birnbaumii (花盆蘑菇、黃色室內蘑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9.7K會員
1.3K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十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仍然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2025/06/16
《太空船編年史:超高清的星際旅程》 一段不需發射的太空旅行——沉浸於4K HDR的銀河與星雲畫面,搭配悠緩氛圍音樂,讓你在影像中遨遊宇宙。是放鬆、冥想、閱讀、工作的絕佳背景,更是一種數位時代的宇宙凝視與心靈遙想。
Thumbnail
2025/06/16
《太空船編年史:超高清的星際旅程》 一段不需發射的太空旅行——沉浸於4K HDR的銀河與星雲畫面,搭配悠緩氛圍音樂,讓你在影像中遨遊宇宙。是放鬆、冥想、閱讀、工作的絕佳背景,更是一種數位時代的宇宙凝視與心靈遙想。
Thumbnail
2025/06/15
處在當今這個數位時代,我們的生活深深嵌在由智能手機與互聯網所構築的龐大資訊網絡中之中。從早晨醒來查看通知、閱讀新聞,到日常的社交互動、工作協調與娛樂消遣,我們的目光幾乎無時無刻不鎖定在手機螢幕上。
Thumbnail
2025/06/15
處在當今這個數位時代,我們的生活深深嵌在由智能手機與互聯網所構築的龐大資訊網絡中之中。從早晨醒來查看通知、閱讀新聞,到日常的社交互動、工作協調與娛樂消遣,我們的目光幾乎無時無刻不鎖定在手機螢幕上。
Thumbnail
2025/04/19
當前國際關係動盪不安,中共對台灣持續加大統戰策略,結合資訊戰與認知作戰之手段,試圖影響國內輿論與民心向背。 其中,內容農場大肆製作不實影片,經由社群媒體迅速擴散,夾帶虛假訊息與情緒操弄,企圖動搖我國自由民主體制,擾亂社會秩序,已構成難以忽視之國安挑戰。
Thumbnail
2025/04/19
當前國際關係動盪不安,中共對台灣持續加大統戰策略,結合資訊戰與認知作戰之手段,試圖影響國內輿論與民心向背。 其中,內容農場大肆製作不實影片,經由社群媒體迅速擴散,夾帶虛假訊息與情緒操弄,企圖動搖我國自由民主體制,擾亂社會秩序,已構成難以忽視之國安挑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當今的數位科技時代,直播技術迅猛發展,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這種技術不僅用於娛樂和社交媒體,還可以被運用到更為重要的社會監督中。文章將探討利用直播技術來監督政治人物,以提升政治透明度和清廉度的可行性。
Thumbnail
在當今的數位科技時代,直播技術迅猛發展,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這種技術不僅用於娛樂和社交媒體,還可以被運用到更為重要的社會監督中。文章將探討利用直播技術來監督政治人物,以提升政治透明度和清廉度的可行性。
Thumbnail
最近網傳有中共紅媒記者在台灣盯梢政論節目,一定要播出所謂「政治正確」的節目出來。 對於這樣的事我深有同感,在許多年的政治評論中也曾經遇過相同的情況,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本來我在一家文學網站寫文章,常常針砭時政,後來到一家網路報社投稿,這家網路很夠意思,報社剛成立,需要一些社會議題的討論,我一來
Thumbnail
最近網傳有中共紅媒記者在台灣盯梢政論節目,一定要播出所謂「政治正確」的節目出來。 對於這樣的事我深有同感,在許多年的政治評論中也曾經遇過相同的情況,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本來我在一家文學網站寫文章,常常針砭時政,後來到一家網路報社投稿,這家網路很夠意思,報社剛成立,需要一些社會議題的討論,我一來
Thumbnail
對電視台來說,有畫面配上記者旁白就可以說故事。 所以想帶的風向目標很明顯: 1、塑造抗議的年輕人沒公德心的自私形象 2、強調抗議活動是擾民,造成"公眾"困擾 (大概是前一次企圖用黑道亂場塑造暴力形象不成,所以改說人沒禮貌太吵鬧) 看他們家的新聞就能預測明天活動要注意什麼有心人士了。
Thumbnail
對電視台來說,有畫面配上記者旁白就可以說故事。 所以想帶的風向目標很明顯: 1、塑造抗議的年輕人沒公德心的自私形象 2、強調抗議活動是擾民,造成"公眾"困擾 (大概是前一次企圖用黑道亂場塑造暴力形象不成,所以改說人沒禮貌太吵鬧) 看他們家的新聞就能預測明天活動要注意什麼有心人士了。
Thumbnail
其實在網路上討論政治並不奇怪,尤其是自社群媒體興盛開始許多人便會在網路上為擁護各自的支持者展開激烈的辯論。我們曾幾何時都曾聽過「真理越辯越明」這句話,但如今在這樣的時代裡,面對這些來勢洶洶的辯論真的健康嗎?
Thumbnail
其實在網路上討論政治並不奇怪,尤其是自社群媒體興盛開始許多人便會在網路上為擁護各自的支持者展開激烈的辯論。我們曾幾何時都曾聽過「真理越辯越明」這句話,但如今在這樣的時代裡,面對這些來勢洶洶的辯論真的健康嗎?
Thumbnail
你是否也察覺到資訊碎片化、變造的謠言與社群媒體的演算法正在不同群體間創造資訊屏障,透過擴大人與人之間的分歧慢慢地撕裂我們所處的民主社會,面對科技與集權主義交織形成的威脅,作為人民是否有自主的草根力量捍衛我們的生活
Thumbnail
你是否也察覺到資訊碎片化、變造的謠言與社群媒體的演算法正在不同群體間創造資訊屏障,透過擴大人與人之間的分歧慢慢地撕裂我們所處的民主社會,面對科技與集權主義交織形成的威脅,作為人民是否有自主的草根力量捍衛我們的生活
Thumbnail
【假訊息】 根據法新社報導,2024年代表世界半數人口的國家要舉行關鍵選舉,因而被視為民主的「成敗關鍵年」。 然而新技術卻加劇假訊息/假新聞的擴散,2024年將是對人工智慧(AI)一次重大壓力測試。
Thumbnail
【假訊息】 根據法新社報導,2024年代表世界半數人口的國家要舉行關鍵選舉,因而被視為民主的「成敗關鍵年」。 然而新技術卻加劇假訊息/假新聞的擴散,2024年將是對人工智慧(AI)一次重大壓力測試。
Thumbnail
本文將深入分析媒體如何引領社會進步,以及《臺灣國際報》如何推動臺灣與世界接軌的使命。深入報導、國際新聞和多元媒體環境對於改變未來的重要性。
Thumbnail
本文將深入分析媒體如何引領社會進步,以及《臺灣國際報》如何推動臺灣與世界接軌的使命。深入報導、國際新聞和多元媒體環境對於改變未來的重要性。
Thumbnail
臺灣媒體機構正積極致力於報導國際社會議題、進行深入調查報導,同時推動臺灣與國際接軌,致力於創造一個多元進步的媒體環境。其中,全球氣候變遷和全球健康危機成為重要報導焦點,並呼籲臺灣媒體應該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
Thumbnail
臺灣媒體機構正積極致力於報導國際社會議題、進行深入調查報導,同時推動臺灣與國際接軌,致力於創造一個多元進步的媒體環境。其中,全球氣候變遷和全球健康危機成為重要報導焦點,並呼籲臺灣媒體應該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