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貴福壽俱全的現代乞士?
曾爲王子的佛陀,即使他的眾多弟子對他無比尊崇,佛陀還是和其他人一樣出去乞食。且和尚的本義之一就是乞士。
記得小的時候,還見過出家人托缽靜靜的站在人家門口。但是當今所謂的高僧大德卻被供得跟神一樣,眾多弟子環繞,畢恭畢敬的服侍。
還記得大學時參加的佛學營,在師父身邊的那群學長們如何謹慎小心;一日早餐時,學長看到師父的碗裡有小蕃茄,學長即刻去把蕃茄換下,並斥責其他服侍的人說,蕃茄性冷,不可以給師父吃。
佛陀放棄人間的富貴,全力投入修行,證得涅槃;但是當今高僧大德們的宏偉佛寺,不是在在展現出無比的富與貴嗎?這能說是與時俱進,經濟條件更好的後果?佛教修行的第一步不是厭離心嗎?而今住的是高堂廣厦,日日眾弟子服侍,用不盡的財源,這可不是很多一般人到廟裡拜拜所求的嗎?
台灣有些僧人也追求佛陀的原始教義,三十幾年前我在寒暑假、春假都會去的寺院,有一年開始學習東南亞的佛教,他們認為那更接近佛陀的原始教義,後來連早晚課都變成彈性。雖做了些改變,但沒有乞食這一項。
我有個家人在海外留學時,同學中有兩位出家人,她們吃素,也只穿僧服,但是她們的眼鏡、圍巾都是名牌高檔貨,吃的零食也是最貴的。她們不愁吃不愁住,生活寬裕,羨煞其他的留學生。她們說寺院送她們出來留學,學的是商科,重點學習是行銷。
是大房子?還是教會?
基督徒有困惑不解時,是不是也應該回歸聖經的教導?
我因為搬家的緣故,去過不少教會。每到一個新的城市,我開始尋找教會。有些教會我只去一次,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牧師從一開始就不停的強調要大家奉獻建堂。星期日的禮拜,重點是建堂。
但是,聖經說的教會是人,不是建築物。人在哪裡,教會就在哪裡。有些教會財力雄厚,蓋了富麗堂皇的建築物,但大房子不是教會,人才是教會。當然有一個大房子做為教會的聚會場所,的確有方便之處,但是有那麼大的必要嗎?
我去過的一個教會,租用當地社區小學的禮堂做為做禮拜的場地。當有特別的活動時,就租用一整天,從早上做禮拜,到夜間的晚會活動,進行各項節目。禮堂附近有球場和操場,空間很大,當大人們忙著準備工作的時候,年輕人和小朋友也有充分的活動空間。學校的停車塲也有充分的停車空間,非常方便。
週一到週五,在幾個弟兄姊妹的家,有二到三個的家庭小組讀經禱告的活動。場地從來不是問題。
最重要的一點是,牧師從來沒說過建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