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疑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富貴福壽俱全的現代乞士?

曾爲王子的佛陀,即使他的眾多弟子對他無比尊崇,佛陀還是和其他人一樣出去乞食。且和尚的本義之一就是乞士

記得小的時候,還見過出家人托缽靜靜的站在人家門口。但是當今所謂的高僧大德卻被供得跟神一樣,眾多弟子環繞,畢恭畢敬的服侍。

還記得大學時參加的佛學營,在師父身邊的那群學長們如何謹慎小心;一日早餐時,學長看到師父的碗裡有小蕃茄,學長即刻去把蕃茄換下,並斥責其他服侍的人說,蕃茄性冷,不可以給師父吃。

佛陀放棄人間的富貴,全力投入修行,證得涅槃;但是當今高僧大德們的宏偉佛寺,不是在在展現出無比的富與貴嗎?這能說是與時俱進,經濟條件更好的後果?佛教修行的第一步不是厭離心嗎?而今住的是高堂廣厦,日日眾弟子服侍,用不盡的財源,這可不是很多一般人到廟裡拜拜所求的嗎?

台灣有些僧人也追求佛陀的原始教義,三十幾年前我在寒暑假、春假都會去的寺院,有一年開始學習東南亞的佛教,他們認為那更接近佛陀的原始教義,後來連早晚課都變成彈性。雖做了些改變,但沒有乞食這一項。

我有個家人在海外留學時,同學中有兩位出家人,她們吃素,也只穿僧服,但是她們的眼鏡、圍巾都是名牌高檔貨,吃的零食也是最貴的。她們不愁吃不愁住,生活寬裕,羨煞其他的留學生。她們說寺院送她們出來留學,學的是商科,重點學習是行銷。

是大房子?還是教會?

基督徒有困惑不解時,是不是也應該回歸聖經的教導?

我因為搬家的緣故,去過不少教會。每到一個新的城市,我開始尋找教會。有些教會我只去一次,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牧師從一開始就不停的強調要大家奉獻建堂。星期日的禮拜,重點是建堂。

但是,聖經說的教會是人,不是建築物。人在哪裡,教會就在哪裡。有些教會財力雄厚,蓋了富麗堂皇的建築物,但大房子不是教會,人才是教會。當然有一個大房子做為教會的聚會場所,的確有方便之處,但是有那麼大的必要嗎?

我去過的一個教會,租用當地社區小學的禮堂做為做禮拜的場地。當有特別的活動時,就租用一整天,從早上做禮拜,到夜間的晚會活動,進行各項節目。禮堂附近有球場和操場,空間很大,當大人們忙著準備工作的時候,年輕人和小朋友也有充分的活動空間。學校的停車塲也有充分的停車空間,非常方便。

週一到週五,在幾個弟兄姊妹的家,有二到三個的家庭小組讀經禱告的活動。場地從來不是問題。

最重要的一點是,牧師從來沒說過建堂。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南國客的筆想世界
0會員
16內容數
討論信仰的重要,和世俗宗教的荒謬之處
2025/06/29
不同的宗教真的可以兼容並蓄嗎?事實上大部分的宗教都無法相容的。 如果你同意信仰關係著生命的答案,那麼你要選一個你喜歡的?還是選擇真理?
2025/06/29
不同的宗教真的可以兼容並蓄嗎?事實上大部分的宗教都無法相容的。 如果你同意信仰關係著生命的答案,那麼你要選一個你喜歡的?還是選擇真理?
2023/04/23
許多人自稱信奉某宗教,卻自行修改或創造教義,背離教義核心。本文探討佛教與基督教徒常見的迷思與偏差行為,例如:教會建堂斂財、寺院奢華建設、無視基本教義、執著祭祖等,並反思何謂真正的宗教信仰與修行。
Thumbnail
2023/04/23
許多人自稱信奉某宗教,卻自行修改或創造教義,背離教義核心。本文探討佛教與基督教徒常見的迷思與偏差行為,例如:教會建堂斂財、寺院奢華建設、無視基本教義、執著祭祖等,並反思何謂真正的宗教信仰與修行。
Thumbnail
2023/04/22
很多人談到信仰,覺得不要「心胸狹窄」,只要是勸人為善的,信什麼都好。 基督教主張,耶和華是唯一的真神,耶穌是他的獨子,耶穌降生人間,被釘十字架,為世人付出罪的代價。耶和華、耶穌和聖靈三位一體。天地萬物都是神所造,沒有輪迴,沒有前世今生。除了耶和華,其他的神都是邪靈。要進耶和華的國,就是信他,相信耶穌
2023/04/22
很多人談到信仰,覺得不要「心胸狹窄」,只要是勸人為善的,信什麼都好。 基督教主張,耶和華是唯一的真神,耶穌是他的獨子,耶穌降生人間,被釘十字架,為世人付出罪的代價。耶和華、耶穌和聖靈三位一體。天地萬物都是神所造,沒有輪迴,沒有前世今生。除了耶和華,其他的神都是邪靈。要進耶和華的國,就是信他,相信耶穌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偉大 佛陀住世時,有位在家弟子祈求佛陀開示,並說道:「慈悲的佛陀啊!我每日學佛、念經、祈求,但為何我做生意都失敗;家宅不安,衰事纏身;甚至連衣食都成問題?到底我前世造了什麼惡業,今生受此果報?佛啊!請救我吧!」
Thumbnail
偉大 佛陀住世時,有位在家弟子祈求佛陀開示,並說道:「慈悲的佛陀啊!我每日學佛、念經、祈求,但為何我做生意都失敗;家宅不安,衰事纏身;甚至連衣食都成問題?到底我前世造了什麼惡業,今生受此果報?佛啊!請救我吧!」
Thumbnail
「觀音山 全球供千僧道糧」福德功德力很大。供養有急迫性需要的比較小的寺廟,或在閉關的精舍。大的寺廟很有名的,資財比較具足一點,很多人都來供養護持,或有大的喇嘛、大的修行人在那裡,十方擁護不虞匱乏。有的寺廟就是沒有,或他們的住持、上師仁波切已經圓寂,其他的修行人都還投入修行
Thumbnail
「觀音山 全球供千僧道糧」福德功德力很大。供養有急迫性需要的比較小的寺廟,或在閉關的精舍。大的寺廟很有名的,資財比較具足一點,很多人都來供養護持,或有大的喇嘛、大的修行人在那裡,十方擁護不虞匱乏。有的寺廟就是沒有,或他們的住持、上師仁波切已經圓寂,其他的修行人都還投入修行
Thumbnail
小時候我看過一個故事「窮和尚與富和尚」,故事的大意是這樣的: 有一窮一富兩個和尚是好朋友,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就是去南海禮佛朝拜,但因為他們住在北方,離南海有數千里路,兩人約定回去準備好就上路 就這樣過了一年,兩人又遇上了,窮和尚興奮地問富和尚說:「你去了嗎?南海那邊的信徒真的很多,朝
Thumbnail
小時候我看過一個故事「窮和尚與富和尚」,故事的大意是這樣的: 有一窮一富兩個和尚是好朋友,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就是去南海禮佛朝拜,但因為他們住在北方,離南海有數千里路,兩人約定回去準備好就上路 就這樣過了一年,兩人又遇上了,窮和尚興奮地問富和尚說:「你去了嗎?南海那邊的信徒真的很多,朝
Thumbnail
選購供品做普度的時候,一般有受戒的居士、佛弟子,拜過鬼神的自己也不拿來吃;沒有學佛、沒有持守一個自我要求的時候,可以布施給弱勢族群,很多的孤兒院、養老院......民間還有說「吃平安」。普度供品,上供下施以後,確實可以吃平安、保平安。所以,買供品的時候,「悲心強」都會想:「這供品是要供誰?
Thumbnail
選購供品做普度的時候,一般有受戒的居士、佛弟子,拜過鬼神的自己也不拿來吃;沒有學佛、沒有持守一個自我要求的時候,可以布施給弱勢族群,很多的孤兒院、養老院......民間還有說「吃平安」。普度供品,上供下施以後,確實可以吃平安、保平安。所以,買供品的時候,「悲心強」都會想:「這供品是要供誰?
Thumbnail
從前有兩個和尚,一個很富有,每天過得舒舒服服; 另一個很窮,日子過得非常苦。 一天,窮和尚對富和尚說:“我想到印度求取佛經,你看如何?” 富和尚說:“那麼遙遠,你如何去?” 窮和尚說:“一個缽、一個水瓶、兩條腿就夠了。” 富和尚哈哈大笑:“我想去印度也好幾年了,一直沒成行的原因是旅
Thumbnail
從前有兩個和尚,一個很富有,每天過得舒舒服服; 另一個很窮,日子過得非常苦。 一天,窮和尚對富和尚說:“我想到印度求取佛經,你看如何?” 富和尚說:“那麼遙遠,你如何去?” 窮和尚說:“一個缽、一個水瓶、兩條腿就夠了。” 富和尚哈哈大笑:“我想去印度也好幾年了,一直沒成行的原因是旅
Thumbnail
我們(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的祖師堪千 阿貝仁波切開示:「法不賣錢。」現在很多的法師都有這個問題:「法」,嘴巴講都不賣錢,為什麼呢?「法」,不賣小錢,只賣大錢。弘法動機:「想賺大錢」。這實在真糟糕!天災人禍怪不得這麼厲害。做弘法的法師真的要警惕自己的身語意,常常審視自己的動機
Thumbnail
我們(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的祖師堪千 阿貝仁波切開示:「法不賣錢。」現在很多的法師都有這個問題:「法」,嘴巴講都不賣錢,為什麼呢?「法」,不賣小錢,只賣大錢。弘法動機:「想賺大錢」。這實在真糟糕!天災人禍怪不得這麼厲害。做弘法的法師真的要警惕自己的身語意,常常審視自己的動機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從一則和尚跟司機,一個看似天天行善,一個到處違反交通規範,最後司機輪迴到富人家,和尚要繼續受苦受難,來暗喻不論起心“因”為何,佛祖也是要看結“果”的,又說明了2020年加州的森林大火,其實是環保人士的多年“好心”所造成的“壞事”!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從一則和尚跟司機,一個看似天天行善,一個到處違反交通規範,最後司機輪迴到富人家,和尚要繼續受苦受難,來暗喻不論起心“因”為何,佛祖也是要看結“果”的,又說明了2020年加州的森林大火,其實是環保人士的多年“好心”所造成的“壞事”!
Thumbnail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經文導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此段稱為「證信序」,講述了成
Thumbnail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經文導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此段稱為「證信序」,講述了成
Thumbnail
若不幸你依止一位沒有智慧、具有私心的上師,以貪瞋來毀壞佛教,僅僅聽聞一些佛法的皮毛便自認為是大修行人或宗派法教之持有者,而生驕慢心。遇事便說:「我已經觀察過,這個合理、這個不合理......」很多他可能有上師、仁波切的法銜,可能他的學術地位是比較高的,讀過很多書,或者等等的很優勢的條件,他就傲慢了。
Thumbnail
若不幸你依止一位沒有智慧、具有私心的上師,以貪瞋來毀壞佛教,僅僅聽聞一些佛法的皮毛便自認為是大修行人或宗派法教之持有者,而生驕慢心。遇事便說:「我已經觀察過,這個合理、這個不合理......」很多他可能有上師、仁波切的法銜,可能他的學術地位是比較高的,讀過很多書,或者等等的很優勢的條件,他就傲慢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