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在麒麟鹿文章裡看到的觀點,我用簡單的例子來說明,很像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非理性,只是被刺激出來的樣貌不同,例如:有個小男孩在小時候的一個危機事件被一名年長的女性救,後來他對年長的女性會有特別的感覺,但他不一定會意識到和小時候事件有連結,而人在親密關係狀態不好的時候會覺得痛苦,痛苦是會刺激非理性的,這時若剛好出現了一個年長的女性關心他,外遇可能就發生了。
我自己理解的是沒有人結婚是為了要外遇的,也沒有人結婚後想要自己家庭破碎,但外遇還是會發生,代表一定有某種驅力去誘發這件事情發生,那我一定刺激了先生的某個非理性。
想到先生曾經和我說過,他覺得在我心中他不重要,我常常會否定他的意見,做決定時沒有考慮他,但我總是否認,也沒有調整,我後來理解這個不被重視的感覺就變成一個刺激,關係又剛好走到低谷,這時任何一個女性展現對先生的重視、關心,先生就很容易噴出去。
所以不是第三者多好多優秀,而是誰可以補到先生被刺激的那個點,誰就有可能是第三者,所以想要修復關係,其實是要對焦過往不斷刺激先生的行為或事件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