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由到無眠:有了孩子後,我學會了什麼是真正的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曾經,夜晚是我最自由的時光。可以追劇、閱讀、寫點東西,甚至只是靜靜地放空。那是一段屬於自己的寧靜時光。

但自從有了孩子,睡眠變成了奢侈品。無數個夜晚,我被嬰兒突如其來的哭聲吵醒,不管是肚子餓了、尿布濕了,還是單純情緒不安,每一聲哭泣都像迎面而來的暴風雨,不斷挑戰著我的耐心與體力。

那種睡眠不足的疲憊感,不是用一句「好累」就能帶過。它像一種慢性毒藥,悄悄侵蝕你的精神,讓你變得容易煩躁、焦慮,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我真的能當個好父母嗎?

從前的我,能自由地安排時間,想出門就出門,想看場電影或臨時旅行也沒人阻攔。但現在,世界彷彿縮小成一個嬰兒的節奏軌道。聚餐取消了,說走就走的旅行成了奢望,我的人生重心,徹底圍繞在孩子的吃喝拉撒睡。

有時候,小孩的哭聲真的會讓人崩潰。尤其是已經盡全力安撫,還是哭個不停,哭到我都想哭了,但最終只能壓下心煩意亂,試著理解:他不是故意的,他只是還不會說話。這世界對他來說太新,每一個哭聲都是他求助的方式。

所幸,現在有網路、有社群、有 AI 可以查找答案。雖然不見得每次都能解決問題,但至少讓你不覺得自己是孤軍奮戰。

在這段過程中,我常常想到網路上討論的「多少錢才能生小孩?」錢確實很重要,能解決很多問題,但我認為真正不可或缺的是——愛與責任感。

我看過一位單親媽媽,一人扶養雙胞胎,甚至曾因被詐騙 200 萬元而想結束生命。但最終,她想到兩個孩子,選擇咬牙撐下去。現在,她的孩子白白胖胖,笑容燦爛。那種堅強與母愛,是任何金錢無法衡量的。

反觀一些經濟條件優渥的家庭,雖然孩子從小資源充足,但若缺乏父母的陪伴與理解,心靈上仍可能感到空虛與匱乏。


所以,到底該「富養」還是「窮養」?


我覺得,這其實是旁觀者的分類。對孩子來說,真正重要的從來不是錢有多少,而是這個家是否讓他感受到被在乎、被傾聽。

我還記得我小時候,只要有一包大波露巧克力、一瓶麥香奶茶,就可以快樂一整天。那些小確幸,從不需要豪華。

有些人會說,小孩會比較、會羨慕別人家的生活,這當然沒錯。但重點不在「比較」,而在父母怎麼回應。當小孩問:「為什麼我們不能像別人那樣去吃高級餐廳?」


有的父母冷冷地說:「那是有錢人家的事,我們沒錢,你別想太多。」

有的父母會說:「寶貝,現在我們暫時還做不到,但爸爸媽媽會努力,我們一定有機會一起去吃那頓飯。」


同樣的情境,卻是完全不同的教育與情感傳遞。父母的回應,其實就是孩子世界觀的起點。

只要我們願意花一點心力,多一點理解,多一點耐心,孩子自然能感受到那份愛——也會因此更理解現實、更懂得體諒。


這,就是育兒帶來的轉變,也是成為父母之後,最深刻的一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理性分析;感性生活
2會員
30內容數
對我來說最理想的狀態就是「理性分析;感性生活」,邏輯分析解決日常問題,用心體驗生活中帶來的美好。
2025/07/06
本文探討酪梨料理為什麼多為冷食,並解釋其原因:酪梨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及細緻果肉,加熱易產生苦味、氧化變色且營養流失。
Thumbnail
2025/07/06
本文探討酪梨料理為什麼多為冷食,並解釋其原因:酪梨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及細緻果肉,加熱易產生苦味、氧化變色且營養流失。
Thumbnail
2025/07/04
探討臺灣日式餐廳常見的「一期一會」裝飾與實際服務的反差,應該實踐字面上的意境,而非淪為迎合日式裝潢的擺飾。
Thumbnail
2025/07/04
探討臺灣日式餐廳常見的「一期一會」裝飾與實際服務的反差,應該實踐字面上的意境,而非淪為迎合日式裝潢的擺飾。
Thumbnail
2025/07/03
許多人夢想將興趣轉為職業,但常因持續進步的壓力和系統化鍛鍊的痛苦而失去熱情。以打桌球為例,說明從興趣到職業的過程需要克服弱點、刻意練習,這與純粹娛樂的體驗截然不同。唯有撐過這段艱苦的自我對抗,才能真正體會到專業的自由感和成就感。
Thumbnail
2025/07/03
許多人夢想將興趣轉為職業,但常因持續進步的壓力和系統化鍛鍊的痛苦而失去熱情。以打桌球為例,說明從興趣到職業的過程需要克服弱點、刻意練習,這與純粹娛樂的體驗截然不同。唯有撐過這段艱苦的自我對抗,才能真正體會到專業的自由感和成就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各種期待,以及隨著時間推移,父母對孩子的態度與期待可能會發生的改變。
Thumbnail
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各種期待,以及隨著時間推移,父母對孩子的態度與期待可能會發生的改變。
Thumbnail
看這篇好累喔!需要點時間去想想,先節錄最後面的幾段:   「三個鍛鍊愛的途徑或指標 因此,我們要從「自愛」走向「成熟的愛自己」,同樣要有三個要素: (1)內在(主詞與受詞)自我的距離與獨立。我們能不能檢視那種認同父母的愛的方式,它到底是不是真實的愛,以及那個嬰兒自我(有些人稱為內在小孩)的需
Thumbnail
看這篇好累喔!需要點時間去想想,先節錄最後面的幾段:   「三個鍛鍊愛的途徑或指標 因此,我們要從「自愛」走向「成熟的愛自己」,同樣要有三個要素: (1)內在(主詞與受詞)自我的距離與獨立。我們能不能檢視那種認同父母的愛的方式,它到底是不是真實的愛,以及那個嬰兒自我(有些人稱為內在小孩)的需
Thumbnail
研究指出父母的育兒觀念對孩童個性影響並不深遠,不需要做到完美,而是放鬆心情,享受親子關係。超過9個月的孩子應由更專業的育兒人士照顧,或全職母親可以投入照顧一群幼童。父母應尊重孩子,擁有過份的憂慮只是負擔。
Thumbnail
研究指出父母的育兒觀念對孩童個性影響並不深遠,不需要做到完美,而是放鬆心情,享受親子關係。超過9個月的孩子應由更專業的育兒人士照顧,或全職母親可以投入照顧一群幼童。父母應尊重孩子,擁有過份的憂慮只是負擔。
Thumbnail
父母親要孜孜不倦的擁抱寶寶,這樣有助於寶寶的發育成長。透過擁抱,可以增進語言認知發展,促進社交能力,減少哭的次數,促進身長,以及讓孩子感受到愛與溫暖。
Thumbnail
父母親要孜孜不倦的擁抱寶寶,這樣有助於寶寶的發育成長。透過擁抱,可以增進語言認知發展,促進社交能力,減少哭的次數,促進身長,以及讓孩子感受到愛與溫暖。
Thumbnail
第一次深刻體會到「小確幸」這個詞的意思,是剛成為新手媽媽的時候。 兒子還是小baby時超黏人,需要全天候抱著,就連睡覺都要抱著睡。我每天最盼望來到的時刻,就是洗澡和上廁所了。能名正言順地喘口氣,在廁所裡享受 me time,雖然聽起來不怎麼美好,但對我來說可是寶貴的瞬間呢! 當兒子終於睡眠作息正
Thumbnail
第一次深刻體會到「小確幸」這個詞的意思,是剛成為新手媽媽的時候。 兒子還是小baby時超黏人,需要全天候抱著,就連睡覺都要抱著睡。我每天最盼望來到的時刻,就是洗澡和上廁所了。能名正言順地喘口氣,在廁所裡享受 me time,雖然聽起來不怎麼美好,但對我來說可是寶貴的瞬間呢! 當兒子終於睡眠作息正
Thumbnail
  嬰幼兒在哭泣時,需要的不僅僅是食物和換尿布,他也需要被接納的感受、和照顧者在一起的喜悅、安全感、也需要學習如何與人產生正向關係,也需要感官的刺激使自身成長,所以在餵食及換尿布洗澡穿衣時,應該多跟嬰幼兒正向互動,投以「母性照顧」,可以溫柔擁抱,告訴孩子我們現在在做甚麼,輕柔觸摸孩子的身體部位告訴他
Thumbnail
  嬰幼兒在哭泣時,需要的不僅僅是食物和換尿布,他也需要被接納的感受、和照顧者在一起的喜悅、安全感、也需要學習如何與人產生正向關係,也需要感官的刺激使自身成長,所以在餵食及換尿布洗澡穿衣時,應該多跟嬰幼兒正向互動,投以「母性照顧」,可以溫柔擁抱,告訴孩子我們現在在做甚麼,輕柔觸摸孩子的身體部位告訴他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到了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愛自己的重要性,如何從愛自己中學會愛人。分享了作者的親身經歷和觀察,以及對於讓孩子學習愛自己和愛人的方式。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到了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愛自己的重要性,如何從愛自己中學會愛人。分享了作者的親身經歷和觀察,以及對於讓孩子學習愛自己和愛人的方式。
Thumbnail
陪伴孩子不僅是一份責任,更是一種無價的禮物。透過親子共讀、戶外活動以及遊戲互動,培養孩子的多元興趣與能力。在這個使用科技的時代,選擇親子共度的高質量時間,給予孩子更多關愛和安全感。
Thumbnail
陪伴孩子不僅是一份責任,更是一種無價的禮物。透過親子共讀、戶外活動以及遊戲互動,培養孩子的多元興趣與能力。在這個使用科技的時代,選擇親子共度的高質量時間,給予孩子更多關愛和安全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