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的時候,我是那個被交代工作的人。什麼都不懂,什麼都點頭答應,像個跟著跑的小幫手。
大二,我開始主動接任責任,知道該怎麼處理事情,也漸漸學會怎麼幫助別人。
大三的我,突然發現自己站在會議桌的最前方,習慣性地說:「這件事你們去處理一下。」 那一瞬間,我才意識到,我已經不是被交代的人,而是交代別人的人了。
在大學被社團生活圍繞的我,從協助團隊、成為總召,再到大三自己創立新社團,每一步都走得扎實卻艱辛。
獨自撐起一個組別、處理行政流程、建立組織架構、安排培訓計畫……每一項都是真實的壓力。 除了與從大一、大二就並肩作戰的夥伴攜手前行,我也開始招募新的學弟妹加入,開始身兼「領導者」與「培育者」的角色。
我清楚感受到,那不再只是任務分配,而是一份責任——對團隊、對傳承,也對整個社團未來的藍圖。
過程中,我當然也遇到過質疑與誤解。有人說我會「開小差」、資訊不透明,但真實情況是,我常在背後與副社長討論如何以更溫和的方式處理問題,避免衝突。
因為我們心照不宣地知道,在社團裡,我扮演的角色是「黑臉」,是那個出面承擔決策壓力與紀律管理的人。 無論角色如何,這些經驗教會我一件事:領導,不只是安排事情,而是背負責任,為團隊設想每一個環節。
今天,不論我是白臉還是黑臉,我們的共同目標只有一個:讓社團持續發展,創造出屬於我們的特色與文化。
從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小幫手,到現在能帶領一個社團,我知道,這段路上我跌跌撞撞、卻也成長茁壯。 「當我們不再是被交代的那個人,而是交代別人的人」,這不只是位置的轉換,更是一場心態與責任的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