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得其樂,是很難得的一種狀態。
我們平時的交流溝通,都是在概念上進行,必須借助耳朵、嘴巴來傳遞和感受彼此的信息。而自得其樂,則完全無需此二憑借,僅僅因為自己,便得到了一種快樂。這當然不是禪那的安住,仍然停留在塵世,與世間人共享。但也一樣難得。
有人說,老了以后,便很難結交朋友。這并沒錯。但他解釋的理由,卻仍值得商榷。雖然說馬老毛長,人老奸藏,可缺少交友的熱情,終究不能簡單歸結為人心鬼域的可能。我之以為,這份不拒不迎的冷淡,其實都在于我們已經慢慢領會到自得其樂的境界。交友,尤其是年輕時交友,終究是一份求得求不得的執著。因為這份執著,又因為年輕,我們便可以忍受一些,跟隨一些,將自己和他人的差異,包容在一種彼此切切的交往中。這時候的朋友,雖然是要志同道合,但終究還是要在一種你不知我,我不知你的狀態下開始,再在彼此了解後,又為了一個群體的調和與個人的需求,習得了大度和寬容。但這種屈己從人,最終還是要變成更重視自我,而無可無不可。所以,中年以后,能玩到一起的,大概就是因為能「玩到一起」,而非是彼此曾是朋友。所以,有人總覺得忽然離開自己生活圈的朋友,慢慢就離開了自己的生活,顯得無情。但這大概就是人生的常態,我們以為存在的友情,其實也只是因為彼此距離更近,而非喜好志向相同。
君子之交淡如水,并不是在說是否酒肉論交,而是在說人和人之間的相處,過于濃烈,便過于矯情。更無論那些以退為進,重在交易,人名不過是一種資源的人了。
不管多么轟轟烈烈,也不管是不是功成名就,到了一定年紀,就要先為自己謀一塊安身立命的所在。
能吃飽,能穿好,能小康,能大同,這當然是安身立命。但能否自得其樂,或許更應早早想到。在人群中感到寂寞,一個人獨處反而充實,這并非是孤獨,而是一種安詳。隨遇而安,當然是一種人生智慧,但若是做不到,便先搭起一件獨善其身的小屋,也不為過。并不是所有的十字路口,都要有人去填滿,也不用自以為象牙塔中,就覺得高高在上。一起只是自己有所得,也有所樂。得而不為我有,樂也有其所樂。不足為外人道,便是自己,也不用斤斤于似乎有所得。
其實此一為是,彼一為是。顛顛倒倒,內內外外,別人不一定錯,自己也不一定對,對錯之心失去了,便也少了評判和比較的心思。畢竟這份獨得的樂,不是因為我們有力而強,別人搶不去;也不是深藏緘默,別人不知道。真正的自得其樂,是自我而始有,非我無所得。人與我,不過都是在世間,各自有各自的緣法,各自有各自的造化。
我得了,未必誰會失去;別人得了,也不是從我這里拿走。
我們有的唯一,便是這唯一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