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小孩沈迷三C?我的經驗分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因個人早年學習及工作背景,對「媒體之於兒童」的影響感觸良深,知道它有輔助學習的神效,卻也有讓人上癮的毒性。二十年前主辦的教師研習會上,邀請張淑慧講師(現為兒少人權專家)實務分享,第一次認識到網路成癮的孩子,當要戒癮時,身心反應症狀無異於毒品戒斷,心驚又心疼的同時,牢記「預防勝於治療」的重點建議:將三C放在家裡的公共處,增加公眾監督效果及使用不便。

也因此,讓使用三C不太方便,是我成為媽媽時,有意識的教養態度。當然,這過程中也會遇到麻煩,比如,孩子委人照顧時;與同儕相處時;學校作業要求時,都難以避免長時間接觸三C。孩子當然會受到魔力召喚,提出多一些的請求,我堅持特例歸特例,回到家裡,仍需遵守時間規範。

加上長期家裡只有一部電視、一台電腦、不給手機的情況下,孩子自然得設法自找樂子,度過空白時間。我刻意備置的多元主題書牆吸引老大,成為書迷;老二喜歡天馬行空自由自在,家裡到處都是他作白日夢、自創發明品的角落。而公共空間也確實有助於制衡孩子偶想偷渡的心。

老大上國中後,因獨立外出機會增加,辦了傳統手機供他基本聯絡,卻意外引來消極抗議,說在學校不敢拿出來,因為不能上網太low了。一旦手機可上網,就是另一個「無法無天」的世界了,但也不可能置外於這個主流趨勢。考量青少年只有自己內化的「知能」,才有力量抗衡魔力誘惑或同儕壓力,決定透過家庭會議來討論。

家庭會議中,老大抱怨參加過夜營隊,室友都在玩手機,他好像被孤立。老二(小五)卻說,討厭有人沉迷到半夜偷玩,干擾睡眠。但他們一致覺得,問題不在手機,是在自主管理能力,媽媽不必一味的限制擁有。我認同,但購機費及上網費誰買單呢?我拿出會前作功課蒐集的資料,建議一起讀,再來決定。其中一篇提及賈伯斯不給小孩他發明的Ipad、比爾蓋茲在小孩14歲前不給手機的報導,確實有「刷新」兒子們的想法。

我們再就想要vs.需要、金錢花費、健康及人際交友影響等面向交換細部討論後,達成共識,簽名備忘,同意13歲以後可持有智慧型手機,但它的上網功能是個人需求,非父母必要提供,所以,需由孩子自付購機與網路費。

孩子們很遵守約定,國高中時期鮮少手機不離身,可能有不願多自行付費,或刻意與眾不同小小叛逆,也可能從小已習慣不依賴手機。不過,高中以後,確實因應學校要求或學習需求,用電腦或手機的機會大增,要完全戒除或規範時間,根本不太可行。

曾在老大高中時,不小心瞄到一篇他在學校寫的作文,題目是我與網路,大意是他從小就習慣在爸媽忙的時候看書,也常沈浸在書中的美好世界,並在心中勾勒未來如何創建自己的理想社會;但在漸漸長大的過程,發現真實社會與書中差異太大,對大人世界感到失望無比;加上國中以後被考試淹沒的生活,讓他完全失去再看課外書的動力,十分空虛無力。此時,意外發現,網路可以讓他瞬間悠遊在各種知識世界,方便又可無限連結,他沈迷了,遁入了。但沒多久,他開始覺得乏味,發現網路並不能解答他的人生迷惘。

當下我淚流滿面,想起他國中有一陣子,好像跟我玩起捉迷藏,明明覺得他超時使用電腦,但每每走近時,他已回到書桌,或立刻關機。在意約法三章的我,只急著判斷他有沒有犯規,不知當時的他,早已陷在青少年的自我認同迷惘裡。也許,他是故意將此篇作文擹在公共空間,與我對話吧!

看著該篇作文被老師形式打上分數,要求加強修辭,我更能理解真心想與世界對話的他,總只是得到「目標檢視」回應的失落。

現在回想,當年的家庭會議及約定過程,傳達我一致對三C的「戒慎」態度,也傳達我對孩子自主的尊重與相信,或許有助於建立他們的自律,但也誏我忽略「科技始終來自人性」所應關注的情意面。

當親友們對兩個高中兒至今不滑手機、沒戴眼鏡嘖嘖稱奇時,我知道這只是不同時刻當下,很多個選擇的綜合結果。孩子仍在成長中,資訊環境也持續變化中,父母沒辦法完全控制,只能隨時陪伴、調節與支持。

感謝兒子那篇文章,適時提醒我不再只糾結他們用了三C多少時間,而是更多關注他們的日常生活與困境。至少,目前大二與高三的兒子,都在軌道上正常運行。即便老大一上大學,便是採購iPad(因為所有的講義都電子化了),亦未見沈迷景況。

也許,他們早已在童年時期知懂各項自律原則,只要身心靈平衡,自然能做到。父母如果能作的,大概就是當他們的安全後盾吧,只要在他們困頓時,願意回到家、願意與家人聊上幾句,相信他們會自己走出人生迷「惘(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半吊子媽寶好好聊
1會員
5內容數
鬆弛愛智者的買買買、養小孩、三代同堂家庭主婦斜槓幫夫事業雜管心得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引導囝囡提升學習興趣,避免錯誤標籤小朋友,不要放縱他們成為教育體制下的犧牲品。
Thumbnail
引導囝囡提升學習興趣,避免錯誤標籤小朋友,不要放縱他們成為教育體制下的犧牲品。
Thumbnail
我們的孩子生活在網路世界中,如何幫助他們正確使用手機,將是我們需要面對的課題。這篇文章探討了過曝世代的心理現象,作者陳品皓提供了相應的解決方法,可以幫助家長更好地理解和協助孩子。
Thumbnail
我們的孩子生活在網路世界中,如何幫助他們正確使用手機,將是我們需要面對的課題。這篇文章探討了過曝世代的心理現象,作者陳品皓提供了相應的解決方法,可以幫助家長更好地理解和協助孩子。
Thumbnail
本篇文章討論了青少年使用抖音及小紅書的風險與影響,包括專注力、判斷力及媒體識讀能力等,同時也提供家長建議,幫助引導孩子適當使用網路社群,以及保護孩子的網路安全。
Thumbnail
本篇文章討論了青少年使用抖音及小紅書的風險與影響,包括專注力、判斷力及媒體識讀能力等,同時也提供家長建議,幫助引導孩子適當使用網路社群,以及保護孩子的網路安全。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家長和孩子如何適當使用及瞭解新科技的文章。鼓勵家長以「親子共學」心態面對新科技,適當引導孩子學習如何運用科技創造更大價值,同時孩子使用網路的正確觀念,注意資訊安全和隱私。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家長和孩子如何適當使用及瞭解新科技的文章。鼓勵家長以「親子共學」心態面對新科技,適當引導孩子學習如何運用科技創造更大價值,同時孩子使用網路的正確觀念,注意資訊安全和隱私。
Thumbnail
此篇文章探討青少年接觸詐騙的現象與原因,並提出了協助涉罪青少年的方法,以及家長應對犯罪議題的建議。家長應以孩子的眼光看待孩子,尊重他們的成長過程和感受,並建立良好的溝通管道,協助孩子重新評估行為的價值判斷。
Thumbnail
此篇文章探討青少年接觸詐騙的現象與原因,並提出了協助涉罪青少年的方法,以及家長應對犯罪議題的建議。家長應以孩子的眼光看待孩子,尊重他們的成長過程和感受,並建立良好的溝通管道,協助孩子重新評估行為的價值判斷。
Thumbnail
在資訊爆炸的網路世界,存在很多陷阱,價值觀很容易被影片影響,小孩在無法獨自判斷對錯前,請大人留意小孩觀看的內容,並一起討論影片內容。刀槍、暴力內容,常埋藏在兒童頻道中,不得不慎重。
Thumbnail
在資訊爆炸的網路世界,存在很多陷阱,價值觀很容易被影片影響,小孩在無法獨自判斷對錯前,請大人留意小孩觀看的內容,並一起討論影片內容。刀槍、暴力內容,常埋藏在兒童頻道中,不得不慎重。
Thumbnail
疫情提高了網路與3C出現在孩子生活裡的頻率,同時也讓家長們頭痛著如何讓孩子懂得運用網路又不度過度沉迷?該如何在網路時代與孩子建立良好關係?本週培訓紀錄簿將講座進行紀錄,因內容較多分上下二篇,本篇為下篇),希望能對家長們有所幫助~
Thumbnail
疫情提高了網路與3C出現在孩子生活裡的頻率,同時也讓家長們頭痛著如何讓孩子懂得運用網路又不度過度沉迷?該如何在網路時代與孩子建立良好關係?本週培訓紀錄簿將講座進行紀錄,因內容較多分上下二篇,本篇為下篇),希望能對家長們有所幫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