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店】新店後街遊x大坪林圳引水石硿見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船仔頭係以前ㄟ廣播電台,廟口係開槓ㄟ所在,洗衫堀是講八卦聊是非的地方……

世居新店的游寶彩大姐,家中有十個兄弟姊妹,夫婿家也是新店大家族;寶彩姊對新店感情深厚、人脈閱歷豐富,說到新店歷史,絕對是第一人。

年屆七十六歲的她,仍神采奕奕,一講就是三小時,全無冷場。從新店車站外的一塊石頭【漣漪】,牽起新店過往水運、煤礦的歷史;再走進新店老街,體驗輕便車道的運行路線。曾灌溉新店五庄頭的大坪林圳,如今若隱若現,藏身於巷弄之間。

登高眺望灣潭,可以遙想昔日運送木柴的水路;而來到開天宮,因寶彩姊的好人緣,更得以一窺宮廟下方,先民為取灌溉水源而開鑿的磅硿水路,工程之艱鉅,令人嘆為觀止。

新店街上還有一座百年石橋,竣工於大正14年,稱為「通學路」,是當年新店學校學生上學必經之道,也是王永慶童年求學時走過的路。

萬新鐵路曾經是新店人的集體記憶。隨著鐵道廢除,道路與捷運的發展,高樓逐漸興起。然而,在過往的鐵路宿舍舊址與瑠公圳圳道之間,仍夾著一棵老樟樹與一棟長屋——那是賴姊的家。賴姊的阿嬤自日治時代起便住在這裡,一直延續至今。但這一棟見證萬新鐵路興衰歷史的長屋,卻在未被告知的情況下被賣給建商,如今面臨被迫拆遷的命運……

raw-image

游寶彩老師介紹,新店站前有一座石雕裝置藝術,一圈一圈的漣漪中央立著一個浮標,象徵新店溪昔日盛產香魚,吸引許多釣客聚集。水紋與漣漪的意象,也訴說著1928年之前的新店,曾是水運集中的重鎮。

raw-image

現在的捷運碧潭站,正是昔日萬新鐵路的終點站。萬新鐵路原本主要用來運送木柴與煤炭,後來逐漸發展為載客服務。碧潭在1926年日本明信片選拔時,被列為「八大景、十二勝」之一,當年名聲遠播,遊客多半搭著萬新鐵路前來遊玩。

raw-image
raw-image

捷運站前的「碧潭有約」大樓,前身是昔日的新店郡役所(區公所)。一旁還設有公路局車站、計程車與人力車招呼站,可想見當年碧潭的觀光盛況。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沿著捷運新店站前的新店路,轉進國校路。國校路昔稱「四崁仔」,是一條運煤的輕便車道。

raw-image

公寓之間,藏著一條大水溝,這是農業時期,灌溉新店景美一帶的重要水圳【大坪林圳】

raw-image
raw-image

國校路的右側是「新店後街」

raw-image

國校路,昔稱四崁仔

raw-image
raw-image

來到國校路31號,寶彩老師談起新店地方上一項特殊的傳統。每年三月二十三日(原本是3/20,後來因媽祖生日改為3/23)要舉行「放軍」。所謂放軍,是因為從前新店有五個庄頭,各自組成一個營區,負責巡視地方、消災解厄;到了十月十五日,則會舉辦「犒軍」,感謝軍隊的辛勞。

另外,開天宮下方有一條水圳道,水裡曾經生長一種黑殼蟲,影響農作收成,最後也是靠著民間的力量加以化解。也因此,新店才延續下來,每逢初一、十五都要「犒軍」的傳統。

而這位阿伯的家,正是當年五庄頭之一。

raw-image

輕便路可通往烏來。我們沿著旁邊的小路走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穿過家戶的後院,轉往北宜路138巷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沿著曲折的裡巷小徑走到底,約略在北宜路一段142號的位置,會看到一處像廢墟的地方。其實,這裡正是昔日【明治煤礦】的流籠頭與工寮所在。當時流籠從對面(現已蓋大樓的位置)吊掛貨物運來這裡,再由五分車載運出去。

raw-image
raw-image

左前方是山洞、右方是輕便路的出口。

這裡真是一個很重要的歷史場域,如此珍貴的歷史記憶竟然任其荒廢,沒有好好整理規劃,真是蠻可惜的。

raw-image
raw-image

沿著北宜路一段往南走,來到新店路交叉口。這裡就是廣興輕便路起點,昔日台車站的舊址。

raw-image

從北宜路一段,眺望新店溪流過的灣潭。灣潭位於碧潭新店渡對岸,是一片綠意盎然的自然生態區,不但是新店僅存的綠色山林景觀,更是重要的滯洪平原。可惜近日有商人對灣潭伸出魔爪,要開發這片人間淨土。

raw-image
raw-image

照片右方架高的是「青潭堰」水壩,位在台電粗坑電廠下游800公尺處,主要功能為公共用水、原水送長興、公館淨水場處理後,提供大台北地區每日約115萬立方公尺的家用及公共給水。另外功能則是調節粗坑電廠發電尾水。

raw-image
raw-image
青潭堰(圖片來源:新北市觀光局)

青潭堰(圖片來源:新北市觀光局)

raw-image
raw-image

北宜路一段145號「水雲間」大樓,是從前漢番交易的地點。

raw-image

新店路2號「新店國小」是昔日的新店公學校。

raw-image

新店路與新店後街路底,有一座威靈顯赫的廟宇,名為「開天宮」,山門口的牌樓矗立在碧潭邊。

raw-image

開天宮建於清乾隆年間,與郭錫瑠開鑿水圳有密切關係。

清乾隆初期,郭錫瑠自彰化移居台北松山,鑿埤開圳灌溉大加蜡地區東半部,1940年,他為了擴充水源,到新店溪上游的青潭口引水。

不過開鑿工作並不順利,水圳從新店溪青潭口引水,沿溪邊行,在開天宮下方遇堅硬岩石,須鑿石穿山。當時自然環境惡劣,又有原住民侵擾,這百來公尺的隧道工程讓郭錫瑠花費12年仍無法完成而停工,1753年郭錫瑠與大坪林五庄墾戶首蕭妙興訂約,以交換水源方式轉讓。 引水石硿終於在1760年完成,成了灌溉新店大坪林五庄(七張、 十二張、十四張、二十張及寶斗厝)的水源及引水圳道。 這一座位「大坪林圳引水石硿」就位在開天宮底下。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寶彩老師要帶大家參觀這座平時並未開的「大坪林圳引水石硿」。

來到洞口,卻看到古蹟說明板上卻寫著「瑠公圳引水石硿」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是因1956年瑠公及文山兩水利委員會合併,改組為「台灣省瑠公農田水利會」,加上為紀念宣揚郭錫瑠灌溉功績,於是將大坪林圳引水道也改名「瑠公圳引水石硿」而事實上瑠公圳和大坪林圳是兩條獨立的灌溉系統,且郭錫瑠也只是初建非竣工者,古蹟命名讓人混淆。 然新北市文史會兩度向文化局爭取正明,卻未獲通過。

raw-image

引水石硿平時並未開放,必須事先申請才可參觀

raw-image
raw-image

走進洞裡,眼前這一幕實在蠻震驚的。當時民眾只憑著人力和手工具,一斧一鑿地從岩石中開鑿出一條引水通道,真是不容易。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岩壁上可見不同顏色,顯示不同水位高低。頂面有石路、地面則有水路

raw-image
raw-image

出水口在碧潭游泳會的休息室內,平常大門是有鐵門封鎖。

raw-image
raw-image

供奉盤古帝王的開天宮

開天宮建於清乾隆年間,這裡供奉「盤古帝王」,見證這一段開圳歷史。

根據宮中記載:「郭錫瑠開圳時,遇番害、逢惡疾,工匠不安寧」因此先民曾刻了一塊「盤古帝王」的石碑在洞口祭拜,以保佑眾人平安,這塊石碑現存在開天宮,盤古帝王殿內。

raw-image
盤古帝王石碑

盤古帝王石碑

大坪林圳引水石硿的出口處

raw-image

新店黑金-和美煤礦

碧潭煤礦業曾是新店重要的產業,「和美煤礦」位於碧潭左岸的灣潭,自日治時期開始開採,產量豐富,帶動地方發展,被譽為新店「黑金」。

和美煤礦在1964年曾發生爆炸坍塌釀成1死8傷,河床也不斷下陷,於1966年廢坑至今。

照片山壁突出處,就是以前運送煤礦的渡船位置。

raw-image

離開開天宮,走新店後街,這條街是昔日的「牛車路」,公寓樓房旁緊鄰著一條大水溝,是從前的大坪林圳。

raw-image
raw-image

仔細看上面石碣刻著「大坪林圳隧道」字樣

raw-image
raw-image

通學橋
新店後街26號小巷口,藏著一座跨越大坪林圳的迷你石橋,名為「通學橋」,竣工於1926年(大正14),是新店國小學生上學必經橋樑。

raw-image
raw-image

橋梁一端刻著大正14年竣工,另一端刻著通學橋。因路基墊高之故,現在只能勉強看到「通學」二字

raw-image
raw-image

過了通學路,轉往新店路,也就是通稱的「新店老街」。

新店街被劃分為頂街和下街,以庄役所為界。當時新店溪的河運發達,是烏來、木柵、安坑、景美一帶農作物及日用品之集散地,從山區的屈尺、廣興等地運送貨物到新店,這些人都會在「新店渡口」上岸後,首先到達的是頂街,然後再往下街走。

新店老街,商店林立,從前有葯鋪、青草店、餅鋪等商號,從出生到老死的生活必需品,這兒都買得到。

raw-image
raw-image

位在下街有一間百年老店「金成蘭餅店」,有許多古早味的手工糕餅。

raw-image

新店下街-長興宮

新店老街的商家後巷因直通新店溪,因此商家集資興建一土地公廟,名為長興宮,是地方信仰中心,見證先民二百多年的開拓生活史。

據管理人林文良先生口述:「本廟已超過一百五十年,原來之老土地公被洪水沖走,現僅存老土地婆一尊。」最早的廟址是在前方約200公尺處。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穿過長興宮,老師帶大家走商店街後方臨新店溪的小路。新店路175號空地,是原本的樟腦寮。

raw-image

來到碧潭的地標「碧潭吊橋」

碧潭吊橋位處新店溪中游,建於1936年,橋體為雙塔雙鉸單跨式吊橋,橋長186.6公尺、寬度3.5公尺、海拔30公尺,可乘載約1,000人為新店區內知名觀光景點。

由於河面水色澄碧因此被稱為碧潭。碧潭兩岸的往來,早年是以擺渡渡船為主,碧潭吊橋完工後,不僅成為聯絡中和、新店間的重要橋樑,同時由於造形優美,獨具特色,數十年後,已成為碧潭風景區的地標。

raw-image

碧潭吊橋原稱「碧橋」,其實是日本時代興建的。不過,橋柱上的竣工日期卻刻著「民國二十五年」,台灣哪來的民國二十五年呢?突出的石板洩漏了國民政府統治臺灣後,企圖抹滅日本統治臺灣的事實與痕跡。

raw-image
raw-image

橫跨新北市新店溪的碧潭吊橋,是第一座完全由台灣人設計,台灣人建造的現代橋梁,當時造橋所使用的「鎢鋼球軸承」,是碧潭吊橋得以安穩搖擺至今的關鍵技術。

走在碧潭吊橋上,雖然會感覺到上下晃動,卻不會左右搖晃的原因,就是這兩個重要的小元件「鎢鋼球軸承」。

raw-image

昔日的船仔頭

raw-image

這張圖描繪了新店船仔頭附近昔日的樣貌

raw-image

這裡就是瑠公圳取水口的遺址。

raw-image

寶彩老師講解卵石結構,是五顆一包,就如同五個人拳頭聚在一起,就會變成堅不可移,仔細觀察卵石的排列堆砌方式亦是如此。(可不是亂堆的唷!)

raw-image

瑠公農田水利會前方,有一座手洗舍,右側有刻「昭和十四年二月建立」字樣,是日本時代文山神社(今已改建為空軍公墓)的舊物。右邊長方形貌似置物箱的物品,是古早時代的垃圾桶喔!

raw-image
raw-image

瑠公圳是北台灣農業時期最重要的灌溉水源,貫穿整個大台北地區。隨著時代變遷,台北市已不再耕種,許多圳道成了都市排水溝。不過在新店碧潭這裡,還保留了一條瑠公圳的明渠,並整治成一條親水步道。
沿著這一條親水步道走著,會發現他的水質還算清澈,但是並未流動,水圳旁的綠化空間也很有限,充斥著水泥硬鋪面,和過去的樣貌可說是完全不一樣了。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圳道前有一棵老樟樹,後方就是賴姊的家。家門前流淌著瑠公圳,和現在不同的是,早年圳邊是傾斜的駁坎,阿嬤常在圳溝前洗衣服,孩子們則在水邊摸魚玩耍,那是最深刻的童年記憶。

raw-image

賴姊家前方的受保護樹樟樹,是瑠公圳歷史的一部份。

raw-image
raw-image

賴姊家的長屋後方,一棟五層樓的建築物,是原本萬新鐵路宿舍,鐵路拆除後改建公寓。

賴姊家的房子為磚木結構,縱長形的屋身,屋頂為木桁架,從前室覆蓋黑瓦,後來因損壞而改鋪油氈布,外牆則為磚砌牆。這棟長屋是在二戰末期,外公蔡金木向瑠公農田水利會借地蓋的,一家三代從日本時期就住在這裡,超過70年了。因土地屬於國有地,當年沒有土地所有權證明,後來一直想向水利會購買土地,卻遭拒絕。十一年前,她突然被提告要求搬遷還地,這才知道農田水利會已經把土地賣給財團建商。賴姊為此官司纏訟數年。

※追記※文史團體為搶救老宅與新店瑠公圳,多次提報文化景觀都失敗,賴姊又於今(2025年)6月再度提報蔡金木宅歷史建築,原訂2025年6月26日拆除的老屋,終於獲得暫緩拆除,進入文化資產價值評估階段。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從賴姊家的老照片可見,屋頂原本鋪著水泥瓦片。圍牆外就是萬新鐵路,旁邊經常堆放木材或維修器材,賴姊家常提供鐵道勞工休息或暫住。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賴姊一家在此守望超過半個世紀,見證萬新鐵路的興衰、勞工生活的足跡,以及瑠公圳的變化,本該是承續土地記憶的一部分。如今,官司仍在進行,文化資產的審議也尚未定案,這棟老屋的未來,依舊等待著公義與歷史的裁決。

raw-image
raw-image

◎走讀路線:新店輕便車遺址、煤礦年四坎的由來、魔天嶺、磅崆水路、新店的三線路、明治煤礦遺址、賴姐圳頭老屋老樹(2023/11/20)

◎感謝游寶彩老師公益導覽
◎感謝自由人陳子瑜老師帶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Kiki Chen的沙龍
43會員
60內容數
Kiki Ch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8/16
從汀州路彎入山腳坡道,城市輪廓逐漸退場,一座依山傍水而生的聚落緩緩展開。 山腳有溪水潺潺,山腰錯落著戰後自建的民居與信仰廟宇,山勢之上則留有軍事崗哨的遺跡與眺望溪岸的開闊高地。 這裡是寶藏巖。 台北少見依地形與水脈自然發展,至今仍保留聚落原貌與生活紋理的歷史現場
Thumbnail
2025/08/16
從汀州路彎入山腳坡道,城市輪廓逐漸退場,一座依山傍水而生的聚落緩緩展開。 山腳有溪水潺潺,山腰錯落著戰後自建的民居與信仰廟宇,山勢之上則留有軍事崗哨的遺跡與眺望溪岸的開闊高地。 這裡是寶藏巖。 台北少見依地形與水脈自然發展,至今仍保留聚落原貌與生活紋理的歷史現場
Thumbnail
2025/08/10
安坑舊名「暗坑」(閩南語:Àm-kheⁿ),是一處被群山環抱的丘陵盆地,因森林蒼鬱、暗不見天光,才取名「暗坑」。不過,後來人覺得這名字不好聽,才改稱「安坑」。 安坑原本是平埔族秀朗社的領地,清代漢人進入番界後,開始伐木、焗腦、開採礦產,逐步在這片土地上建立了漢人社區。 外挖仔(guā-uat-á
Thumbnail
2025/08/10
安坑舊名「暗坑」(閩南語:Àm-kheⁿ),是一處被群山環抱的丘陵盆地,因森林蒼鬱、暗不見天光,才取名「暗坑」。不過,後來人覺得這名字不好聽,才改稱「安坑」。 安坑原本是平埔族秀朗社的領地,清代漢人進入番界後,開始伐木、焗腦、開採礦產,逐步在這片土地上建立了漢人社區。 外挖仔(guā-uat-á
Thumbnail
2025/08/09
安坑,舊名暗坑(閩南語:Àm-kheⁿ),原是秀朗社的土地。清代林天成率眾進入開墾,因林木蒼鬱,好似昏暗的山谷凹地而得名。但後代林登選覺得不好聽,便改「安坑」,國民政府來台後,又覺得"坑"字不雅,再度改「安康」至今。
Thumbnail
2025/08/09
安坑,舊名暗坑(閩南語:Àm-kheⁿ),原是秀朗社的土地。清代林天成率眾進入開墾,因林木蒼鬱,好似昏暗的山谷凹地而得名。但後代林登選覺得不好聽,便改「安坑」,國民政府來台後,又覺得"坑"字不雅,再度改「安康」至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小玉在國內遭遇多次挫敗後,並沒有氣餒,反而更加積極地尋找新的資金來源。她通過各種渠道聯絡了許多投資者,這天終於得到了來自澳門的投資家古樂天的關注。在幾次視訊會議後,古樂天表達了強烈的興趣,並邀請小玉前往澳門進行詳細講解。 在最後一次視訊會議上,小玉與古樂天進行了深入的討論。 古樂天:
Thumbnail
小玉在國內遭遇多次挫敗後,並沒有氣餒,反而更加積極地尋找新的資金來源。她通過各種渠道聯絡了許多投資者,這天終於得到了來自澳門的投資家古樂天的關注。在幾次視訊會議後,古樂天表達了強烈的興趣,並邀請小玉前往澳門進行詳細講解。 在最後一次視訊會議上,小玉與古樂天進行了深入的討論。 古樂天:
Thumbnail
「哦,那個年輕人是……。」 「這不是沅媛嗎?好久不見!」 原本在這桌嬉鬧環境中,看似不在意林沅媛的回答,但大家不約而同的豎起耳朵,正準備要仔細聽林沅媛的回覆時,好巧不巧插出個程咬金—班上的好事女-余世華。 「唉唷,沅媛,你的這身衣服也太好看了吧?不過參加個同學聚會也免太正式了吧?現
Thumbnail
「哦,那個年輕人是……。」 「這不是沅媛嗎?好久不見!」 原本在這桌嬉鬧環境中,看似不在意林沅媛的回答,但大家不約而同的豎起耳朵,正準備要仔細聽林沅媛的回覆時,好巧不巧插出個程咬金—班上的好事女-余世華。 「唉唷,沅媛,你的這身衣服也太好看了吧?不過參加個同學聚會也免太正式了吧?現
Thumbnail
這就是曹雪芹寫的一見鍾情,要來還淚的降珠仙子和給情的神瑛侍者,這輩子的名字,叫林黛玉和賈寶玉。
Thumbnail
這就是曹雪芹寫的一見鍾情,要來還淚的降珠仙子和給情的神瑛侍者,這輩子的名字,叫林黛玉和賈寶玉。
Thumbnail
作者李雅容,也就是李應鏜的女兒,在自序裡提及自己兒時在家中從旁觀察的時刻,那些來訪的客人和父親、母親的交談,總是用著一口道地的臺語,對許多人而言,生活於1930-1950年代的臺灣地方仕紳,總好像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而對於她而言,卻是一段真實的童年。
Thumbnail
作者李雅容,也就是李應鏜的女兒,在自序裡提及自己兒時在家中從旁觀察的時刻,那些來訪的客人和父親、母親的交談,總是用著一口道地的臺語,對許多人而言,生活於1930-1950年代的臺灣地方仕紳,總好像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而對於她而言,卻是一段真實的童年。
Thumbnail
幾天來,東海村的村長眉頭已經皺得快打結了!唉聲嘆氣到喉嚨沙啞,一直等到和沁妍面對面說完了話,他才肯坐下來喝口茶。眼裡,也有了一絲笑意。       沁妍,是個十七歲的姑娘。她把自己的衣物、細軟全都打包好,揹在肩上,獨自走到海邊,選了一顆漲潮時不會被海水淹沒的大石頭坐下。然後,開始唱
Thumbnail
幾天來,東海村的村長眉頭已經皺得快打結了!唉聲嘆氣到喉嚨沙啞,一直等到和沁妍面對面說完了話,他才肯坐下來喝口茶。眼裡,也有了一絲笑意。       沁妍,是個十七歲的姑娘。她把自己的衣物、細軟全都打包好,揹在肩上,獨自走到海邊,選了一顆漲潮時不會被海水淹沒的大石頭坐下。然後,開始唱
Thumbnail
國寶級歌仔戲天王楊麗花相隔16年再推新作。電視歌仔戲「忠孝節義」將於9月下旬於台視播出。
Thumbnail
國寶級歌仔戲天王楊麗花相隔16年再推新作。電視歌仔戲「忠孝節義」將於9月下旬於台視播出。
Thumbnail
 「身穿花紅長洋裝,風吹金髮思情郎,想郎船何往,音信全無通,伊是行船逐風浪。放阮情難忘,心情無地講,想思寄著海邊風。海風無情笑阮戇,啊~~~毋知初戀心茫茫。」  在腦中盪漾著熟悉、溫婉而又有點哀怨的女音《安平追想曲》歌聲中,我們來到了台南安平舊東興洋行前的金小姐藝術公園。  金小姐母女的雕像(母
Thumbnail
 「身穿花紅長洋裝,風吹金髮思情郎,想郎船何往,音信全無通,伊是行船逐風浪。放阮情難忘,心情無地講,想思寄著海邊風。海風無情笑阮戇,啊~~~毋知初戀心茫茫。」  在腦中盪漾著熟悉、溫婉而又有點哀怨的女音《安平追想曲》歌聲中,我們來到了台南安平舊東興洋行前的金小姐藝術公園。  金小姐母女的雕像(母
Thumbnail
▲遠嫁台灣的新住民在心靈導師裔庭x棋樺夫妻開導下,逐漸融入台灣社會。 【李婉如/ 台北報導】基隆知名廣播電台「台灣好歌聲」主持人裔庭/棋樺夫妻,長期在地方行善,尤其是針對新住民及單親媽媽遇到困難,總是不求回報,盡全力協助,在基隆廣播界傳為佳話。日前看到宜蘭青操食品執行長發起「2024白沙屯媽祖
Thumbnail
▲遠嫁台灣的新住民在心靈導師裔庭x棋樺夫妻開導下,逐漸融入台灣社會。 【李婉如/ 台北報導】基隆知名廣播電台「台灣好歌聲」主持人裔庭/棋樺夫妻,長期在地方行善,尤其是針對新住民及單親媽媽遇到困難,總是不求回報,盡全力協助,在基隆廣播界傳為佳話。日前看到宜蘭青操食品執行長發起「2024白沙屯媽祖
Thumbnail
猶記得〈流水帳〉裡澎湖女孩郭秋暖,曾瓊雲,佩媛少女的細膩心思,姐妹淘情感, 村民與阿兵哥間互動,女孩們對台灣來的阿兵哥充滿好奇,家族親友牽絆。 時光溫柔淘洗,經過〈雲山〉後,陳淑瑤再把初老的川金跟她的故事帶回澎湖。 《魔以》裡的主角川金,國中畢業就離家到高雄工廠工作, 直到母親過世了,五
Thumbnail
猶記得〈流水帳〉裡澎湖女孩郭秋暖,曾瓊雲,佩媛少女的細膩心思,姐妹淘情感, 村民與阿兵哥間互動,女孩們對台灣來的阿兵哥充滿好奇,家族親友牽絆。 時光溫柔淘洗,經過〈雲山〉後,陳淑瑤再把初老的川金跟她的故事帶回澎湖。 《魔以》裡的主角川金,國中畢業就離家到高雄工廠工作, 直到母親過世了,五
Thumbnail
楊麗花阿姨獲得「臺北市新登錄的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殊榮。她出生於歌仔戲發源地宜蘭,對於歌仔戲的貢獻不言而喻。在身為女性的作者跟柚爸請假至spa館放鬆身心,一位正妹老師提到她最喜歡的是「楊麗花歌仔戲」。這篇文章內容主要講述了筆者的生活故事和對於楊麗花阿姨以及亞蘭姐的個人敬仰。
Thumbnail
楊麗花阿姨獲得「臺北市新登錄的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殊榮。她出生於歌仔戲發源地宜蘭,對於歌仔戲的貢獻不言而喻。在身為女性的作者跟柚爸請假至spa館放鬆身心,一位正妹老師提到她最喜歡的是「楊麗花歌仔戲」。這篇文章內容主要講述了筆者的生活故事和對於楊麗花阿姨以及亞蘭姐的個人敬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