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想把英文學得更好,但過去的方法幾乎都失敗了。背單字本,背到第十頁就停下來;看文法書,看了兩章就覺得枯燥。每次都開始得很積極,但最後都不了了之。這一次計畫要用新的學習方法:Comprehensible Input —— 用可以理解的輸入來學語言。簡單來說,就是用大量的可理解內容去「浸泡」自己,而不是死記硬背。
我開始想,既然我要用「大量閱讀」來學英文,那我該讀什麼?最後我選了 Harry Potter 原文書。原因很簡單:
- 我對故事熟悉,不會迷失在劇情裡。
- 難度剛好,不至於像《魔戒》一樣過於艱澀。
- 最重要的是,它能讓我持續想讀下去。
- 零碎的輸入很快就被遺忘,需要一個持續的上下文來建立語感。 Harry Potter 全套七本書,有著從 11 歲到 17 歲的完整故事線,人物、場景、魔法規則不斷重複出現。
- 七本 Harry Potter 原文加起來大約 100 萬字,這等於你給自己安排了一個「100 萬字的語言沉浸計畫」。 只要能堅持下去,語感一定會大幅提升。這種「重複 + 漸進」的設計,讓我每次遇到熟悉的詞彙時,都能再次加深記
這就是我計劃的開端:
- 每週 20–30 小時,分成 8×1h 或 4×2h 的區塊。
- 每個區塊只做一件事:讀 Harry Potter。
- 不查字典,不回訊息,只要讀下去。
我打開第一章,看到第一句: “Mr and Mrs Dursley, of number four, Privet Drive, were proud to say that they were perectly normal, thank you very much.” 我愣了一下。「Perfectly normal, thank you very much.」這句子明明不難,但卻有種奇怪的自豪感。原來英文裡也能這樣寫。那一刻我覺得很新鮮。
幾頁之後,生字就開始一個一個跳出來,像 sherbet lemon、emerald cloak。我猶豫要不要查字典,最後決定先放著。結果神奇的是,即使跳過那些不懂的字,我還是能懂故事大概在講什麼。在這裡,劇情比單字重要。我跟著故事走,竟然也能體會到 Dumbledore 那種古怪又溫柔的氣質。
小結如下
- 痛苦點:單字太多、進度太慢、常常懷疑自己。
- 收穫點:學會放下完美,開始抓劇情大意。
- 關鍵突破:故事本身會吸引我 --> 這就是 Comprehensible Input 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