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化不是靈丹妙藥
很多人第一次接觸「自動化」,心裡充滿期待:
「是不是只要用一個工具,就能幫我全部搞定?」 但實際操作過後,卻發現流程卡住、工具難用,最後索性放棄。
這篇文章,我要和你分享三個最常見的「自動化陷阱」,以及如何避免。只要理解這些盲點,你就能讓自動化真正幫你省時、省力,而不是成為另一種負擔。
陷阱一:一開始就想做「全自動」
很多人會一次把所有任務都丟進自動化系統,期待「一鍵完成」。結果就是錯誤不斷,還要花更多時間去 debug。
解法:先做半自動。
舉例來說,你可以讓 AI 先幫你草擬 Email 回覆,但最後仍由你審核。這樣不僅減少風險,也能逐步累積經驗,日後再慢慢過渡到全自動。
陷阱二:沒有標準,隨便選任務
有人把所有日常瑣事都交給自動化,最後發現效果有限。例如:自動提醒喝水,雖然酷炫,但真正省下的時間幾乎沒有。
解法:先挑「高重複+高耗時」的任務。
例如每週報表整理、客服常見問題分類,這些工作不僅常出現,還非常耗時間,自動化效果立竿見影。
陷阱三:工具越多越好?其實越亂
不少人同時用 Zapier、n8n、IFTTT,再加上幾個 AI 工具,最後自己都搞不清楚資料流向。
解法:少即是多,先確定核心工具。
如果你用 Notion 管理任務,那就先以 Notion 作為資料中心,再透過 Google Sheet 或 Email 做串接,其他工具等熟悉後再逐步導入。
自動化要「先減法,再加法」
自動化不是炫技,而是幫你把真正重要的時間省下來。與其追求一次解決全部問題,不如先找到最有價值的切入點。
想更快落地?
今天的文章幫你看清「不要怎麼做」,但你可能還在想:「那到底要怎麼開始?」
在本週會員專區,我準備了 「自動化工作清單模版+實作案例」,一步步教你從列清單、評估,到真正串接工具。
👉 想快速開始,記得去看看會員專區的完整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