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故事的解剖》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故事的解剖》,作者羅伯特.麥基,漫遊者文化出版。

(三部曲,還有《人物的解剖》以及《對白的解剖》,但還是選修閱讀吧…)

raw-image


書是無可爭議的好書,但讀起來會有點痛苦,儘管看得出作者已經把這些理論的東西包裝得有趣,可仍舊是一本很硬的書。


這個硬體現於理論本身的拆解,電影不可能無趣,解說電影可能也挺好玩的,但跟你說這個地方為什麼要這樣拍,前面做了什麼導致這個結果發生,冷酷地將一部電影切分成片去單純探討「為什麼要這樣做」基本上就是不有趣的一件事,畢竟這就是讓魔術失去祕密的瞬間。


單純針對電影而且多以老電影居多(作者的年紀導致他舉例的作品集中在1990之前,又以60-80為主),有看過有聽過的話會有不少共鳴,沒有的話儘管只憑文字也能讀懂,可是在腦袋裡的畫面不會那麼清晰,建議還是要找找資料輔助。


理論不有趣、又是針對老電影的論述,然後這部同樣有翻譯工具書不可能避開的問題——大量的電影名稱與人名,且當然要附上原文,於是如何判斷有效資訊變成一件挺消耗心神的事,三者相加導致讀起來很累。


於是在這邊必須要認真先下個結論:

如果你不是對創作有興趣或者有實際的需求,那還是跳過這本書吧;畢竟單純地學會如何拆解分析電影其實並不會讓你的觀影體驗真的提升到哪裡去,甚至有時候會落入窠臼,無法好好享受電影。

但如果是認真想寫東西的,我接下來會稍微談談我從這本書提煉出的簡單感想,並非大綱式的講述原本,略過很多東西,結合不少我自己的創作經驗這樣。



「偏向電影」

雖然是廢話但是是很重要的廢話,因為電影創作和其他媒介有個決定性的不同:他必須在時限內把故事講完,所以天生必須加入許多劇情衝突點或是人物衝突點使故事推進,不同的前置條件會導向完全不同的結論。

這本書有許多直指故事本質的論述,但怎麼消化以及消化多少又是另一回事,如果沒有弄清楚這點直接生搬硬套可能反而會讓自己原有的色彩變得混亂。



「在下筆之前」

設定這件事放在哪個載體都很重要。

但放在電影這項目中會有一些特殊的地方——就是設定是由人出演的、設定是由導演與攝影拍出來的,所以更具體更詳盡的設定代表當你需要用到這個特質這個畫面的時候可以相當輕易地即興做出反應。


其他創作當然也有類似的情況,有時候寫著寫著覺得筆下角色自己動起來就是個典型的例子,但這樣的「活起來」我認為更接近角色做出了合乎他一路塑造的行動立場。

事前設定這件事算是影響我最多的部分,平常我做設定其實都有點偷懶隨便不夠具體不夠細膩,這樣的拆解實際上也能讓自己更能理解角色。

比起設定,吃透自己的設定會是更重要的事情。

像是隨手寫個身高與體重還有星座,之後就應該要盡可能讓角色與這些冰冷的數據相符,而不是單純填一個自high的數據。



「自我健檢」

如果是已經有一些作品累積的人覺得很可以這樣做,就是一邊看書一邊回想自己的作品開始進行批判,仍舊要注意自己寫的東西可能並非電影劇本,除此之外用盡可能嚴厲的眼光重新檢視一次其實是件挺好的事情。

雖然我想大多數創作者都不太能客觀評斷自己的作品,但既然現在有個現實的對照表可用,那這樣盡可能客觀的視角當然是有所助益的。



「1+1=2」

這邊是我最主要想要談論的東西,就是如何讓一個故事成立。

我們先寫出一個簡單的公式:「1+1=2」然後恭喜你,故事已經寫完了。

在並非要認真深究1+1為何等於2的前提下,1+1=2就是一個完成的等式。

可是這樣寫出來的東西會太過無趣,所以接下來要做的事就是把左邊的過程複雜化。

譬如1+2+4-12+7=2,讓主要角色獲得成長之後再接受一個挫折,然後再以最後的大正向結局收尾。


或者今天的等式變成1+(3-2)=2,把其中的1複雜化,但最後結果仍舊相同。

左邊的數字可以任意變換,正數或者負數或者加減乘除的順序都可以換,無論角色與場景有多複雜,最後只要還是能夠讓等式成立就沒問題。

又或是寫到最後覺得不想讓結果等於2而是等於0或者負數也可以,這很方便調整;結果是重要的,左邊的加減乘除則是讓敘事複雜化但不會超出掌控的必要性。

當然,為了考慮劇情的起伏,可以更大膽地加減,像是一口氣加50,下一段立刻減60之類的,具備寫出這種落差的能力並且付諸實行那也挺好的。

這拿來寫大綱很實用,而且可以靈活地調整。

像是1+(3-2)=2這邊,你可以繼續拆解3與2,或者把1的設定補得更詳盡,橫向的加減乘除之主線,直向的加減乘除則可以豐富支線。


有點經驗的創作者多都會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論,或許可能沒有付諸成文字,又或許比較不具備整理成文字的能力;我認為《故事的解剖》就是在這過程中作為介質,可以換個角度重新檢視自己。

而如果是有志創作的新手那這本書或許可以起到更大的作用,盡量不要認為自己讀了理論工具書會導致思想僵化作品失去靈魂這件事,我一直覺得這是個有點微妙的悖論,或許靈性確實存在,但框架也並非真的那麼死板拘束的東西,看書時還是擷取對自己有用的部分即可。


因為這本書讀得太過痛苦導致我已經有段時間沒認真看書了,ㄏㄏ。

不知道先把這東西寫出來會不會讓精神舒暢一些,京都跟金澤還沒寫完啊啊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冷菸沒有賴打
247會員
365內容數
記錄吃過的,記錄看過的,記錄去過的。 食記遊記雜記閱讀心得之外還有一些奇奇怪怪的異色情慾小說以及輕小說創作,雖然字數很多廢話很多但我想是個不太無聊的地方。
冷菸沒有賴打的其他內容
2025/02/26
《廚房裡的偽魚販》,作者林楷倫,時報出版。 本文是魚販這個供貨商的視角對台灣高端餐飲側寫得了的半虛構小說,即便是平常不吃Fine Dining的讀者我想也能從故事與筆觸中獲得非常多的閱讀樂趣,推薦。
Thumbnail
2025/02/26
《廚房裡的偽魚販》,作者林楷倫,時報出版。 本文是魚販這個供貨商的視角對台灣高端餐飲側寫得了的半虛構小說,即便是平常不吃Fine Dining的讀者我想也能從故事與筆觸中獲得非常多的閱讀樂趣,推薦。
Thumbnail
2025/02/12
《鬼地方》,作者陳思宏,鏡文學出版。
Thumbnail
2025/02/12
《鬼地方》,作者陳思宏,鏡文學出版。
Thumbnail
2025/01/22
《克里姆林宮的餐桌》,作者是維特多.沙博爾夫斯基,譯者葉祉君,衛城出版。
Thumbnail
2025/01/22
《克里姆林宮的餐桌》,作者是維特多.沙博爾夫斯基,譯者葉祉君,衛城出版。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我會先打一些內容給GPT後面再交給GPT去整理去思考去寫那一章節的故事,所以大致上都是GPT幫我寫的我只提供一半內容和點子GPT提供完整內容
Thumbnail
我會先打一些內容給GPT後面再交給GPT去整理去思考去寫那一章節的故事,所以大致上都是GPT幫我寫的我只提供一半內容和點子GPT提供完整內容
Thumbnail
全書主旨用圖表說好故事、強調有條理的重要性,以五個章節著重視覺呈現與表達,從各種視覺元素圖表的說明、視覺認知的去蕪存菁,到以整體設計師思維檢視圖表呈現,再以範例解析何謂美、接受度高的圖表。最後幾章節則組織整份簡報,教讀者怎麼說故事、怎麼編排敘事架構,並附上實際改造前後的案例,讓讀者從頭到尾一氣呵成。
Thumbnail
全書主旨用圖表說好故事、強調有條理的重要性,以五個章節著重視覺呈現與表達,從各種視覺元素圖表的說明、視覺認知的去蕪存菁,到以整體設計師思維檢視圖表呈現,再以範例解析何謂美、接受度高的圖表。最後幾章節則組織整份簡報,教讀者怎麼說故事、怎麼編排敘事架構,並附上實際改造前後的案例,讓讀者從頭到尾一氣呵成。
Thumbnail
國文必考!六書是什麼?口訣幫你快速判斷象形/指事/會意/形聲
Thumbnail
國文必考!六書是什麼?口訣幫你快速判斷象形/指事/會意/形聲
Thumbnail
依作用後狀、象變化,將知識學問分類編序。
Thumbnail
依作用後狀、象變化,將知識學問分類編序。
Thumbnail
2024年2月共讀圖書,嚴選一套英語入門圖書,還有兩本中文繪本書
Thumbnail
2024年2月共讀圖書,嚴選一套英語入門圖書,還有兩本中文繪本書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三本繪本《三角形》、《正方形》和《圓形》,透過各種形狀描述不同的人性特質,並藉以傳達友誼的故事。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三本繪本《三角形》、《正方形》和《圓形》,透過各種形狀描述不同的人性特質,並藉以傳達友誼的故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