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歐盟為了實現「歐洲綠色新政」的雄心,密集推出了多項劃時代的永續法規,包括《企業永續報告指令》(CSRD)和《企業永續盡職調查指令》(CSDDD)等。這些法規雖立意良善,但其複雜性與龐大的行政負擔,讓許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感到不堪重負。
在這種背景下,歐盟執委會於 2025 年 2 月提出了一項「歐盟永續簡化綜合套案草案(EU Omnibus Simplification Package)」。「Omnibus」在歐盟立法中指的就是將多個相關領域的法規修訂整合在一個「套案」中。此舉不僅是為了回應企業界對繁瑣法規的普遍擔憂,更是歐盟在嚴格的永續標準與提升商業競爭力之間,尋求新的平衡點。
提案的實質內容與各方看法
歐盟此項簡化提案的核心目標是降低行政負擔、提升競爭力,並讓監管資源更具針對性。主要的修訂內容包括:- 報告門檻大幅提高: 將 CSRD 的強制報告門檻從 250 名員工提高至 1,000 名員工,預計將使需要強制報告的歐盟企業數量減少約 80%。
- 盡職調查範圍限縮: 在 CSDDD 中,盡職調查義務主要限縮在第一級供應商,除非有可靠資訊顯示價值鏈下游存在負面影響。
- 推遲實施日期: 為了給企業更多準備時間,部分報告與實施期限被延後,此部分已在 2025 年 4 月獲得歐洲議會通過。
這些舉措被視為歐盟在永續監管方法上的一次重大轉變。然而,各界對此看法不一。
- 支持者認為,這能有效減輕中小型企業的負擔,讓他們能將更多資源投入於創新與成長,從而提升歐盟在全球的競爭力。
- 批評者則擔憂,此舉可能會削弱「布魯塞爾效應」(指歐盟法規成為全球標準的現象),並動搖歐盟作為全球永續領導者的地位。他們認為,大幅簡化法規可能被解讀為永續承諾的退縮,甚至可能引發全球範圍內的「逐底競爭」。
這場永續轉向,對台灣企業的衝擊與啟示
作為高度融入全球供應鏈的台灣企業,我們不應將此簡化提案視為「放鬆管制」的信號,而應理解為監管邏輯的轉變。這場轉變為台灣企業帶來了新的挑戰與策略機遇:
- 第一級供應商,壓力不減反增。 如果是歐盟客戶的第一級供應商,企業面臨的永續盡職調查壓力將更加集中,因此必須將永續管理內化為核心營運的一部分。
- 永續報告從「合規」變為「競爭優勢」。 隨著強制報告的企業大幅減少,選擇主動、透明地揭露永續資訊,將成為一種強而有力的競爭工具。
- 保持彈性,持續監測法規動態。 此次簡化提案是在新法規實施前的大幅調整,顯示了法規的不確定性。未來,此提案仍可能在歐盟內部面臨法律挑戰。因此,台灣企業應持續關注最新進展,並將永續策略保持彈性,以應對未來的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