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人生|「禮物」的重量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這是我之前買給我媽的保健品啦,齁她都沒吃!」

「我女兒買給我的電熱毯啦,但真的很少用。」

「前年朋友釀的梅酒啦,都忘記喝了。」

在整理現場中,我們常常會聽到屋主對於這些物品發出遺憾的感嘆。

為什麼這些「禮物」在最後常常變成一種遺憾?

「禮物」的背後代表什麼呢?

生日禮物、交換禮物、新婚賀禮、彌月禮物、那些美好的祝福,各式各樣的禮物湧入我們的生活,接著進入儲藏室,等著某天被想起。

/

記得以前在阿公家,在荔枝盛產的季節,鄰居叔叔會送來一大把自家栽種的荔枝,對面阿姨會領著我們這些小孩子,到她的桑椹園採桑椹回家,阿嬤會拿著我們帶回來的桑椹,做成果醬,再帶著我們回送給對面的阿姨。

在那個時空背景下,「禮物」代表著分享,也像是一些純樸的以物易物,我們用一些技能和物資,共享一些資源。

/

到了現在,恩典牌的衣服、因為在意健康而不敢吃的喜餅、不太適合的生日禮物、老家帶回來卻總是沒時間切的水果,這些「禮物」,似乎成了難以負荷的重量。

忙碌的生活節奏和緊湊的日程中,我們變得很難用心去好好感受禮物這份心意,放在冰箱的水果常常忘記切放到爛掉、朋友送的嬰兒服,不小心就放到穿不下,和老公一人帶了一盒公司送的中秋月餅,結果這禮拜又收到了朋友的喜餅,看著這些精緻的糕點和體重計上的數字,又陷入了掙扎。我喜歡的無印風,但親友送的碎花寢具,我是該用還是轉送給其他人呢?

我們的生活被蜂擁而至的禮物壓縮了能自由選擇的空間。
這時候的「禮物」,除了心意,更像一種社交語言。

/

人們藉由送禮物的行為來彌補無法陪伴在一起的這份心意,但因為價值觀和生活環境的不同,很難選到適合對方的禮物,送與不送、丟與不丟,成了贈物者與受贈者的最大難題。

禮物的本質

所以,送禮好嗎?收禮好嗎?

其實問題的核心,不在於「送或不送」,而在於禮物的本質

  • 它是物品,還是情感的載體?
  • 它是形式上的習俗,還是真心的交流?
  • 它是增添生活的喜悅,還是加重彼此的壓力?

也許我們可以試著讓「禮物」回到最單純的模樣——不用昂貴,也不用繁瑣,只要能誠實地傳達在意,就已經足夠。


後記

記得那天中元普渡,在櫃子深處發現了好幾包塵封已久的滴雞精,記得是某天聽到媽媽說他膝蓋不太舒服,我才買來給他補身體的,在那一瞬間,我差點喊出了那句我聽了無數次的話:

「我買給妳的雞精,妳怎麼都不吃啦,很貴內!」

但比這句話還早撞進腦海裡的,是某次委託人喊出這句話後,她母親一臉侷促不安的神情,那天委託人母親小小聲跟我們說「她只是不會煮,不知道這要怎麼吃。」

我才想起以前疫情期間隔離,媽媽是煮好一鍋雞湯放在門口說要給我補身體,也許她對探病的表達是煮一鍋雞湯,才適應不了我們現在送滴雞精的方式。

於是某天,我帶著一堆雞腿和乾香菇,加上之前送的滴雞精,煮了一鍋雞湯,幫全家人加菜,我決定用她能理解的方式愛她。


也許我們都要努力讓每件「禮物」不要成為遺憾。

也不要成為家庭紛爭的開端(X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Rose | 生活的留白練習 的沙龍
34會員
72內容數
因為開始練習「留白」而改變生活的30+女子。 2025年正式轉職整理師。 生活小記|飲食風格|整理工作|閱讀心得|個人成長
2025/08/18
「整理」之所以如此迷人,正因為它能讓人看到過去,也能預見未來。 你想要住在什麼樣的空間呢? 你該如何獲得理想的空間? 你願意為你的選擇做出怎麼樣的改變? 何安蒔老師的《整理之外》要告訴我們的重點,不是整理術,而是從一個又一個空間中看清屋主心中的結,再藉由物品的整理,來面對更真實的自己。
Thumbnail
2025/08/18
「整理」之所以如此迷人,正因為它能讓人看到過去,也能預見未來。 你想要住在什麼樣的空間呢? 你該如何獲得理想的空間? 你願意為你的選擇做出怎麼樣的改變? 何安蒔老師的《整理之外》要告訴我們的重點,不是整理術,而是從一個又一個空間中看清屋主心中的結,再藉由物品的整理,來面對更真實的自己。
Thumbnail
2025/07/19
這篇文章將從我自身的觀察與經驗出發,談談「從清潔延伸出的整理案件」與「由整理公司主導的整理案件」之間的差異。身為曾參與過這兩類型案件的工作者,我希望能從更多面向深入理解這個產業目前的樣貌,也期待能與大家進行理性且開放的交流與討論。
Thumbnail
2025/07/19
這篇文章將從我自身的觀察與經驗出發,談談「從清潔延伸出的整理案件」與「由整理公司主導的整理案件」之間的差異。身為曾參與過這兩類型案件的工作者,我希望能從更多面向深入理解這個產業目前的樣貌,也期待能與大家進行理性且開放的交流與討論。
Thumbnail
2025/04/24
2011年,山下英子老師出版了《斷捨離》,改變了許多家庭,在2020年又濃縮了代表作《俯瞰力》、《自在力》和這十年間的整理案例和人生體悟,創作了《新・斷捨離》,走入了更多人的生活裡,也成為我改變人生的契機。 你們覺得什麼是斷捨離呢?這篇我想分享書中的觀點和想法,和大家一起思考
Thumbnail
2025/04/24
2011年,山下英子老師出版了《斷捨離》,改變了許多家庭,在2020年又濃縮了代表作《俯瞰力》、《自在力》和這十年間的整理案例和人生體悟,創作了《新・斷捨離》,走入了更多人的生活裡,也成為我改變人生的契機。 你們覺得什麼是斷捨離呢?這篇我想分享書中的觀點和想法,和大家一起思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才兩週沒見,閨蜜看到我的第一句話,臉怎麼瘦了?心裡有事吧! 訴說過客近況當下,忍著不讓眼淚流下來,淡定的把擺在眼前的火鍋吃完° 閨蜜腳痛沒辦法長走,但還是陪著過客到衛武營夜走,邊走邊聽過客講,回家後,閨蜜傳了個影片來,看影片當下,過客瞬間眼淚大潰堤,哭過心裡舒服多了,不再覺得心悶,謝謝閨蜜的貼心
Thumbnail
才兩週沒見,閨蜜看到我的第一句話,臉怎麼瘦了?心裡有事吧! 訴說過客近況當下,忍著不讓眼淚流下來,淡定的把擺在眼前的火鍋吃完° 閨蜜腳痛沒辦法長走,但還是陪著過客到衛武營夜走,邊走邊聽過客講,回家後,閨蜜傳了個影片來,看影片當下,過客瞬間眼淚大潰堤,哭過心裡舒服多了,不再覺得心悶,謝謝閨蜜的貼心
Thumbnail
「 我替他把房間整理好,他不感謝, 反而碎念我,不要亂動我東西, 我找不到。」 這種驚喜他不愛,亂動東西很感冒, 雖亂但東西放哪,他清楚。 你一動,世界都混沌了,當然火。 該吃的藥: 看不下去豬窩,好想整理, 跟他約個時間,一起動手整理。 增、進、感、情。 給驚喜,用心觀察細節,如3句不
Thumbnail
「 我替他把房間整理好,他不感謝, 反而碎念我,不要亂動我東西, 我找不到。」 這種驚喜他不愛,亂動東西很感冒, 雖亂但東西放哪,他清楚。 你一動,世界都混沌了,當然火。 該吃的藥: 看不下去豬窩,好想整理, 跟他約個時間,一起動手整理。 增、進、感、情。 給驚喜,用心觀察細節,如3句不
Thumbnail
最後一天上班回家腦袋裝滿祝福 進門老婆當頭棒喝為何沒洗衣服 瞬即吞下馬來西亞好玩嗎的問候 啞口無言只能責怪自己老了糊塗
Thumbnail
最後一天上班回家腦袋裝滿祝福 進門老婆當頭棒喝為何沒洗衣服 瞬即吞下馬來西亞好玩嗎的問候 啞口無言只能責怪自己老了糊塗
Thumbnail
午休時間和同事聊到了「洗碗機」,同事最近搬新家,新採購了一台洗碗機
Thumbnail
午休時間和同事聊到了「洗碗機」,同事最近搬新家,新採購了一台洗碗機
Thumbnail
順境要有無常觀,這句話時時掛在嘴邊提醒自己,對如常平安的日子要居安思危,戒慎恐懼。不好的因緣並非都是壞事,沒有破壞沒有重建,沒有革命哪有重生。生命的重生與重建雖像陣痛卻是好事,把過去不好的放掉,洗滌心垢,重新活一次像樣的。 有一個女人年輕時就在精品店工作,因為「職業病」的關係,動輒七八萬元的包
Thumbnail
順境要有無常觀,這句話時時掛在嘴邊提醒自己,對如常平安的日子要居安思危,戒慎恐懼。不好的因緣並非都是壞事,沒有破壞沒有重建,沒有革命哪有重生。生命的重生與重建雖像陣痛卻是好事,把過去不好的放掉,洗滌心垢,重新活一次像樣的。 有一個女人年輕時就在精品店工作,因為「職業病」的關係,動輒七八萬元的包
Thumbnail
當空間因為堆積無用物品而變得狹窄、生活變得不便時,才真正應該感到罪惡感。因為我們沒有善待物品與空間的使用者,也沒有善待自己這只有一次的人生。
Thumbnail
當空間因為堆積無用物品而變得狹窄、生活變得不便時,才真正應該感到罪惡感。因為我們沒有善待物品與空間的使用者,也沒有善待自己這只有一次的人生。
Thumbnail
我是一個很不習慣收禮物或收下別人好意的人,因為從小家教非常客氣,不論人家塞給我什麼都要說不用了謝謝,就算是拜訪別人的地盤,別人問我要不要喝水也是都說不用了謝謝(然後其實快要渴死)。 後來國高中時,身邊有些男同學在追求女同學,三不五時都會送一些小東西,飲料啦、早餐都是基本,冬天的時候還有暖暖包,
Thumbnail
我是一個很不習慣收禮物或收下別人好意的人,因為從小家教非常客氣,不論人家塞給我什麼都要說不用了謝謝,就算是拜訪別人的地盤,別人問我要不要喝水也是都說不用了謝謝(然後其實快要渴死)。 後來國高中時,身邊有些男同學在追求女同學,三不五時都會送一些小東西,飲料啦、早餐都是基本,冬天的時候還有暖暖包,
Thumbnail
自我對話 回看上一篇創作對自我的提問,想到文君老師曾在書中提到''物品是支持我們''而存在,曾經的自己執著於物品數量,實施短暫買一丟一,但內心有種說不出來的空虛感,整理這件事在人生中因此沉寂一段時間。 時間回朔到2022年,不知為何看著衣櫃內衣服,覺得裡面的衣服不是我的(衣服),想起曾想去體驗穿
Thumbnail
自我對話 回看上一篇創作對自我的提問,想到文君老師曾在書中提到''物品是支持我們''而存在,曾經的自己執著於物品數量,實施短暫買一丟一,但內心有種說不出來的空虛感,整理這件事在人生中因此沉寂一段時間。 時間回朔到2022年,不知為何看著衣櫃內衣服,覺得裡面的衣服不是我的(衣服),想起曾想去體驗穿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