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理」之所以如此迷人,正因為它能讓人看到過去,也能預見未來。
你想要住在什麼樣的空間呢?
你該如何獲得理想的空間?
你願意為你的選擇做出怎麼樣的改變?何安蒔老師的《整理之外》要告訴我們的重點,不是整理術,而是從一個又一個空間中看清屋主心中的結,再藉由物品的整理,來面對更真實的自己。
為什麼無法獲得理想空間?
「整理」丶「動線」丶「生活習慣」這三個要素對於空間的影響是環環相扣的,我們為什麼無法獲得理想的空間,也許該做的不僅是物品減量而已,而是重新檢視自己的選擇。空間的亂,可以透過專業人士的協助,比較好處理;心裡的亂,必須得靠自己想明白。
會找整理師協助的委托人百百種,理由也不盡相同,唯一的共通點就是:都是焦慮的!這些焦慮有程度和原因之分,雖然大部分都是因為空間混亂而造成的心理不安定,但是也有少數委托人的問題並不是出在空間,而是更深一層的「自我批判」,但是他們卻以為,只要把家裡弄得更整齊一點,就會讓自己心情好一點。
接下來分享三個我印象最深刻的三個故事:
所有的捨不得都要付出代價
委託人是職業婦女,希望在孩子暑假期間搬家,但卻在執行計畫中卡關,原本計畫用來整理的時間,都會因為委託人希望參與孩子的親子活動而延宕,但搬家期限迫在眉睫,不得不重新檢視問題,這個情況像極了拖延症發作的我們,陪伴孩子重要,但整理房子也重要,不知道該如何選。
在這個情況下,何安蒔老師問說:「如果七月不搬,就代表著你家的現況會延續下去,更有可能會拖到明年,這就達不到你說的目標,給孩子們一個全新開始__理想的家,對吧!」(重新確認最終目標)
委託人點頭。
何安蒔老師又問:「那麽我再問你一次,如果你從未來看現在,六月份假日孩子活動你不去會怎樣?」(強調取捨及時間的重要)
委託人終於說:「好像⋯⋯也不會怎麼樣。」
接著何安蒔老師繼續引導她:
「就是不會怎麼樣,所以你不要拿孩子的活動當沒時間整理的藉口!你明知道你的潛意識在逃避,你如果真心想要改變,首先要承認自己在逃避!」
「你要知道你現在的任務有多重要,你的囤積行為,會影響孩子日後看待『家』的方式還有價值觀。最可怕的是,如果當孩子習慣了住在這樣的環境裡,他會認為這沒什麼了不起的,日後他人的人際關係、工作態度,還有婚姻關係都會受影響。我不是在跟你開玩笑,因為我聽了太多囤積家庭的行為複製模式,所以⋯⋯現在你覺得是那些物品重要,還是你的孩子重要?你好好思考一下是不是還捨不得吧? 」
我們總會為自己的拖延找藉口,是因為沒有看清維持現狀對未來會造成多大的影響,何安蒔老師在對話中引導委託人發現每個選擇背後應承擔的代價,人生沒有十全十美,端看如何取捨。
過度購物後的漸進式放手
「我覺得很孤獨!」委託人在細細地詢問之後,終於說出了她過度購物造成囤積的心結。
在歷經多個不同關係的離去,以及最後一根稻草到下後,她一直感到孤單,連一個可以說心裡話的人都沒有。於是她開始去固定品牌、固定店家,向固定的店員購物,透過一次次的消費互動中,彷彿可以與那些店員們成為熟識的朋友。她試圖從那些人身上找尋溫暖與關懷,所以他買的不全然是「物」,而是在買「友誼」,只是到最後……他發現那些感覺並不真實。
在囤積行為與過度購物的背後,往往反映出內在的匱乏感。在這類案例中,「處理情緒」往往比「處理空間」更為重要。這位委託人透過消費行為,所渴望的其實是陪伴與關心。然而,當情感的重心過度依附在他人身上,內心終究難以真正被填滿。
唯有把「愛」重新帶回自己身上,才有可能獲得穩定的情緒與踏實的幸福。真正的自愛,是學習享受與自己相處的時光,並不再將情感的得失寄託於他人。因為,沒有人能永遠陪伴在我們身邊,而我們,才是自己最穩定的依靠。
理解,永遠被排在溝通之前!
我最喜歡的章節,是最後何安蒔老師和丈夫整理自宅空間準備分租以及協助父母換屋的紀錄,鉅細靡遺的描寫了執行這些計畫所遇到的困難及情緒,非常真實,我想大多數人都有和伴侶、父母溝通理想空間的經驗,常常都是詞不達意,也許講沒幾句就吵起來,於是事情沒有進展,人生停滯不前。
當先生在整理時遇到困難,用拖延來逃避時,何安蒔老師直接告訴他「如果你覺得物品比較重要,我們也可以繼續維持這個生活。但如果你想要增加收入,請相信我的專業並依照計畫表執行,我會陪著你一起整理。」這段話讓選項縮減為兩個方向,並給予溫暖地陪伴,看清目標,省掉了許多情緒的拉扯,事情才有更近一步的機會。
而在協助父母換屋的過程中,最感人的是最後裝潢階段,父母總有新的想法而讓老師焦慮不已,在凡事總希望盡善盡美的自我要求下,到達了情緒的引爆點。這時父親和緩地表達自己感受,一直提出新想法不是因為不信任何安蒔老師的專業規劃,只是時代變化的太快,他們在適應、學習的過程中得到了新的想法才提出來討論。我們總以為替父母多分擔一些能減輕負擔,但卻忘了他們也是滿懷期待地用自己的節奏來決定自己未來的每一步。
在對家人生氣之前,多想幾秒鐘,試著從對方的角度去看待事情,才能好好溝通,一起走進理想的生活。
結語
人生要一直往前走,接受生命不斷地給予,為過去停留是最大的浪費,認識生命的階段性,比較過一個明白的人生。
整理,不只是清理物品或打造美好空間,而是一場面對自我、重新選擇與不斷練習取捨的旅程。書中的好幾個故事都像是身邊的親友曾發生過的經歷,拖延症的家人、永遠在找藉口的朋友、固執不願改變的長輩、購物狂的閨蜜等等,透過書中的溝通和對話,我才能更加理解他們的內心狀態,學會如何跟他們溝通,也能從他們的人生故事裡累積經驗,這就是整理的魔法,是我很喜歡的工作(๑ • ‿ • 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