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深受日本熱血漫畫的影響。漫畫裡的主角總是經過不斷的練習與磨練,從平凡人成長為高手。櫻木花道能打進全國大賽,悟空能進化成最強賽亞人。這些故事讓我相信,只要持續努力,就能突破界線、實現夢想。
因此在成長過程中,我把這樣的信念投射在遊戲上。既然我那麼愛打電玩,那麼透過長時間的操作與練習,我應該也能成為遊戲高手,甚至進一步成為遊戲製作人。學生時期,我真的開始學習電腦圖學、遊戲物理與程式邏輯,畢業後也成功製作,並上架過一些遊戲。雖然有些作品有小小的迴響,但我很快意識到:龐大精緻的遊戲絕非一人之力能完成。除了程式、美術、音樂之外,還需要心理學與企劃能力,才能讓遊戲真正吸引玩家。

如今 AI 崛起,寫程式已經不再是難題,甚至連介面設計也逐漸被 AI 取代。未來或許連 UI 都不需要,因為語言本身就是最自然的介面。這樣的發展,遠遠超出了當年我對軟體的想像。
回顧這十多年,我仍然相信努力有用,但無效的努力卻隨處可見。如果努力只是重複錯誤,只是強化肌肉反應,最多只能提升速度,卻無法帶來真正的突破。
在 AI 已經進入大眾領域後,我們需要的,不是盲目的苦練,而是更高層次的思考:
- 提出「好的問題」
- 尋找「第一性原理」
- 發現並打破思考盲點
真正的努力,應該是用觀察力與多面向的思維去拆解問題。否則,光是「努力」這個概念,本身就可能成為一種盲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