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氣候變遷成為「經濟學問題」的人: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威廉·諾德豪斯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當我們談論氣候變遷時,通常會想到科學家、環保團體,或是各國政府的減碳承諾。但你可能不知道,一位經濟學家憑藉他獨特的視角,徹底改變了這個議題。他就是 2018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威廉·諾德豪斯(William Nordhaus),一位將氣候變遷從「環境問題」轉變為「經濟學問題」的傳奇人物。


從物理學家身邊走出的經濟學家

raw-image

諾德豪斯於 1941 年出生在美國新墨西哥州,從小在戶外活動中長大,對大自然有著親近感。然而,真正改變他研究方向的,是 1970 年代的一次特殊經歷。

當時,他在維也納一間研究機構工作,辦公室的同事不是經濟學家,而是來自各國的物理學家。這些科學家熱烈討論著全球暖化問題,並試圖用複雜的方程式來解釋。這讓諾德豪斯靈光一閃:既然氣候變遷會影響經濟,為什麼不能用經濟學的方法來解決?

他決定拋開傳統的經濟學框架,開始研究如何將氣候變遷的科學數據,整合進一個能計算成本與效益的經濟模型。


DICE 模型:為地球算一筆帳

諾德豪斯最著名的貢獻,就是他所開發的 「動態綜合氣候經濟模型」(DICE model)

想像一下,這不是一個複雜難懂的科學公式,而是一個巨大的「地球計算機」。這個模型能同時考慮:

  • 經濟成長與發展: 人類社會如何生產、消費?
  • 能源使用與碳排放: 這些經濟活動會產生多少溫室氣體?
  • 氣候變遷的物理影響: 這些溫室氣體會造成地球暖化多少?海平面上升多少?
  • 氣候變遷帶來的經濟損失: 氣候災難會對農業、基礎建設和人類健康造成多大的經濟損失?

這個模型的核心理念是:我們必須找到一個「甜蜜點」。既要避免氣候變遷帶來過大的經濟損失,又不能因為過度嚴苛的減碳政策而扼殺經濟發展。諾德豪斯認為,最有效率的解決方案是 「碳定價」(Carbon Pricing),也就是對每排放一噸二氧化碳收取費用,這就是所謂的 「碳稅」

他的模型證明,如果各國能逐步、穩定地提高碳稅,不僅能有效減少碳排放,還能引導企業和個人投資更環保的技術,最終達成經濟與環境的雙贏。


對世界經濟的重大貢獻

諾德豪斯的研究雖然聽起來很學術,但影響卻是實實在在的:

  1. 將氣候變遷「貨幣化」: 他的模型讓氣候變遷不再只是模糊的口號,而是可以用數字計算、評估的具體問題。這使得政策制定者能更科學地評估不同減碳方案的成本與效益。
  2. 推動碳定價: 他的理論為碳稅和碳排放交易系統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學基礎。現在許多國家和地區,例如歐洲、加拿大,甚至台灣,都在積極推動類似的碳定價政策。
  3. 改變全球對話: 在他之前,經濟學家很少關注氣候變遷。諾德豪斯的研究將氣候變遷議題拉入主流經濟學的討論範疇,鼓勵更多學者投身其中。

諾德豪斯的研究告訴我們,保護地球不只是理想主義者的夢想,而是一個可以透過經濟手段來實現的務實目標。他的貢獻不僅為他贏得了諾貝爾獎,也為我們的地球未來找到了一條更清晰、更可行的道路。


參考文獻

  • 諾貝爾官方網站對諾德豪斯的介紹: 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economic-sciences/2018/nordhaus/facts/
  • 威廉·諾德豪斯的個人網站(DICE 模型相關資訊): http://www.econ.yale.edu/~nordhaus/homep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慵懶貓系的小墨魚:數據外的日常觀察
1會員
32內容數
小墨魚,一位白天擅長資料分析與統計建模的數據工作者,夜裡則沉浸在書本與文字裡,透過閱讀與寫作與世界對話。工作之餘,也兼職統計家教,協助學生理解複雜的統計概念與軟體操作。這裡記錄我的書評、生活觀察、科技碎念,有時也寫下關於時間與情緒的小片段。願這些文字,成為我們在日常中相遇的溫柔片刻。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有兩個數字我們得先記得,分別是510億和0,前者是全球每年溫室氣體排放噸數,後者是我們必須達到的目標。
Thumbnail
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有兩個數字我們得先記得,分別是510億和0,前者是全球每年溫室氣體排放噸數,後者是我們必須達到的目標。
Thumbnail
經濟學是一門人和社會互動的學問,許多經濟學上的預測,都因為人性而失了準。身為一個挺上流階級出身的經濟學家,關心的卻是福祉經濟學,這本回憶錄說明了人確實是經驗的動物,而在經驗中,開出人性的花朵。 跟著讀書會,分二次把這本其實有點厚度的書讀完,大致算是通順好讀的。從他的成長背景開始說起,非常流暢的說明
Thumbnail
經濟學是一門人和社會互動的學問,許多經濟學上的預測,都因為人性而失了準。身為一個挺上流階級出身的經濟學家,關心的卻是福祉經濟學,這本回憶錄說明了人確實是經驗的動物,而在經驗中,開出人性的花朵。 跟著讀書會,分二次把這本其實有點厚度的書讀完,大致算是通順好讀的。從他的成長背景開始說起,非常流暢的說明
Thumbnail
你是否感覺到最近的天氣愈來愈熱,自2023年6月起,13個月的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革命前高出1.64°C,超過《巴黎協定》1.5°C上限。根據全球經濟論壇《2024年全球風險報告》,未來十年的十大風險議題,前四名都是環境風險相關的範疇,分別為:極端天氣事件。地球系統發生重大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
Thumbnail
你是否感覺到最近的天氣愈來愈熱,自2023年6月起,13個月的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革命前高出1.64°C,超過《巴黎協定》1.5°C上限。根據全球經濟論壇《2024年全球風險報告》,未來十年的十大風險議題,前四名都是環境風險相關的範疇,分別為:極端天氣事件。地球系統發生重大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
Thumbnail
本篇數據分享主要是讓更多人了解人類現在面臨的全球氣候風險,不容樂觀。 但葉教授也提醒聽眾「堅持一個原則會忽略其他角度,光用環境角度解決問題是不夠的」因此高峰會議如COP28等有針對相應的問題提出因應措施會在下篇分享。
Thumbnail
本篇數據分享主要是讓更多人了解人類現在面臨的全球氣候風險,不容樂觀。 但葉教授也提醒聽眾「堅持一個原則會忽略其他角度,光用環境角度解決問題是不夠的」因此高峰會議如COP28等有針對相應的問題提出因應措施會在下篇分享。
Thumbnail
本文探討氣候變化的根源、影響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呼籲政府、企業和個人共同努力以保護地球生態。
Thumbnail
本文探討氣候變化的根源、影響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呼籲政府、企業和個人共同努力以保護地球生態。
Thumbnail
氣候變遷對環境和生態系統造成了嚴重影響,本文分享了氣候變遷狀態、衝擊和環境風險,以及影響氣候穩定的變因。透過深入瞭解這些議題,能更好地意識到氣候變遷的重要性。
Thumbnail
氣候變遷對環境和生態系統造成了嚴重影響,本文分享了氣候變遷狀態、衝擊和環境風險,以及影響氣候穩定的變因。透過深入瞭解這些議題,能更好地意識到氣候變遷的重要性。
Thumbnail
講者:洪裕元(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 時間:2021.7.10 1. 傳統現象學方法的困難:現象學的目標是回歸事物、現象本身,找到恰當的方法、語言表述現象,但用語言表述現象的傳統現象學方法會遇到困難。 2. 那托普(Paul Natorp, 1
Thumbnail
講者:洪裕元(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 時間:2021.7.10 1. 傳統現象學方法的困難:現象學的目標是回歸事物、現象本身,找到恰當的方法、語言表述現象,但用語言表述現象的傳統現象學方法會遇到困難。 2. 那托普(Paul Natorp, 1
Thumbnail
國家興衰的原因,一直是熱門的研究主題。過去已經有許多學者嘗試從地理、文化或是領導者無知的角度切入,試圖解釋為什麼有些國家會成功,有些國家卻會失敗。這本書是兩位作者投入 15 年的研究成果,提出另一個影響國家成敗的因素 — 制度,並從歷史中挑選出許多國家案例,解釋制度是如何造成國家之間的巨大貧富差異。
Thumbnail
國家興衰的原因,一直是熱門的研究主題。過去已經有許多學者嘗試從地理、文化或是領導者無知的角度切入,試圖解釋為什麼有些國家會成功,有些國家卻會失敗。這本書是兩位作者投入 15 年的研究成果,提出另一個影響國家成敗的因素 — 制度,並從歷史中挑選出許多國家案例,解釋制度是如何造成國家之間的巨大貧富差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