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部讓我意外有共鳴的作品:《鏈鋸人》。
以後也會用這種方式,藉由作品談談我對生活的觀察,也順便檢視自己喜歡的事物與人生的連結。
第一次看是因為大學學弟推薦。老實說,第 1 集鋪陳主角背景的節奏不算快,但很快就切入核心,主角也在關鍵轉折後,真正成為了「鏈鋸人」。其中最讓我驚喜的,是每集片頭由米津玄師演唱的〈KICK BACK〉,畫龍點睛般把作品的張力拉滿。
這篇不會談世界觀與角色設定細節,只分享我為什麼喜歡它——主要有兩個支點:知足、動機。
從出身延伸出的【知足】
主角在成為鏈鋸人前,背負父親自殺留下的債務,只能去當惡魔獵人,靠獵殺低階惡魔換取報酬還債。債主的態度惡劣,他卻像打不死的蟑螂,一直往前活。
成為鏈鋸人後,他擁有一份工作、一個可以住的地方、三餐能吃飽。他常說的願望很簡單:
只要一天吃三餐、有舒服的床可以睡,就是覺得最滿意的生活了。
對我來說,知足不是退而求其次,而是一種「把握當下資源、穩住步伐」的能力。它讓人不被外界比較牽著走,也讓努力不流於焦慮。

麻雀雖小卻誠實的【動機】
主角遇見真紀真後,給自己立了個直白的大目標:成為她的男朋友。
他也會許一些「不太能見人」的小願望,例如想摸到帕瓦的胸部——幼稚、直白,卻非常誠實。
這讓我想到現實生活:我們的很多驅動,未必高尚或冠冕堂皇,但正是這些真實的小動機,推著我們去探索更大的世界。
作品裡不只主角有動機,男配也有非常清晰的目標:因為家庭曾被強大惡魔摧毀,他加入公安部,為的是找出那隻惡魔並復仇。明確的動機,像指南針,讓人不會在日常裡失焦。
正因為每個角色都有目標,你會被勾著:他們能達成嗎?在過程中,生活會把他們變成什麼樣子?

關於「一起生活」的想像
主角、男配、女配後來住在同一間公寓。作品並沒有花太多篇幅描寫日常,但那些片段讓我投射:如果和朋友同住,會不會也有那種混亂卻有趣的互動?
那一點點生活感,填滿了對「家」與「夥伴」的想像。
小結:作品之外,我們的日常
《鏈鋸人》對我的吸引,來自它把「知足」與「動機」說得很赤裸:
- 知足讓人腳踏實地,不被匱乏拖垮;
- 動機則像燃料,讓我們保持方向與好奇心。
如果你也在生活裡尋找推力,也許可以試著問自己兩個問題:
- 什麼是我此刻的「最低滿足條件」?(例如固定睡眠、三餐、自我獎勵)
- 我現在的「真實小動機」是什麼?即使它不偉大,但它真的能驅動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