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思齊(本篇收錄於「點亮、極光」現內含超200+感情專文,文章連結點我) 本篇投稿,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導讀】
你有多久,沒有發自內心地感到快樂了?
不是那種達標後的短暫狂喜,不是社群動態上看起來很棒的快樂,而是發自內心,一種安穩而篤定的、寧靜的喜悅。
我們活在一個極度推崇「目標」與「成就」的時代。從學生時期的成績單,到出社會後的職稱與薪資單,我們的人生被一個又一個的量化指標所定義。彷彿只要不斷地往上爬、不斷地「達成」,就能在某個山頂,找到名為「幸福」的寶藏。
於是我們奔跑、追趕,甚至不敢停下喘息,深怕一不小心,就落後於人。我們把生活過成了一張待辦清單,卻忘了問問自己,這一切,真的是我想要的嗎?
這篇投稿故事,不想再給你另一套「如何成功」的方法論,也不想端上一碗虛無的勵志雞湯。我只想邀請你,和我一起,暫時從那條擁擠的賽道上走下來,重新回顧我們與「快樂」的關係。
或許,快樂從來就不是一個需要費力追捕的終點。它更像是一種失落的語言,一種我們與生俱來、卻在成長中逐漸遺忘的能力。這篇文章,就是一場重新學習這門語言的旅程,一張找回散落在日常碎片中「快樂密碼」的地圖。
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一起開始。
【獻給】
- 獻給,每一個正努力生活,卻感到疲憊的你。
- 獻給,在追求目標的路上,偶爾感到迷惘的你。
- 獻給,總覺得自己不夠好,成就感稍縱即逝的你。
- 也獻給,那個看盡世界複雜,卻依然相信日常裡有微小美好的,你。
本篇來自S投稿。
先說下自己,我曾經以為,快樂是個終點站。
考上一間好大學、找到一份好工作、談一場體面的戀愛,彷彿只要集滿這些人生勳章,就能兌換一張名為「幸福快樂」的永久入場券。
所以我很努力,努力成為別人眼中「應該」要有的樣子。
把行事曆塞滿,壓抑自己的感受,對所有事都說「我可以」、「沒問題」。
因為害怕一停下來,就會被追趕、被拋下,就會離那個想像中的快樂終點,越來越遠。
我以為快樂是一種成就,是奮力奔跑後,世界理應頒給我的獎勵。
⸻
「妳要更積極,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別想這麼多,先做了再說,年輕就是本錢。」
「你看那個誰誰誰,多成功,多快樂。」
這些話語,像賽道旁的加油聲,也像鞭策我前進的響鞭。我不敢鬆懈,害怕自己不夠「準備好」,不夠「積極」。
於是,我學著在人群中笑得最大聲,在專案裡衝得最前面。
我參加各種聚會,認識形形色色的人,手機裡的聯絡人不斷增加,生活看起來熱鬧非凡。
我以為只要把生活填滿,看起來像個快樂的人,那種空虛感就會自動消失。
畢竟,大家都說,你必須先假裝擁有,直到你真正擁有。
⸻
但奇怪的是,我拿到了好成績,卻只開心了一個晚上;我完成了大案子,卻在狂歡後感到更深的空洞。
那些我以為會帶來巨大喜悅的時刻,情緒上的波動,竟比不上一杯恰到好處的熱拿鐵。
我像個不斷在闖關的玩家,破了一關,系統提示「恭喜」,然後馬上跳出下一關的任務。
永遠沒有終點,永遠無法真正「抵達」。
那種快樂很短暫,像煙火,在最燦爛的瞬間,就預告了結束。
我開始懷疑,會不會那個我一直追尋的「終點站」,根本就不存在?
又或者,我從一開始就跑錯了方向。
⸻
有一次加班到深夜,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
打開門的剎那,沒有預期的黑暗冰冷,客廳留了一盞溫暖的黃燈,電鍋裡溫著一碗熱湯。
是媽媽傳來的訊息:「湯在電鍋裡,喝完再去睡。」
那刻,沒有任何成就解鎖的提示音,也沒有眾人的喝采。
但那碗湯的溫熱,從掌心傳到心底,熨平了一整天的焦躁與疲憊。
我突然意識到,原來這種微小、不值一提,甚至有些理所當然的瞬間,帶來的安穩與踏實,遠勝過那些我拼命追逐的虛幻光環。
我哭了,不是因為委屈,是因為一種長久以來,終於被溫柔接住的感覺。
⸻
我好像頓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