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就是這樣結束的》(The End) - 這些年對自己說過的謊言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世界就是這樣結束的》海報

《世界就是這樣結束的》海報

導演Joshua Oppenheimer過去拍過關於印尼種族滅絕的紀錄片《殺人一舉》與《沉默一瞬》,不過他於2024年推出的劇情片《世界就是這樣結束的》,是非常不同的類型,是個很不一樣的世界末日寓言故事,全片發生在地堡裡面,而且它是音樂劇電影(!!)

在某個未來的時間點,地球表面的人類已接近滅絕,有一家上流社會的人躲在宮殿般的地堡,努力保持「正常」生活,角色們沒有名字,以身分來代稱,父親(麥可夏儂)與母親(蒂妲絲雲頓)養育他們的兒子(喬治麥凱),此外還有醫生(Lennie James)、管家(Tim McInnerny)與母親的朋友(Bronagh Gallagher)一同居住。然而某天,一個陌生女孩(Moses Ingram)闖進此處,影響這家人的生活,並撩動他們對過去的記憶與遺憾。

這個避難建築的室內美輪美奐,空間寬敞,隱蔽又奢華,有大型游泳池,牆上擺滿名畫,根本是座豪宅兼博物館,要走出房間才會發現這建築隱身在鹽礦掩體裡面(本片在西西里的鹽礦拍攝)。父母與孩子除了享用豐盛的三餐以外無所事事,找尋一些奇怪的目標來努力,創作啦、寫回憶錄啦、改變家中擺飾啦、做安全演習啦,盡可能讓心靈忙碌,畢竟,如果靜下心想,會明白一切根本都不重要了,因為世界已經結束了,家中放置的珍貴畫作、父親心心念念的回憶錄......等等,終將在這兒埋沒。

母親曾是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的舞者,父親曾靠化石燃料產業賺了大錢,他們以自身的價值觀向孩子描繪以前人類社會的情況,也用隱惡揚善的態度讓孩子知道自己過去的事蹟。這兒的「大人」其實都有想要忘記的過去,彼此心照不宣、共同妄想著大家的無辜;只有出生在地堡的兒子能擁有單純的心靈,他活得舒適又安全,毫無罪惡感,在父親詮釋的美好歷史中長大,他相信父親所言,認為跨國公司對自然資源的開採是社會進步的引擎,在發展中國家創造基礎設施並提高生活水平,甚至認為當年建造中央太平洋線鐵路的中國移民一定為了能參與偉大事業而感到幸福快樂,至於地球的氣候變遷,則與化石燃料產業沒有任何關係。

《世界就是這樣結束的》劇照

《世界就是這樣結束的》劇照

基本上,兒子是個陸地版的《小美人魚》愛麗兒,用他的想像與父母的描述來拼湊人類生活與歷史的樣貌。而他的父母在鹽礦裡躲20年的生活,只是以前所做的更極端版本罷了,當年他們即使還在地球表面生活,也一直是躲在財富買來的舒適後面,用錢隔開所有現實世界的問題(有些問題甚至是他們造成的)。這也是為何陌生女孩的闖入,對他們的影響如此大,因為在外頭吃苦過的女孩,懷抱跟他們完全相反的理解與價值觀。

或許,這就是《世界就是這樣結束的》以音樂劇形式呈現、並依不同歌曲特別調整燈光的主要原因,導演想放大這些人們的戲劇性,因為他們需要幻想自己是更好的人,幻想過去某些事沒有發生、自己沒有對不起任何人,逃避他們無法面對的真相,畢竟這些人需要合理化為何他們在數十億人死亡的情況下還能活著。而音樂劇優雅、超現實、樂觀的一面,則與黯淡末日現實成為強烈對比,暗示主角們否認現實的態度,躲在鹽礦裡自欺欺人。

然而女孩的闖入,提醒這群人,過去他們曾經拋下一些人、做過一些不光彩的事,如今才會在這裡過著舒適安全的生活,這些人好不容易壓抑下去的罪惡感,再度因女孩而浮上檯面。父母的其他家人都沒有跟來,能幸運在此陪伴他們的分別是一位管家、一位醫生、一位可以做各式庶務並煮飯的「朋友」,要說這中間沒有經過「實用性」的考量,很難說服人。然而這幾位倖存者堅持強調自己「別無選擇」,但女孩卻很坦白地承認自己背棄家人渡河而倖存、這是她一輩子無法自我原諒的選擇,讓其他人被迫檢視當初是否真的沒有選擇餘地,然而所有能原諒他們的人都已過世,這些內疚與羞恥恐怕永無排解之日。

這群演員裡面,只有Moses Ingram是最會唱歌的,其他人唱起來多多少少都有缺陷,特別是蒂妲絲雲頓得負責曲調音高非常不適合她的歌曲。我可以理解片中這些人都是「最後遺留下的幾個人類」,他們的歌唱只是為了表達心聲而不是開演唱會,所以這糟糕的歌喉仍算符合角色,尤其絲雲頓聲音的緊繃感與她的心境倒是相符(尤其她在尾聲一首誠實吐露心聲的獨唱相當令人感動),但聽久了還是頗為痛苦。片中的歌曲也並不朗朗上口,比較像是將心聲給優雅地戲劇化。

整體表現最搶眼的是喬治麥凱,它擁抱「兒子」這個角色的荒謬性,用奇特的肢體表現來跳舞、用天真尷尬的氣質來扮演一位不諳世事的年輕人,有大人的慾望和孩子的行為,令人相當難忘。

《世界就是這樣結束的》劇照

《世界就是這樣結束的》劇照

《世界就是這樣結束的》是個很大膽特別的「實驗」,以倖存者罪惡感來架構一齣奇特的音樂劇,它沒有末日大場面,沒有闡述末日的前因後果,重點擺在一群特權人士們病態的自欺欺人,觀察他們如何強行與自我和解,但導演讓這些人的作為並不難同理,以惆悵的眼光看待誠實的人性,片尾的收束法究竟是否帶有希望,可能見仁見智,但那遺憾的味道仍揮之不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izzy聊電影
212會員
23內容數
希望幫觀眾找到適合的電影,也幫電影找到適合的觀眾
Lizzy聊電影的其他內容
2025/10/06
導演保羅湯瑪斯安德森的最新作品《一戰再戰》,從美國作家Thomas Pynchon的小說《Vineland》擷取靈感,融合冒險、動作、懸疑和怪誕喜劇,在描繪大規模事件和混亂時,敘事仍保持高度清晰,並以幽默感來平衡可怕的現實,一路維持一種持續的、低溫沸騰的緊張感,而接近尾聲的汽車追逐,絕對是近年必看。
Thumbnail
2025/10/06
導演保羅湯瑪斯安德森的最新作品《一戰再戰》,從美國作家Thomas Pynchon的小說《Vineland》擷取靈感,融合冒險、動作、懸疑和怪誕喜劇,在描繪大規模事件和混亂時,敘事仍保持高度清晰,並以幽默感來平衡可怕的現實,一路維持一種持續的、低溫沸騰的緊張感,而接近尾聲的汽車追逐,絕對是近年必看。
Thumbnail
2025/10/05
《蘿拉快跑》的精神很簡單——不斷前進,尋找答案,尋找可能性,即使故事單純,但那股決心鑄造命運的浪漫,相當有感染力,成為難忘的觀影體驗。
Thumbnail
2025/10/05
《蘿拉快跑》的精神很簡單——不斷前進,尋找答案,尋找可能性,即使故事單純,但那股決心鑄造命運的浪漫,相當有感染力,成為難忘的觀影體驗。
Thumbnail
2025/10/04
他最大的悲哀,是他想要的比自己能實現的多很多,他註定要成為一個失敗者,因為他想成為一個不是他的人,而這種揮之不去的慾望使他無法欣賞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Thumbnail
2025/10/04
他最大的悲哀,是他想要的比自己能實現的多很多,他註定要成為一個失敗者,因為他想成為一個不是他的人,而這種揮之不去的慾望使他無法欣賞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故事剛開始時,我想著「這可能又只是一部預想末世後的故事」,卻沒想到,隨著故事推進,才發現「這不僅僅是『一個末世後的故事』」。 實則,這部作品迄今探討好幾個對於人類而言尚無解答的議題,他一邊用詼諧的表現手法沖淡這些嚴肅的議題,以及濃重的無力感照進現實後的悲傷情緒。
Thumbnail
故事剛開始時,我想著「這可能又只是一部預想末世後的故事」,卻沒想到,隨著故事推進,才發現「這不僅僅是『一個末世後的故事』」。 實則,這部作品迄今探討好幾個對於人類而言尚無解答的議題,他一邊用詼諧的表現手法沖淡這些嚴肅的議題,以及濃重的無力感照進現實後的悲傷情緒。
Thumbnail
整部電影不是在生命的盡頭尋求人生的意義,而是體會與透悟生命的本質。
Thumbnail
整部電影不是在生命的盡頭尋求人生的意義,而是體會與透悟生命的本質。
Thumbnail
《墜惡真相》所關注的主題,遠遠不止於真相的曖昧性,更包含背後各種關係的角力,或許是性別結構,也或許是親密關係,以及在這一次次的角力當中,每個人做出的決定、得到的被決定,怎麼緊扣各自的生存姿態與需求。在這些角力裡,透過電影可以進一步確定的是:審判始終關於未來,它不僅是一個人為何會死的事後解析。
Thumbnail
《墜惡真相》所關注的主題,遠遠不止於真相的曖昧性,更包含背後各種關係的角力,或許是性別結構,也或許是親密關係,以及在這一次次的角力當中,每個人做出的決定、得到的被決定,怎麼緊扣各自的生存姿態與需求。在這些角力裡,透過電影可以進一步確定的是:審判始終關於未來,它不僅是一個人為何會死的事後解析。
Thumbnail
《奧本海默》獲得七項奧斯卡。 島國文化界似對此片表現不置可否, 展現一種高深莫測的模糊, 或者乾脆保持沉默, 似還沉浸於後現代「作者之死」、 「真實效應」的光鮮術語之中, 然後,會不會和一日千里的世界發展, 於小確幸之中,自得其樂, 往相反的方向,快樂飛奔?
Thumbnail
《奧本海默》獲得七項奧斯卡。 島國文化界似對此片表現不置可否, 展現一種高深莫測的模糊, 或者乾脆保持沉默, 似還沉浸於後現代「作者之死」、 「真實效應」的光鮮術語之中, 然後,會不會和一日千里的世界發展, 於小確幸之中,自得其樂, 往相反的方向,快樂飛奔?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