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台灣史研究彙編(八)黨外運動、美麗島事件與血腥鎮壓

黎胖-avatar-img
發佈於黎胖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以出版時間排序

*2025.10.11更新

黨外運動、美麗島事件與血腥鎮壓

大衛.卡普蘭(David E. Kaplan)著,新新聞編譯小組譯,《龍之火:江南案始末與國民黨海外間諜戰》,臺北:新新聞文化,1993。

洪三雄,《烽火杜鵑城:七0年代臺大學生運動》,臺北:自立晚報,1993。

呂秀蓮,《重審美麗島》,臺北:前衛,1997。

鄧丕雲,《八O年代台灣學生運動史》,臺北:前衛,1997。

新台灣研究文教基金會,《走向美麗島─戰後反對意識的萌芽》,臺北:時報,1999。

新台灣研究文教基金會,《沒有黨名的黨─美麗島政團的發展》,臺北:時報,1999。

新台灣研究文教基金會,《暴力與詩歌─高雄事件與美麗島大審》,臺北:時報,1999。

新台灣研究文教基金會,《歷史的凝結─1977~79台灣民主運動影像史》,臺北:時報,1999。

郭紀舟,《七〇年代台灣左翼運動》,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1999。

吳乃德,〈人的精神理念在歷史變革中的作用-美麗島事件和台灣民主化〉,《台灣政治學刊》第4卷(2000,臺北),頁57-104。

吳乃德,〈反動論述和社會科學:臺灣威權主義時期的反民主論〉,《臺灣史研究》第8卷1期(2001,臺北),頁125-161。

鄭鴻生,《青春之歌:追憶1970年代台灣左翼青年的一段如火年華》,臺北:聯經,2001。

吳乃德,〈回憶蔣經國、懷念蔣經國〉,收於國史館編《二十世紀台灣民主發展》(新店:國史館,2004),頁467-502。

陳翠蓮,〈戒嚴時期台灣的情治機關:以美麗島事件為例〉,收入國史館編,《第七屆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二十世紀台灣民主發展》(新店:國史館,2004),頁145-176。

湯志傑,〈重探台灣的政體轉型:如何看待1970年代國民黨政權的「正當化」〉,《台灣社會學》第12期(2006,臺北),頁141-190。

湯志傑,〈勢不可免的衝突:從結構/過程的辯證看美麗島事件之發生〉,《台灣社會學》,第13期(2007,臺北),頁71-128。

江詩菁,《宰制與反抗:中時聯合兩大報系與黨外雜誌之文化爭奪》,新北:稻鄉,2007。

姚嘉文,《風吹美麗島》,臺北:前衛,2008。

蕭阿勤,《回歸現實:臺灣一九七0年代的戰後世代與文化政治變遷》,臺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2010。

財團法人施明德文化基金會,《反抗的意志:1977-1979美麗島民主運動影像史》,臺北:時報,2014。

廖權修,〈新潮流系與八O年代臺灣民主運動〉,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6。

蕭阿勤,〈記住釣魚台:領土爭端、民族主義、知識分子與懷舊的世代記憶〉,《臺灣史研究》第24卷3期(2017,臺北),頁141-208。

廖為民,《美麗島後的禁書》,臺北:前衛,2019。

吳乃德,《臺灣最好的時刻,1977-1987:民族記憶美麗島》,臺北:春山,2020。

蘇瑞鏘,〈美麗島事件前的朝野溝通--以吳三連為中心〉,《臺灣史料研究》第56期(2020,臺北),頁4-37。

尤清,《臺灣法政角力四十年──尤清談美麗島大審》,臺北:秀威,2021。

歐素瑛,〈美麗島事件之後:陳文成案研究〉,收於歐素瑛等編,《威權鬆動—解嚴前台灣重大政治案件與政治變遷(1977-1987)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臺北:國史館,2021),頁 89-136。

吳俊瑩,〈1984江南案研究〉,收於歐素瑛等編,《威權鬆動—解嚴前台灣重大政治案件與政治變遷(1977-1987)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臺北:國史館,2021),頁 51-88。

陳翠蓮,〈王昇與「劉少康辦公室」:1980年代臺灣威權體制末期的權力震盪〉,《國史館館刊》69期(2021,臺北),頁121-172。

姚嘉文,《第一法庭:蔣政權的最後掙扎》,臺北:前衛,2023。

陳佳德,〈1970 年代黨外本土意識與族群動員的形成:以臺語問題為中心(1972-1978)〉,《臺灣史研究》第30卷3期(2023,臺北),頁141-178。

陳佳德,〈戰後臺灣的政治本土化〉,臺北: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23。

蘇瑞鏘,〈余登發父子叛亂案的政治救援與民主運動〉,《臺灣文獻季刊》第74卷4期(2023,南投),頁181-220。

陳佳宏,〈劇本與劇本之外——美麗島事件之構陷脈絡〉,《國史館館刊》第78期(2023,臺北),頁69-102。

蘇瑞鏘,〈黨外省議員與省主席李登輝的民主對話(1981~1984)〉,《國史館館刊》第79期(2024,臺北),頁135-184。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黎胖書房
113會員
107內容數
書評書介、史普文章、影評隨感、政治時評。
黎胖書房的其他內容
2025/10/12
*以出版時間排序 *2025.10.11更新
2025/10/12
*以出版時間排序 *2025.10.11更新
2025/10/12
*以出版時間排序 *2025.10.11更新
2025/10/12
*以出版時間排序 *2025.10.11更新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覺得黏在額頭上的"條碼瀏海"很阿雜嗎?日本熱銷的「KOIZUMI迷你瀏海梳」,不僅小巧便攜,更能快速加熱造型,無論是齊瀏海、空氣瀏海還是韓系碎蓋髮,都能輕鬆打理!瀏海順了,一整天心情就好了!
Thumbnail
覺得黏在額頭上的"條碼瀏海"很阿雜嗎?日本熱銷的「KOIZUMI迷你瀏海梳」,不僅小巧便攜,更能快速加熱造型,無論是齊瀏海、空氣瀏海還是韓系碎蓋髮,都能輕鬆打理!瀏海順了,一整天心情就好了!
Thumbnail
走完朝聖之路和TMB後,我發現真正能撐住長時間健行的,不只是腳力,而是那些讓生活更舒服的小物。這篇整理了我在TMB實測後覺得超好用的三樣登山神器——防水襪、肥皂袋、速乾毛巾,每一樣都讓旅程更輕鬆!
Thumbnail
走完朝聖之路和TMB後,我發現真正能撐住長時間健行的,不只是腳力,而是那些讓生活更舒服的小物。這篇整理了我在TMB實測後覺得超好用的三樣登山神器——防水襪、肥皂袋、速乾毛巾,每一樣都讓旅程更輕鬆!
Thumbnail
總算有一本,挑明了假設「台海發生戰爭」的小說。 小說以後設的手法,創作五篇在2047年「獨立戰爭」後20年的短篇小說。
Thumbnail
總算有一本,挑明了假設「台海發生戰爭」的小說。 小說以後設的手法,創作五篇在2047年「獨立戰爭」後20年的短篇小說。
Thumbnail
《表裏柯P:迷思與真相 》 學者易勞逸(Lloyd E. Eastman)曾寫過一本《毀滅的種子》,是最早關於「國民黨為何短短幾年就在大陸一敗塗地」的系統性研究,往後的國民黨史研究(大陸時期)基本都是和易勞逸在對話。
Thumbnail
《表裏柯P:迷思與真相 》 學者易勞逸(Lloyd E. Eastman)曾寫過一本《毀滅的種子》,是最早關於「國民黨為何短短幾年就在大陸一敗塗地」的系統性研究,往後的國民黨史研究(大陸時期)基本都是和易勞逸在對話。
Thumbnail
2024年5月31日,台灣大學政治學系舉辦石之瑜教授的新書討論會,活動由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系主任黃旻華教授開場、中山大學政治所榮譽退休教授廖達琪主持,並與政治學者施正鋒、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兼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蕭高彥、《風傳媒》總主筆夏珍、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曾國祥進行對談。
Thumbnail
2024年5月31日,台灣大學政治學系舉辦石之瑜教授的新書討論會,活動由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系主任黃旻華教授開場、中山大學政治所榮譽退休教授廖達琪主持,並與政治學者施正鋒、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兼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蕭高彥、《風傳媒》總主筆夏珍、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曾國祥進行對談。
Thumbnail
本書作者施益堅是個德國人,原本書是寫給德國人看的台灣導覽指南,烏克蘭戰爭爆發後突然在德國爆紅,就被翻成中文。我想玉山社會翻成中文的原因,當然不是因為單純外銷轉進口,這本書把台灣寫得多好多讚,所以要轉回來台灣鼻香一下,而是本書實在是太精準捕捉到台灣民主轉型過程中涉及的複雜文化歷史議題。
Thumbnail
本書作者施益堅是個德國人,原本書是寫給德國人看的台灣導覽指南,烏克蘭戰爭爆發後突然在德國爆紅,就被翻成中文。我想玉山社會翻成中文的原因,當然不是因為單純外銷轉進口,這本書把台灣寫得多好多讚,所以要轉回來台灣鼻香一下,而是本書實在是太精準捕捉到台灣民主轉型過程中涉及的複雜文化歷史議題。
Thumbnail
筆記一下在脆上寫過的新聞和民進黨記者會重點摘要! 🗓2024/3/29 《民進黨記者會》 📌無「樑」市長無心市政 好康都給自己人包!
Thumbnail
筆記一下在脆上寫過的新聞和民進黨記者會重點摘要! 🗓2024/3/29 《民進黨記者會》 📌無「樑」市長無心市政 好康都給自己人包!
Thumbnail
本書從歷史的縱軸,討論了從一九四五年至二零零零年臺灣獨立的運動歷史,其中包含了臺灣獨立的思考、戰後臺灣獨立運動、海外臺灣獨立運動、整合與轉型這些方式下去對「臺灣獨立」做出了精細的分析
Thumbnail
本書從歷史的縱軸,討論了從一九四五年至二零零零年臺灣獨立的運動歷史,其中包含了臺灣獨立的思考、戰後臺灣獨立運動、海外臺灣獨立運動、整合與轉型這些方式下去對「臺灣獨立」做出了精細的分析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的是台灣二戰之後到邁向民主化的過程,總共分成三部份,第一部份是國共內戰到韓戰爆發這段時間的歷史,第二部份是蔣介石政權,第三部份是蔣經國繼位以後台灣的政治變化。第一部份我最不熟悉,然而這段時期的國際形勢非常暗潮洶湧,台灣的命運也因此經歷了好幾回的變化。 韓戰改變了台灣的命運 1949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的是台灣二戰之後到邁向民主化的過程,總共分成三部份,第一部份是國共內戰到韓戰爆發這段時間的歷史,第二部份是蔣介石政權,第三部份是蔣經國繼位以後台灣的政治變化。第一部份我最不熟悉,然而這段時期的國際形勢非常暗潮洶湧,台灣的命運也因此經歷了好幾回的變化。 韓戰改變了台灣的命運 1949
Thumbnail
本研究比較韓國與臺灣民主化運動的歷程,從人民對威權政府的抗議、政府的鎮壓過程,以及轉型正義的興起等方面進行深入分析。研究發現,韓國透過制定特別法對加害者進行清算,以懲治與補償的方式實踐轉型正義;而臺灣則採取賠償被害者而不追究加害者的方式。兩國須思量如何實踐轉型正義,並減緩過程中所帶來的傷害。
Thumbnail
本研究比較韓國與臺灣民主化運動的歷程,從人民對威權政府的抗議、政府的鎮壓過程,以及轉型正義的興起等方面進行深入分析。研究發現,韓國透過制定特別法對加害者進行清算,以懲治與補償的方式實踐轉型正義;而臺灣則採取賠償被害者而不追究加害者的方式。兩國須思量如何實踐轉型正義,並減緩過程中所帶來的傷害。
Thumbnail
在日本統治之下,短短的五十年還構不成絕對的民族認同,書中的台灣本地人視日本人為侵略者,但同時又羨慕著能得到日本民族認同的人,矛盾的情緒在戰爭之下無處可逃,城市被轟炸、人們移往郊外,直到戰爭結束好似一切將歸向和平。
Thumbnail
在日本統治之下,短短的五十年還構不成絕對的民族認同,書中的台灣本地人視日本人為侵略者,但同時又羨慕著能得到日本民族認同的人,矛盾的情緒在戰爭之下無處可逃,城市被轟炸、人們移往郊外,直到戰爭結束好似一切將歸向和平。
Thumbnail
能夠在有生之年看到關於台灣國際定位之史料公開與論述整理,真的是太好了!為什麼閱讀這本台灣政治史會比小說還要精彩!可惜已經不是學生了,龜速閱讀,但字字入心,重點劃了好滿,連讀數日終於完食, 2023年書櫃一定要有的一本書。 過去台灣社會對於自身所處的國際處境理解太少,只能被動接受威權政府大肆宣傳有利
Thumbnail
能夠在有生之年看到關於台灣國際定位之史料公開與論述整理,真的是太好了!為什麼閱讀這本台灣政治史會比小說還要精彩!可惜已經不是學生了,龜速閱讀,但字字入心,重點劃了好滿,連讀數日終於完食, 2023年書櫃一定要有的一本書。 過去台灣社會對於自身所處的國際處境理解太少,只能被動接受威權政府大肆宣傳有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