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竹橫山大山背,藏著一條景點最豐富的騎龍古道——環狀2公里,串聯三座糯米古橋、楊家石柱屋、百年石階、伯公廟、孟宗竹林與柳杉大道。小溪潺潺、桐花五月雪、夏夜螢火蟲、猛禽盤空、蛙鳴不絕,四季皆有驚喜。昔日開墾者鐘石妹抗日、漫畫家劉興欽故鄉、廢校變身人文生態館,這裡不僅是荒野保護協會的生態定點,更是客家文化與自然交織的寶山。輕鬆1小時走完全程,絕不空手而歸!
🌿 古道簡介
騎龍古道位於大山背山系,海拔370~440公尺,環狀設計,從大山背人文生態館出發,沿泥土、石板、石階、水泥路漫步,坡度平緩。途經觀景台俯瞇頭前溪流域,百年石階通往伯公廟,楊家石柱屋與騏龍渦農村學園訴說客家庄故事。孟宗竹林夾道、柳杉筆直如箭,溪谷冷清草與姑婆芋點綴。四季亮點:四五月桐花、夏夜螢火、猛禽與蛙鳴,適合親子、銀髮族與生態觀察者。
📋 基本資訊
🔍 步道資料
- 所在縣市:新竹縣橫山鄉
- 里程:2公里(環狀)
- 步道類型:郊山步道
- 海拔高度:370~440公尺
- 高度落差:70公尺
- 路面狀況:泥土、石板、石階、水泥
- 所需時間:約1小時
- 難易度:低
- 所屬園區:無
- 山脈:大山背山系
- 最適季節:全年皆宜,4-5月賞桐花、夏季賞螢火蟲
- 申請入山/入園:無需申請
- 附近步道:大山背麒麟步道、茶亭古道、騎龍古道(RSA21)
- 基點:無
🚗 交通方式
自駕(大山背人文生態館)
- 國道3號竹林交流道 → 富林路 → 中豐路二段(台3線69.3K右轉) → 仁愛街(竹35鄉道2.4K右轉) → 頭份林豐鄉道(竹35鄉道6.6K靠左) → 抵生態館
- 台68號竹東端 → 中豐路一段(台3線73K右轉) → 站前街左轉 → 橫山街 → 竹34鄉道 → 頭份林豐鄉道 → 抵生態館
大眾運輸
新竹客運5635路(竹東站/橫山火車站發車,每日4班) → 「頭份林」站下車 → 沿頭份林豐鄉道(竹35鄉道)步行約2公里抵生態館🗺️ 路線地圖
🛤️ 環狀路線
- 出發點:大山背人文生態館
- 路線:
生態館6.4K入口1 →(0.4K, 10分)→ 觀景台
觀景台 →(0.2K, 5分)→ 百年石階
百年石階 →(0.4K, 10分)→ 大山背24號旁伯公廟
大山背24號旁伯公廟 →(0.1K, 5分)→ 楊家古厝叉路
楊家古厝叉路 →(0.2K, 5分)→ 楊家石柱屋
楊家石柱屋 →(0.2K, 5分)→ 騏龍渦農村學園
騏龍渦農村學園 →(0.5K, 20分)→ 生態館6.5K入口2
⚠️ 小提醒
- 可從橫豐產業道路(竹35-1鄉道)3.2K經楊家古厝(弘農堂)(0.4K,10分)或3.8K接伯公廟(0.5K,15分)銜接古道。
- 生態館另可登騎龍山(510m,總督府圖根補點,往返60分)。
- 串連大崎棟、茶亭、麒麟古道,打造半日遊。
🌺 人文與生態之美
🏯 客家開墾史與文化
大山背順口溜
「有妹仔唔好嫁到大山背,上崎堵嘴、下崎堵背,長年食番薯拌豬菜」——道出早期地形陡峭、生活艱苦。
大山背人文生態館
前身豐鄉國小,1923年設「橫山公學校大山背分校」,1972年廢校。1995年改建為生態館,設客家文物區、森林教室、劉興欽漫畫空間,騎龍古道入口於此。
樂善堂
1889年創「石峽廟」,1895年為鐘石妹抗日基地,後毁於戰火,1905年重建,主祀觀音佛祖,陪祀文昌帝君、註生娘娘。
🦋 生態天堂
- 動物:大冠鷲盤旋、樹鵲、五色鳥、台灣藍鵲跳枝,翠鳥捕魚;螢火蟲(4-5月黑翅螢、黃緣螢;6-7月山窗螢);青蛙(梭德氏、斯文豪氏、古氏、貢德氏赤蛙,白頷樹蛙等,佔台灣1/3種類),荒野志工「幫青蛙過馬路」。
- 植物:孟宗竹林、柳杉造林、油桐五月雪,林下冷清草、觀音座蓮蕨、姑婆芋、山月桃仔。
- 地形:頭前溪上游分水嶺,俯瞰竹東、芎林、新竹市區。
💚 古道小秘訣
- 最佳攝影點:三座糯米古橋、楊家石柱屋、觀景台頭前溪
- 季節玩法:4-5月桐花、夏夜螢火、猛禽與蛙鳴
- 延伸行程:生態館→騎龍古道→騎龍山→午餐客家菜
💬 你的騎龍古道驚喜是什麼?
是否被桐花鋪地感動?還是夜賞螢火蟲如星河?快來留言分享你的大山背客家生態之旅,或標記最美的古橋瞬間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