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最小可行」還不夠?從MVP升級MLP,讓用戶第一天就愛上你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你是否也陷入了這樣的困境:手上握有一個絕佳的創業點子,卻因為追求完美而遲遲不敢啟動?

或者,你聽從了《精實創業》的建議,推出了一個 MVP(最小可行產品),卻發現市場根本懶得看你一眼?

這些年來,看過太多創業者將創業視為一次到位的豪賭 ,最終因追求完美的開局而耗盡資源 。

另一群人則走向另一個極端:他們誤解了 MVP,以為最小可行等於隨便做 ,導致產品體驗糟糕,連驗證市場的機會都拿不到 。

LinkedIn 創辦人 Reid Hoffman 的名言常被誤解:「如果你不為初版產品尷尬,代表推出得太晚了。」

這句話的重點,從來不是要你推出體驗粗糙的半成品。創業者該感到尷尬的,應該是產品功能的稀少,而不是核心體驗的粗糙。

在當今市場,可行(Viable) 只是基本門檻,可愛(Lovable) 才是你真正的基準線。這就是我們必須將策略從 MVP 升級到 MLP(Minimum Lovable Product,最小可愛產品)的核心理由 。

MVP vs. MLP:從學習到熱愛

過去,MVP 的核心使命是提出問題:「我們該不該打造這個產品?」它是用來驗證想法的「學習工具」 。例如 Dropbox 用一支演示影片驗證了市場需求 。

但現在,MLP 的使命是發表宣言:「這就是這個問題應該被解決的方式。」它尋求的是用戶的熱愛與市場份額。

MLP 建立在可行的基礎上,但更注入了足夠的品牌溫度、設計巧思或獨特體驗 。如果用麵包來比喻 :

  1. 被誤解的 MVP:只給你麵粉和水,要你想像麵包的樣子(功能殘缺)。
  2. 真正的 MVP:給你一個能吃、但無味的陽春麵包(功能可行,體驗粗糙)。
  3. MLP:給你一小塊剛出爐、香氣四溢的現烤麵包。它雖然小,但體驗完整且令人愉悅,讓你立刻想分享給朋友 。

MLP 的四大策略重點

要打造 MLP,你必須轉變思維:

  1. 專注核心體驗,而非大量功能:MLP 同樣強調最小。你可能只做一個核心功能,但必須將這一個功能的使用體驗(如介面、流暢度、品牌調性)打磨到極致 。
  2. 從可用升級到可愛:MVP 問:「用戶能用嗎?」MLP 問:「用戶用完會不會開心到想分享?」可愛指的是能引發正面情感連結 。
  3. 目標是創造傳播者:MVP 的早期用戶是「測試者」;MLP 的早期用戶則是「傳播者」。由產品驅動的口碑行銷,能大幅降低獲客成本 。
  4. 團隊的轉變:打造 MLP 需要工程、設計和用戶研究三方的緊密協作,而不僅是以工程為主導 。

結語:別讓完美主義耽誤了可愛的啟動

創業不是豪賭,而是可控的佈局 。我們必須戰勝心中那個追求完美的敵人 。

你準備好打造你的「最小可愛產品」了嗎?

📖 閱讀官網深度文章全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聖彥學堂
78會員
231內容數
『打造財稅腦,創業沒煩惱』 協助你「建立財稅思維,避開創業地雷」,解決創業的財稅問題,讓你專注發展事業!
聖彥學堂的其他內容
2025/10/27
這是我每年最常和客戶的對話。 而他們臉上的表情,總是從驕傲,瞬間轉為震驚、不解,甚至憤怒。他們第一個反應都是:「怎麼可能?你是不是算錯了?」 我必須告訴你,這個 70 萬的財務黑洞,並不是一個謎。它是有跡可循的 !
2025/10/27
這是我每年最常和客戶的對話。 而他們臉上的表情,總是從驕傲,瞬間轉為震驚、不解,甚至憤怒。他們第一個反應都是:「怎麼可能?你是不是算錯了?」 我必須告訴你,這個 70 萬的財務黑洞,並不是一個謎。它是有跡可循的 !
2025/10/23
為什麼財報顯示賺了100萬,稅單卻要你用170萬的所得來繳稅? 你沒被坑,帳也沒算錯 。真相是:你和你的「隱形股東」(政府),正用兩套完全不同的規則在玩遊戲 。
Thumbnail
2025/10/23
為什麼財報顯示賺了100萬,稅單卻要你用170萬的所得來繳稅? 你沒被坑,帳也沒算錯 。真相是:你和你的「隱形股東」(政府),正用兩套完全不同的規則在玩遊戲 。
Thumbnail
2025/10/17
來自Google的廣告分潤是境外收入,適用0%營業稅?這個創作者圈長久以來的常識,如今已是最大的稅務未爆彈。 財政部最新解釋函令正式終結了這個灰色地帶,核心關鍵不再是 "錢從哪裡來" ,而是 "勞務在哪裡被消費" 。
Thumbnail
2025/10/17
來自Google的廣告分潤是境外收入,適用0%營業稅?這個創作者圈長久以來的常識,如今已是最大的稅務未爆彈。 財政部最新解釋函令正式終結了這個灰色地帶,核心關鍵不再是 "錢從哪裡來" ,而是 "勞務在哪裡被消費" 。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1.最小可行性產品(MVP)開發 一開始不必追求完美的產品,應先打造最小可行的產品上市 制定合理的初始生產量,考慮成本、現金流和效期等因素 善用閒置資源,降低固定成本 2.持續收集用戶回饋並快速調整 透過展會、市集、線上問卷等管道收集用戶回饋 重視並快速回應用戶回饋
Thumbnail
1.最小可行性產品(MVP)開發 一開始不必追求完美的產品,應先打造最小可行的產品上市 制定合理的初始生產量,考慮成本、現金流和效期等因素 善用閒置資源,降低固定成本 2.持續收集用戶回饋並快速調整 透過展會、市集、線上問卷等管道收集用戶回饋 重視並快速回應用戶回饋
Thumbnail
EP18 精華重點: 1.精實創業的核心是以最小的資源獲得最大的效益。 2.精實創業強調創新、彈性和用戶反饋來推動業務發展。 3.創業初期可以考慮從車庫或公共空間開始,降低固定成本。 4.將可外包的工作(如設計)外包給專業公司,可以把固定成本轉為變動成本。 5.要保持彈性和耐心,不要急
Thumbnail
EP18 精華重點: 1.精實創業的核心是以最小的資源獲得最大的效益。 2.精實創業強調創新、彈性和用戶反饋來推動業務發展。 3.創業初期可以考慮從車庫或公共空間開始,降低固定成本。 4.將可外包的工作(如設計)外包給專業公司,可以把固定成本轉為變動成本。 5.要保持彈性和耐心,不要急
Thumbnail
哈囉大家好~ 我是想 #過有選擇的人生 的寶拉Paula 創業日記來到了第33天 等呀等,也等不到有人願意跟我說痛點 於是就決定先把東西做個雛形後再說 畢竟這產品的原型是設計給過去的我
Thumbnail
哈囉大家好~ 我是想 #過有選擇的人生 的寶拉Paula 創業日記來到了第33天 等呀等,也等不到有人願意跟我說痛點 於是就決定先把東西做個雛形後再說 畢竟這產品的原型是設計給過去的我
Thumbnail
這幾天在整理公司以前的財務資料,回頭看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印象慢慢模糊,只能透過冷冰冰的數字來幫忙回想當年的點點滴滴。現在比較能客觀判斷當年的一些決定,而非一頭熱的只想往前衝而不顧後果;事實上不管創業還是投資都一樣,「風險控管」及「資金控管」都是無比重要的事,只可惜當年的我並沒有深刻體會到這一點。
Thumbnail
這幾天在整理公司以前的財務資料,回頭看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印象慢慢模糊,只能透過冷冰冰的數字來幫忙回想當年的點點滴滴。現在比較能客觀判斷當年的一些決定,而非一頭熱的只想往前衝而不顧後果;事實上不管創業還是投資都一樣,「風險控管」及「資金控管」都是無比重要的事,只可惜當年的我並沒有深刻體會到這一點。
Thumbnail
上一集介紹了「創業第三年」的順境,以及我的心得與建議;接下來,就讓我們見識「創業第四年」該如何面對逆風吧。當年的我,還沒遇過景氣循環所帶來劇烈振盪,誤以為一切都是穩穩地「線性增長」;這就像是一直在游泳池學游泳的人,認為自己已經掌握泳技,就奮然躍入大海,然後才發現大海的可怕之處。
Thumbnail
上一集介紹了「創業第三年」的順境,以及我的心得與建議;接下來,就讓我們見識「創業第四年」該如何面對逆風吧。當年的我,還沒遇過景氣循環所帶來劇烈振盪,誤以為一切都是穩穩地「線性增長」;這就像是一直在游泳池學游泳的人,認為自己已經掌握泳技,就奮然躍入大海,然後才發現大海的可怕之處。
Thumbnail
當年26歲的自己懷著創業夢,只要能夠擁有老闆的頭銜,掌握自己的上班時間,就是最棒的生活。 在偶然的機會下,大學學長釋出頂讓紅豆餅攤車及技術的資訊,我想都沒想就決定要將將來賭注在一個從未接觸過的領域,即便學長提出善意的提醒:「做吃的很累喔!」,依然未澆熄想成為老闆的決心。 1.從興趣出發
Thumbnail
當年26歲的自己懷著創業夢,只要能夠擁有老闆的頭銜,掌握自己的上班時間,就是最棒的生活。 在偶然的機會下,大學學長釋出頂讓紅豆餅攤車及技術的資訊,我想都沒想就決定要將將來賭注在一個從未接觸過的領域,即便學長提出善意的提醒:「做吃的很累喔!」,依然未澆熄想成為老闆的決心。 1.從興趣出發
Thumbnail
在台灣,創業環境與資源相對而言較為嚴峻,以至於創業成功機率極低, 但是我仍認為, 嚴峻的環境,更能發揮所有可能性,造就能抵禦市場波動的事業, 而這一切,都來自於創業起步時打下的基礎。
Thumbnail
在台灣,創業環境與資源相對而言較為嚴峻,以至於創業成功機率極低, 但是我仍認為, 嚴峻的環境,更能發揮所有可能性,造就能抵禦市場波動的事業, 而這一切,都來自於創業起步時打下的基礎。
Thumbnail
在新創公司從0到1的過程中,常常會碰到各種大大小小的問題,但究竟問題的核心在哪?哪些問題是需要優先被解決的?最重要的,是顧客到底喜不喜歡我們的產品呢? 這些問題看似複雜,但其實我們都可以用「MVP最小可行性產品」的角度來思考問題的核心。
Thumbnail
在新創公司從0到1的過程中,常常會碰到各種大大小小的問題,但究竟問題的核心在哪?哪些問題是需要優先被解決的?最重要的,是顧客到底喜不喜歡我們的產品呢? 這些問題看似複雜,但其實我們都可以用「MVP最小可行性產品」的角度來思考問題的核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