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場石林散人已經大致介紹了台灣科幻文學的歷史和流派,在這個基礎上,我想較為詳細的介紹前面提到的幾位作者以及他們的作品。他們其中有些是我們的大前輩,作品直接或間接影響了我們對科幻的認知,有些是與我們年齡差不多的同好,他們筆下的,正是我們這一代所認知的科幻和所認識的台灣。因為時間有限,所以今天我只能挑出五位代表。
第一位要介紹的是被譽為「台灣科幻小說之父」的張系國老師,他從60年代末便寫了他的第一篇科幻小說,之後他翻譯科幻小說、創辦科幻雜誌、創立科幻小說獎,推廣科幻文學不餘遺力,自己也筆耕不斷,直至近年仍有新作。他的許多長篇和短篇作品有著同樣的世界觀,可說是很早就建立了屬於他自己的一個「張系國宇宙」,其中作為核心的是「呼回文明」:這個文明的人開通了「時間甬道」,對他們來講,歷史包括過去已發生的事和未來會發生的事,呼回人的歷史學便是「全史學」,然而,呼回人也因為已經知道了未來會發生什麼,而失去了繼續發展文明的動力,終至滅亡,成為其他宇宙文明追思和嚮往的對象。想要進入 「張系國宇宙」,個人推薦從他的科幻小說短篇集「星雲組曲」開始,這本書是有日譯本的。而若想深入了解「呼回文明」,則不可錯過他的「城」三部曲和「海默三部曲」。
除了上述張系國老師的星雲組曲之外,伊格言老師有日譯本的「零地點」(グラウンド・ゼロ 台灣第四原発事故),也是個很好的入門選擇。這本小說是我們上一場介紹過的「議題派」的代表,台灣跟日本一樣,核電的使用是個受人矚目的議題,核電廠的安全問題更是知識份子在網路上永遠的戰場,福島事件也重重衝擊了我們,伊格言的「零地點」便是在這樣的環境下產生的作品,內容正是我們最害怕發生的事:在台灣這樣狹小的地方,若有一天核電廠發生了事故。
若您英文和法文不錯,吳明益老師的「複眼人」也是很好的選擇,這本書受到國際讚譽,還受到「地海戰記」的作者Ursula K. Le Guin的推薦。這是一本包含了奇幻、科幻、環保議題、自然書寫和純文學等要素和風格的大作,很難將它單獨分進某一類別,也很難用幾句話介紹這個故事,不過我還是為大家起個頭,希望能引起大家的興趣:太平洋的垃圾渦流開始撞向東亞的島嶼和沿岸,不但將垃圾「還」給了人類,也將一位來自與世無爭的神祕島嶼的原住民少年,帶到了已被過度開發的台灣東部。
接下來我想介紹李伍薰老師以及他的出版社「海穹文化」。李伍薰老師十幾年前起便創造了不少科幻小說系列,有以蜥蜴人為主角的海洋冒險故事《海穹英雌傳》、以鳥人為主角《飄翎故事》、還有以地球生命發展史為主題的《生命之環》,可以說是台灣生物龐克(Biopunk)的第一人。近年創立海穹文化後,他更是致力建立台灣自己的科幻故事品牌,不但自己保持多產,還集合其他對科幻有興趣的創作者,一起建立他所命名的《AOP宇宙》,在這個品牌底下,有許多風格不同的系列,有同時呈現台灣處境和機人浪漫的《臨界戰士》系列、以公平貿易及反烏托邦題材為起點的《升級》系列、還有呈現各式各樣的社會議題及人性百貌的《捷運X殭屍》系列等等。
最後我想介紹一下唐澄暐老師,他是位怪獸電影迷,自己還拍過一部有關怪獸電影的紀錄片。他的「陸上怪獸警報」也有日譯版,這本短篇集從各種角度呈現了日本科幻和通俗文學對台灣的影響。書中所提到的怪獸電影、巨大機器人、和常見但看不懂的平假名片假名,對我們來說都是非常熟悉的日常風景。當然,台灣所受到的不只是來自日本的影響,還有來自中國、美國和其他國家的影響,當然也有只在台灣才會產生的東西,像是其中一篇「蔣公銅像反攻全台」,就是講在台灣隨處可見的蔣介石銅像,變成了類似殭屍的怪物,開始攻擊並同化人類的故事,這篇短篇後來還發展成了長篇小說「蔣公銅像的復仇」。如果在座的各位想了解我們台灣的這一代是在什麼樣的科幻和文化養分中長大,和各位有什麼相同點,又有什麼不同點,我強烈推薦大家看看這本書。現在在亞馬遜電子書店便可找到日譯版。今天我想介紹給大家的就到此為止,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