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家有二個孩子以上的家長,一定都心想過不要第二個孩子相互比較,特別是很多育兒專家都在回應手足間衝突時提暢過這個觀點,所以我們都盡量小心翼翼的去對待兩個同一廠牌出產的手足。
但即使刻意的不去比較,手足間的衝突無可避免,他們之間的比較似乎無形的就形成了。幾次衝突後的思考,發現這種無形之間的比較是一種人性...。
老二出生之後,大與小的對比很自然的形成,我們對於「大」和「小」的認知就是「大=強」,「小=弱」。所以從弟妹一出生,我們在手足之間的互動上,內心就己經埋下了老大會弄傷弟妹的種子,我們不斷的會去提醒老大,「要小心弟弟。」、「弟弟還小。」,因為弟妹還不會說話,所以大人就會幫忙翻譯,這個翻譯不全然是出自弟妹真實的想法,是我們大人透過孩子的反應與自己原有的認知說出來的。
例如我們家仁很愛抱弟弟,他的抱法一直都很粗魯,每次看得我膽戰心驚,常常提醒他,要輕輕的,有時候力道動作太【不符合】我意,我可能就會用比較嚴勵的口氣去指責他,但明明弟弟沒有就不舒服的反應,反而因為我的指責,讓弟弟覺得哥哥這樣做,他是應該哭或生氣的。久而久之,哥哥只要稍為去抱一下弟弟,弟弟就會有很大的反應,這個反應是直接做給我看的....這種行為是怎麼來的…?
大家對手足之前互相較量的行為應該不陌生,很多有關兒童心理學也都有提過這個論點,說明白點就是「爭寵」,為了得到更多父母的愛,所以在手足間就會出現較勁的行為,當弟弟知道他哭時,哥哥會被罵,那他心中的存在與價值感就會提高,所以生物本能的記住這個行為,這個跟人與生俱來的生命力有關,這可以討論好多,本篇先不談論。
學習了薩提爾模式之後,對於兄弟之間衝突,我在應對的方式學著改變...。
在孩子的世界裡,父母的評價對他們來說是很重要的,關乎到他們值不值得被愛、生命價值的問題,所以”評價”這件事對父母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功課,要如何不空泛的讚美,誇獎的恰到好處,是一門學問。
但我認為”評價”不適合拿來用在手足之間的相處...例如哥哥這樣做是對的,弟弟是錯的。 又或是弟弟還小哥哥應該讓他。我們把焦點放在解決手足之間的衝突,評價就自然的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