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式教學的衝突與應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想要了解提問式教學的人越來越多。這主要是因為,大家普遍意識到填鴨式教學的弊病,亟欲打破純粹講述的模式,並在課堂上營造更多互動,而最常見的互動方式就是問答。

這是好事,卻絕不簡單,甚至隱含衝突:一方面希望學生仔細思考,另一方面卻希望學生立即回應。那麼,當教師拋出一個問題時,學生是該花時間沉默地思考,還是想到什麼馬上講出來呢?

這一衝突,直接導致了學生遇到提問時的四種典型反應:

A.不思考又很沉默:放空、不專心、做其他事。

B.不思考又不沉默:答非所問、或說話離題。

C.很思考又不沉默:俗稱聰明或反應快。

D.很思考又很沉默:應當鼓勵,卻常被忽視。

理論上,這四種典型需要不同應對做法:

.對於A類人,要吸引其注意力,並確保其理解提問內容。

.對於B類人,柔性方法是給發言設下導向(譬如預設某些選項),硬性方法是打斷或制止。

.至於C類、D類人,大體上是很好。但實務上常佔少數的C,很容易成為教師印象中的亮點,常佔多數的D卻會由於不發言而被忽略掉。

良好的提問式教學,得要提供策略來改善這些不盡理想的狀況,尤其是A與D的綜合:如果大家看來都很沉默,又不知他們有無思考時,該怎麼辦?相信每個想實行提問式教學的教師,都曾有過這樣的疑惑。

對此,我持續提倡的一種實用策略,就是要求學生在回答提問時,先手寫再口說。相較於口頭問答只能一對一,手寫可以全部人一起進行,如此就能避免「回答問題是別人的事」心態。而且,寫的時間也就等於沉默思考的時間,還可以趁機觀察學生大概寫了什麼,所以這方法對於找出D類學生很有幫助。

這只是技巧之一。我相信,若要使教學策略更為全面、更考慮到各類學生,必須先把提問分成三個階段。

一是提問前,亦即學生接收了哪些可用於回應問題的資訊,包括先前的課程內容以及提問的敘述方式。對教師而言,這是傳遞設計的問題,也就是如何在有限時間內,盡量降低認知負荷、傳遞有用資訊,或說如何使學生在接收與理解上更有效率。

二是提問中,亦即學生如何理解問題的範圍與焦點,並據此而思考了哪些內容。對教師而言,這是提問設計的問題,也就是怎麼問才能讓學生更願意主動思考、思考更深更明確,最好是能引起某種「我真的在思考」(俗稱燒腦)的體驗。

三是提問後,亦即學生如何回應提問、表達自己的想法。對教師而言,這是回應設計的問題,也就是提供了哪些回應的媒介與模式,好讓學生在短時間內能夠輕鬆地熟悉,從而表達地更多元更深入。

講到這裡,有人可能會覺得,一個簡簡單單的問答,怎麼被我講得如此複雜?的確,問答本身可以快速又發人深省,但不是人人都能問答地快速又富含哲理,絕大部分人在絕大部分時候都做不到。

這主要是因為,時間、專注力與資訊量都是有限資源,如果問答雙方都超有意識、超有效率地運用它們,問答過程就可以很棒。但在教學現場,是教師必須喚起學生對提問的興趣、思考與表達,最理想的狀態是,所有人都能一同進行。

更直白地說,我們的提問式教學,不能只用在某些聰明反應快的學生身上,而應該讓各種類型的學生都能盡量參與。這就代表,提問前的資訊傳遞、提問中的問題焦點,與提問後的回應模式,都頗有設計與改良的空間。先說,要做到超級理想的確很難,我自己也不敢保證一定能每次都做得很好。但只要有這種設計與改善的思維,進步絕對是可能的。

事實上我認為,整個提問式教學的核心概念,不是提問也不是答案,而是「可觀察」。因為我們不僅想觀察學生的思考過程,也想觀察自己的教學成效,於是就有了「怎麼讓它可觀察」的問題。

據此,若想要有更明顯進步,首先就要讓問答具有更多可被我們觀察的媒介、形式與模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哲學開箱文的沙龍
94會員
212內容數
用ChatGPT協助寫作,打造自家專屬的神隊友,提供標題、故事、對話、名言的好候選,蹦出未曾想過的好創意。
2024/10/02
《被追趕的經濟體》指出,戰後東亞經濟的興衰,都依循了起飛期、黃金期、被追趕期等三大階段。 台灣的黃金期是1985-2005。在這之前,一切都很美好,一切看來都向上發展。 但在這之後,沒有因時代紅利而受益的人們,將越來越辛苦。
Thumbnail
2024/10/02
《被追趕的經濟體》指出,戰後東亞經濟的興衰,都依循了起飛期、黃金期、被追趕期等三大階段。 台灣的黃金期是1985-2005。在這之前,一切都很美好,一切看來都向上發展。 但在這之後,沒有因時代紅利而受益的人們,將越來越辛苦。
Thumbnail
2024/09/23
究竟是努力去彼此內耗,還是努力去相互合作呢? 兩種狀況我都看過,希望大家選到的世界都是後者。 只要選對環境,一切真的會單純很多。
Thumbnail
2024/09/23
究竟是努力去彼此內耗,還是努力去相互合作呢? 兩種狀況我都看過,希望大家選到的世界都是後者。 只要選對環境,一切真的會單純很多。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剛開始進行教學的講師在運用提問常見的2種誤區: 1.一開始就提出難以回答的開放式問題 2.幾乎只問建立認同的封閉式問題 建議先問可引導思考的封閉問句、再問可深入討論的開放式問句。
Thumbnail
剛開始進行教學的講師在運用提問常見的2種誤區: 1.一開始就提出難以回答的開放式問題 2.幾乎只問建立認同的封閉式問題 建議先問可引導思考的封閉問句、再問可深入討論的開放式問句。
Thumbnail
▍ 為什麼你需要具備提問力? 如果透過提問的過程,可以: 1. 為企劃帶來創新的效益 2. 跳脫框架進行跨域整合 3. 引導與了解對方的回應 4. 激發觀點促進溝通理解 利人又利己,不學嗎? 那該如何問一個好問題呢? ▍ 如何問好問題? 一、提問者心態 提問(Ask):帶著真誠的態度進行提問。
Thumbnail
▍ 為什麼你需要具備提問力? 如果透過提問的過程,可以: 1. 為企劃帶來創新的效益 2. 跳脫框架進行跨域整合 3. 引導與了解對方的回應 4. 激發觀點促進溝通理解 利人又利己,不學嗎? 那該如何問一個好問題呢? ▍ 如何問好問題? 一、提問者心態 提問(Ask):帶著真誠的態度進行提問。
Thumbnail
#有效提問 一直以來, "提問" 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巨大的挑戰, 不論是在課堂上, 在家庭中, 或是在辦公室內. 聽到某些直覺上怪怪的說法, 尤其是面對老師, 長輩, 長官, 我們當下的第一個反應可能是"他們懂得比較多, 說出來的話應該是正確的".
Thumbnail
#有效提問 一直以來, "提問" 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巨大的挑戰, 不論是在課堂上, 在家庭中, 或是在辦公室內. 聽到某些直覺上怪怪的說法, 尤其是面對老師, 長輩, 長官, 我們當下的第一個反應可能是"他們懂得比較多, 說出來的話應該是正確的".
Thumbnail
傳統的家庭教育體系,一直有著反對詢問問題的養成習慣,認為「小孩有耳沒嘴」或是只看重結論判斷對錯,不思索背後的脈絡與原因,一說明原因則被認為是「頂嘴」反責備一頓。 長期以往,便在學生時期培養出這樣的認知,只看重結論,不思索討論「形成結論之前」的脈絡與原因。不僅不容易舉手發問,就連問題意識也一併消失,
Thumbnail
傳統的家庭教育體系,一直有著反對詢問問題的養成習慣,認為「小孩有耳沒嘴」或是只看重結論判斷對錯,不思索背後的脈絡與原因,一說明原因則被認為是「頂嘴」反責備一頓。 長期以往,便在學生時期培養出這樣的認知,只看重結論,不思索討論「形成結論之前」的脈絡與原因。不僅不容易舉手發問,就連問題意識也一併消失,
Thumbnail
之前我們探討了在簡報現場,可以如何預備提問的時段,以及如何調整應對的心態;這一次我們就來看一下,實際開始了問答後,有甚麼應對的技巧可以留意的呢?
Thumbnail
之前我們探討了在簡報現場,可以如何預備提問的時段,以及如何調整應對的心態;這一次我們就來看一下,實際開始了問答後,有甚麼應對的技巧可以留意的呢?
Thumbnail
務必確認學生有充分的理解意願,否則會跟不上脈絡。
Thumbnail
務必確認學生有充分的理解意願,否則會跟不上脈絡。
Thumbnail
感受泛指一切可能的形容詞,包括「怪怪的」、「很有趣」、「不太對」。
Thumbnail
感受泛指一切可能的形容詞,包括「怪怪的」、「很有趣」、「不太對」。
Thumbnail
教學應該是網狀結構,亦即A的學習可對B、C、D等有正向驅動。
Thumbnail
教學應該是網狀結構,亦即A的學習可對B、C、D等有正向驅動。
Thumbnail
◎授課重點:運用思考工具解決日常生活中遭遇到的問題,鍛鍊議論能力。 ◎適合對象:國小高年級、國中 ◎附PMI列舉法表格
Thumbnail
◎授課重點:運用思考工具解決日常生活中遭遇到的問題,鍛鍊議論能力。 ◎適合對象:國小高年級、國中 ◎附PMI列舉法表格
Thumbnail
看似簡單的提問,卻能在每一個問題中,透露出詢問者對人事物的三觀及認知水平,只要善用文章中分享的學習提問的訓練方法,相信大家都可以慢慢看清隱藏在事件背後,真實的本質和意圖,隨時隨地問出一個好問題
Thumbnail
看似簡單的提問,卻能在每一個問題中,透露出詢問者對人事物的三觀及認知水平,只要善用文章中分享的學習提問的訓練方法,相信大家都可以慢慢看清隱藏在事件背後,真實的本質和意圖,隨時隨地問出一個好問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