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式教學的衝突與應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想要了解提問式教學的人越來越多。這主要是因為,大家普遍意識到填鴨式教學的弊病,亟欲打破純粹講述的模式,並在課堂上營造更多互動,而最常見的互動方式就是問答。
這是好事,卻絕不簡單,甚至隱含衝突:一方面希望學生仔細思考,另一方面卻希望學生立即回應。那麼,當教師拋出一個問題時,學生是該花時間沉默地思考,還是想到什麼馬上講出來呢?
這一衝突,直接導致了學生遇到提問時的四種典型反應:
A.不思考又很沉默:放空、不專心、做其他事。
B.不思考又不沉默:答非所問、或說話離題。
C.很思考又不沉默:俗稱聰明或反應快。
D.很思考又很沉默:應當鼓勵,卻常被忽視。
理論上,這四種典型需要不同應對做法:
.對於A類人,要吸引其注意力,並確保其理解提問內容。
.對於B類人,柔性方法是給發言設下導向(譬如預設某些選項),硬性方法是打斷或制止。
.至於C類、D類人,大體上是很好。但實務上常佔少數的C,很容易成為教師印象中的亮點,常佔多數的D卻會由於不發言而被忽略掉。
良好的提問式教學,得要提供策略來改善這些不盡理想的狀況,尤其是A與D的綜合:如果大家看來都很沉默,又不知他們有無思考時,該怎麼辦?相信每個想實行提問式教學的教師,都曾有過這樣的疑惑。
對此,我持續提倡的一種實用策略,就是要求學生在回答提問時,先手寫再口說。相較於口頭問答只能一對一,手寫可以全部人一起進行,如此就能避免「回答問題是別人的事」心態。而且,寫的時間也就等於沉默思考的時間,還可以趁機觀察學生大概寫了什麼,所以這方法對於找出D類學生很有幫助。
這只是技巧之一。我相信,若要使教學策略更為全面、更考慮到各類學生,必須先把提問分成三個階段。
一是提問前,亦即學生接收了哪些可用於回應問題的資訊,包括先前的課程內容以及提問的敘述方式。對教師而言,這是傳遞設計的問題,也就是如何在有限時間內,盡量降低認知負荷、傳遞有用資訊,或說如何使學生在接收與理解上更有效率。
二是提問中,亦即學生如何理解問題的範圍與焦點,並據此而思考了哪些內容。對教師而言,這是提問設計的問題,也就是怎麼問才能讓學生更願意主動思考、思考更深更明確,最好是能引起某種「我真的在思考」(俗稱燒腦)的體驗。
三是提問後,亦即學生如何回應提問、表達自己的想法。對教師而言,這是回應設計的問題,也就是提供了哪些回應的媒介與模式,好讓學生在短時間內能夠輕鬆地熟悉,從而表達地更多元更深入。
講到這裡,有人可能會覺得,一個簡簡單單的問答,怎麼被我講得如此複雜?的確,問答本身可以快速又發人深省,但不是人人都能問答地快速又富含哲理,絕大部分人在絕大部分時候都做不到。
這主要是因為,時間、專注力與資訊量都是有限資源,如果問答雙方都超有意識、超有效率地運用它們,問答過程就可以很棒。但在教學現場,是教師必須喚起學生對提問的興趣、思考與表達,最理想的狀態是,所有人都能一同進行。
更直白地說,我們的提問式教學,不能只用在某些聰明反應快的學生身上,而應該讓各種類型的學生都能盡量參與。這就代表,提問前的資訊傳遞、提問中的問題焦點,與提問後的回應模式,都頗有設計與改良的空間。先說,要做到超級理想的確很難,我自己也不敢保證一定能每次都做得很好。但只要有這種設計與改善的思維,進步絕對是可能的。
事實上我認為,整個提問式教學的核心概念,不是提問也不是答案,而是「可觀察」。因為我們不僅想觀察學生的思考過程,也想觀察自己的教學成效,於是就有了「怎麼讓它可觀察」的問題。
據此,若想要有更明顯進步,首先就要讓問答具有更多可被我們觀察的媒介、形式與模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2會員
212內容數
用ChatGPT協助寫作,打造自家專屬的神隊友,提供標題、故事、對話、名言的好候選,蹦出未曾想過的好創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哲學開箱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最近比較熟的幾個學生,跟我說想讀哲學系,但不知自己是否適合,或說不知能對應到什麼出路。面對這類疑惑,我的應答有三個重點: 1.如果你覺得哲學有趣,自修自學的資源非常豐富,讀哲學系早已不是必要,甚至成本極高。 2.如果你想了解出路,就得先確定自己適合哪類工作,而後才能談哪些系有幫助、又如何有幫助。 3
預設特定成果的閱讀,比較能夠把知識轉換成長期思維。
強調速度或即效,確實就是吸引人們消費的最佳手段之一。
除了要有一套常態模式,更得有破解卡關點的技巧。
學生:我知道!那間醫院一定醫死很多人,所以葬儀社才會開在旁邊。
「朋友也會和我分享他的觀點,我們會各持己見、互相辯論,回過神時,一篇閱讀心得竟神奇的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一半了。」
最近比較熟的幾個學生,跟我說想讀哲學系,但不知自己是否適合,或說不知能對應到什麼出路。面對這類疑惑,我的應答有三個重點: 1.如果你覺得哲學有趣,自修自學的資源非常豐富,讀哲學系早已不是必要,甚至成本極高。 2.如果你想了解出路,就得先確定自己適合哪類工作,而後才能談哪些系有幫助、又如何有幫助。 3
預設特定成果的閱讀,比較能夠把知識轉換成長期思維。
強調速度或即效,確實就是吸引人們消費的最佳手段之一。
除了要有一套常態模式,更得有破解卡關點的技巧。
學生:我知道!那間醫院一定醫死很多人,所以葬儀社才會開在旁邊。
「朋友也會和我分享他的觀點,我們會各持己見、互相辯論,回過神時,一篇閱讀心得竟神奇的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一半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有一些老師上課喜歡侃侃而談,較少提問互動。 有一些老師喜歡問學生問題。 我就是喜歡問學生問題的那種,但這樣有時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學生上課亂回答問題! #導師的修煉 之 如何引導學生學習動機 課堂的主角是學生, 學生有沒有聽懂? 透過問答可以有效率的確認! 但如果學生"亂
Thumbnail
那麼,第一個問題來了: 大家不提問到底是 「不想提問」還是「不知道如何提問呢?」
課程心得-提問篇:1.提問是為了以終為始,確保目標一致,在適當的時機發揮PQ的共識精神。2.MVP(最小可供驗證之產出)探索共識及實際工作範例。
課程內容-提問篇:提問的四大目的,三大挑戰,有效提問的關鍵心態(以終為始,PQ-Ping Quotient),MVP最小可供驗證之產出。
還記得求學時期 班上總有想問問題 卻不敢主動向老師詢問的同學 對師長來說 主動詢問是好的 第一、可解決學生提出的疑惑之處 第二、對師長來說 可改善教學方式的空間 第三、可促進師生交流 第四、可提升學生發言的勇氣 第五、帶動班上的學習風氣 第六、師長間可相互交流及向上提案 (1)少
Thumbnail
如何提出好問題是一門藝術。提問者需要思考過,找過答案,提出具體、清晰的問題,而非過度開放式的問題。
面對學生在課堂上的情緒反應以及處理相關問題是老師工作中最棘手的部分。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位老師在處理學生考試行為時的經歷,以及她對自己處理方式的懷疑和反思。文章中提到了處理學生情緒的過程中,對自己的工作方式和學生接受度的進步,以及未來方向。
Thumbnail
用口語的話要跟別人說得清楚講得明白時,必須集中精神來思考,在這同時也代表正在將腦海中雜亂無章的想法系統化,若是聽的人表示有些聽不懂,那其實是表示自己對那部份的理解還不足,(也就是自己以為知道了,但可能並不是真正的了解),因為真正的明白,才有辦法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講解
Thumbnail
思考能力,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潛意識所沉潛的能力。是確實以自己的腦袋思考的能力,不是別人提供現成的答案,不是接受「標準答案」就好,而是思考出一個自己能接受,自己提出答案的能力。但是,這樣的孩子會不會不受老師歡迎?會不會被成人標上孩子在頂嘴的標籤? 如果是這樣,那
Thumbnail
假設有人問你「你吃飯了嗎?」「吃了」「吃什麼?」「吃便當」「買回來吃嗎?」像是這樣的對話,你應該有被逼問的感覺,那是因為你不知道對方聽了你的答案之後,在想什麼。就只有一直被問的煩躁感。 所以正確做法是要重複ㄧ遍對方答案,並適當回應想法,再提出下一個問題。 每個問題都應該建立在對前一個回答的理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有一些老師上課喜歡侃侃而談,較少提問互動。 有一些老師喜歡問學生問題。 我就是喜歡問學生問題的那種,但這樣有時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學生上課亂回答問題! #導師的修煉 之 如何引導學生學習動機 課堂的主角是學生, 學生有沒有聽懂? 透過問答可以有效率的確認! 但如果學生"亂
Thumbnail
那麼,第一個問題來了: 大家不提問到底是 「不想提問」還是「不知道如何提問呢?」
課程心得-提問篇:1.提問是為了以終為始,確保目標一致,在適當的時機發揮PQ的共識精神。2.MVP(最小可供驗證之產出)探索共識及實際工作範例。
課程內容-提問篇:提問的四大目的,三大挑戰,有效提問的關鍵心態(以終為始,PQ-Ping Quotient),MVP最小可供驗證之產出。
還記得求學時期 班上總有想問問題 卻不敢主動向老師詢問的同學 對師長來說 主動詢問是好的 第一、可解決學生提出的疑惑之處 第二、對師長來說 可改善教學方式的空間 第三、可促進師生交流 第四、可提升學生發言的勇氣 第五、帶動班上的學習風氣 第六、師長間可相互交流及向上提案 (1)少
Thumbnail
如何提出好問題是一門藝術。提問者需要思考過,找過答案,提出具體、清晰的問題,而非過度開放式的問題。
面對學生在課堂上的情緒反應以及處理相關問題是老師工作中最棘手的部分。這篇文章描述了一位老師在處理學生考試行為時的經歷,以及她對自己處理方式的懷疑和反思。文章中提到了處理學生情緒的過程中,對自己的工作方式和學生接受度的進步,以及未來方向。
Thumbnail
用口語的話要跟別人說得清楚講得明白時,必須集中精神來思考,在這同時也代表正在將腦海中雜亂無章的想法系統化,若是聽的人表示有些聽不懂,那其實是表示自己對那部份的理解還不足,(也就是自己以為知道了,但可能並不是真正的了解),因為真正的明白,才有辦法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講解
Thumbnail
思考能力,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潛意識所沉潛的能力。是確實以自己的腦袋思考的能力,不是別人提供現成的答案,不是接受「標準答案」就好,而是思考出一個自己能接受,自己提出答案的能力。但是,這樣的孩子會不會不受老師歡迎?會不會被成人標上孩子在頂嘴的標籤? 如果是這樣,那
Thumbnail
假設有人問你「你吃飯了嗎?」「吃了」「吃什麼?」「吃便當」「買回來吃嗎?」像是這樣的對話,你應該有被逼問的感覺,那是因為你不知道對方聽了你的答案之後,在想什麼。就只有一直被問的煩躁感。 所以正確做法是要重複ㄧ遍對方答案,並適當回應想法,再提出下一個問題。 每個問題都應該建立在對前一個回答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