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仁在2歲左右去上了三個月的奧福音樂課程,隨後又去試上了一些音樂課,每次上課老師們都會給孩子們蓋章集點,集滿換禮物等等獎勵,這是才藝班為了留住學生賺取荷包的方式之一,我想大家都心知肚明。平常也許我們在家也會用相同的獎懲方式來教育我們的孩子,然而這樣的方式真的是正確的嗎?
這陣子我發現,我們家仁會主動的去跟別人要禮物,要求別人送禮物給他,我左思右想,想不出這個行為形成原因,一直到昨天,他和弟弟在玩角色扮演的遊戲,仁是老師,他在教弟弟彈鋼琴,下課了,他突然說了一句,「好,有來上課可以送一台車哦! 」,然後轉向跟我說,「媽媽! 我剛剛有上課,你要送我什麼?」,我突然想到才藝班的獎勵方式兩者之間的關聯。
讚美與獎勵是一門很大的功課,孩子做了什麼事讓我們想讚賞他? 這件事是以我們大人自己個人的價值為主,還是以孩子的角度出發? 孩子的行為影響我什麼?讓我想去讚美他?
告訴孩子要乖,做個乖小孩,要聽話,要表現好,才會有禮物,才能買玩具。但孩子是否真正的了解?是否存在真心、自發性? 假使沒有了這些獎勵,那麼他們還願意做你心目中的乖孩子嗎??
至於何謂大人心中的乖孩子?又是另一個需要自我覺知的問題了。
同樣的,當才藝班使用了這個方式去利誘孩子上課,我們便會分不清楚孩子是真的有興趣,還是他為了想得到禮物才去上課?這個對於年齡愈小的孩子影響愈明顯。
在我們使用了這樣的方式,是不是不知不覺得去影響了孩子本身應該有的樣子?是不是不小心去阻礙了孩子冒險的勇氣?
讀完阿德勒的理論後,對於獎懲都會抱持著盡量小心的態度面對,深怕一個不小心會讓孩子活在別人的價值觀底下,太在意別人的眼光。
我們家很少獎勵、讚美孩子,可以說幾乎沒有,大多時候都是用謝謝的方式去回應孩子,但仁很常來跟我要讚賞,他就像那隻在身上插滿羽毛的烏鴉一樣,不停的說著「你看! 你看! 你看我很勵害! 」「我這樣有很棒嗎?」,我在思考的是孩子的自我價值感不足,所以他需要透過別人的讚賞來得到自我認同,那媽媽我的問題又來了....。
這個行為是怎麼產生的??
我在想,讚美是正面的,它的負向是懲罰,原本兩者都在一個平衡點上,但它隨著我們賦予的多寡產生落差。比方說,我不讚美我的孩子,但我時常指責(懲罰)他的行為,那麼孩子就會愈來愈沒自信,自我價值愈低,開始會想方法去尋求別人的認同,反之,從不懲罰孩子,不論好與壞皆讚美,那麼孩子是否會因此而變得高傲自滿呢?
讚美與懲罰一直都是我們家的功課,在我的成長環境中,大多只有懲罰,沒有讚美,只有「你只能這樣做」,沒有「我能不能這麼做」,面對這門功課,我在重新學習,學習用溝通與討論的方式,面對孩子的每一個行為,當他做了我認為很棒的事,我先問我自己,為什麼覺得棒?為什麼覺得好? 這樣做讓我感覺到了什麼? 透過自己先思考後再告訴孩子,我很開心,並且感謝他這麼做的原因。
至於懲罰,我還在思考,我們大人是否有權利去決定如何懲罰孩子? 假使不使用懲罰的方式,我們還有沒有別的方式是可以做的?這是另一個問題,可能再寫下去就太長了,先休息吧!!!
#教養在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