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行由品第一〉
前言:現在我們說到《六祖法寶壇經》〈行由品〉第一。行由,就是六祖大師行事的由來,修道的由來,得法的由來。他本是斬柴出身,砍柴的人;本來是不認字,是很粗魯的一個人,可是他能一聞即悟。現在這是講他的行為,和他得法的由來。這是壇經的第一品。
原文:
「時大師至寶林。韶州韋刺史名璩與官僚入山。請師出。於城中大梵寺講堂。為眾開緣說法。師陞座。刺史官僚三十餘人。儒宗學士三十餘人。僧尼道俗一千餘人。同時作禮。願聞法要。」
淺譯:
「時大師至寶林」:時,是當時,就是六祖大師那個時候;他到曹溪寶林山。「韶州韋刺史名璩」:韶州,現在叫韶關;刺史就是作官的,管那個地方的。那韶關刺史名字叫韋璩,
「與官僚入山」:與做官的和這一切的人。
來入山「請師出」:請六祖大師出山。
「於城中大梵寺講堂」:城中,就是韶關城裏。韶關城那時候,有個寺叫大梵寺,現在叫大鑑寺;就是因為六祖被封為大鑑禪師,所以虛老在那兒復興南華寺時,又整修這個大梵寺,就改名大鑑寺。在這個寺裏頭有個講堂,很寬闊的,可以容納幾千人。
「為眾開緣說法」:在這個時候,六祖大師,就給大家說法。
「師陞座」:六祖大師,陞了法座。
「刺史官僚三十餘人,儒宗學士三十餘人」:刺史官僚,有三十餘人,讀書的人和學士、秀才之類的,也有三十餘人。
「僧尼道俗一千餘人」:有比丘、比丘尼,又有老道士,又有俗人,有一千多人。
「同時作禮」:在這個時候,都向六祖大師頂禮。
「願聞法要」:都願意六祖大師,給他們宣說佛法的要略,這個要緊的地方。
以上摘自《六祖法寶壇經淺釋》上宣下化老和尚講述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行由品第一〉
前言:现在我们说到《六祖法宝坛经》〈行由品〉第一。行由,就是六祖大师行事的由来,修道的由来,得法的由来。他本是斩柴出身,砍柴的人;本来是不认字,是很粗鲁的一个人,可是他能一闻即悟。现在这是讲他的行为,和他得法的由来。这是坛经的第一品。
原文:
「时大师至宝林。韶州韦刺史名璩与官僚入山。请师出。于城中大梵寺讲堂。为众开缘说法。师陞座。刺史官僚三十馀人。儒宗学士三十馀人。僧尼道俗一千馀人。同时作礼。愿闻法要。」
浅译:
「时大师至宝林」:时,是当时,就是六祖大师那个时候;他到曹溪宝林山。「韶州韦刺史名璩」:韶州,现在叫韶关;刺史就是作官的,管那个地方的。那韶关刺史名字叫韦璩,
「与官僚入山」:与做官的和这一切的人。
来入山「请师出」:请六祖大师出山。
「于城中大梵寺讲堂」:城中,就是韶关城里。韶关城那时候,有个寺叫大梵寺,现在叫大鑑寺;就是因为六祖被封为大鑑禅师,所以虚老在那儿复兴南华寺时,又整修这个大梵寺,就改名大鑑寺。在这个寺里头有个讲堂,很宽阔的,可以容纳几千人。
「为众开缘说法」:在这个时候,六祖大师,就给大家说法。
「师陞座」:六祖大师,陞了法座。
「刺史官僚三十馀人,儒宗学士三十馀人」:刺史官僚,有三十馀人,读书的人和学士、秀才之类的,也有三十馀人。
「僧尼道俗一千馀人」:有比丘、比丘尼,又有老道士,又有俗人,有一千多人。
「同时作礼」:在这个时候,都向六祖大师顶礼。
「愿闻法要」:都愿意六祖大师,给他们宣说佛法的要略,这个要紧的地方。
以上摘自《六祖法宝坛经浅释》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