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道故事|消失的「六堵」.百福車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百福車站燈箱

前有五堵,後有七堵,那「六堵」呢?

先請大家看看這個車站燈箱,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個疑惑,前有五堵,後有七堵,那為什麼這裡不是六堵呢?
其實「六堵」並沒有消失,百福車站,就是「六堵」啦!在維基百科上甚至直接就說了,百福就是六堵的別稱,附近也有六堵科技園區,甚至附近的百福社區中就有一個六堵里。
至於為什麼這個車站要叫百福不叫六堵,我想或許是因為百福車站,本來就是為了附近的「百福社區」所設立的,且車站設立的位置比起六堵科技園區來說,更靠近百福社區,六堵里也是比較小的單位,所以覺得百福會是比較合適的稱呼吧,但從百福社區、六堵科技園區和六堵里,也可以看出在這個地區,六堵=百福。

消失的還不只「六堵」!

是否也有人好奇過,除了消失的「六堵」之外,台鐵有五堵、七堵,基隆也有八堵,「六堵」消失的問題解決了,那「五堵」之前的「堵」們又都去哪裡了?要回答「五堵」之前的「堵」們都去了哪裡這個問題,應該要問的是「堵」是什麼?

「堵」是什麼?

首先,我必須先說一下,我不是專業人士,所以我這邊只分享我找到的資料,並做自己的推論,如果有錯誤,或者忽略掉的部分,歡迎專業人士告知。
在研究台灣地名的第一本著作《台灣的地名研究》中,作者安倍明義認為「堵」就是土堆,是基於往昔防番所築的土垣命名。但透過古地圖中發現,這些「堵」們地域差距頗大,似乎沒有共同的關聯事件、人物可加以連結,所以後來這個說法常常被質疑,在《被誤解的台灣老地名》中,作者就不認同這個說法,作者認為「堵」應該是河曲上的小山,和客家的「肚」類似,「堵」可能是早年航行在基隆河上的水手們為計算航程、時間,以及作為航標識別,而加以命名的。

那五堵之前的「堵」在哪裡?

其實在古地圖上,還真的有五之前的「堵」的紀錄,四堵在現在的新北坪林,鄰近北勢溪,或許喜愛爬山健行的人會對四堵古道不陌生,他是淡蘭古道(淡水廳及噶瑪蘭廳之間道路)的分支之一,附近也有多條爬山健行的登山步道。
而三堵、二堵和頭堵都在宜蘭冬山鄉,鄰近冬山河,但就如《被誤解的台灣老地名》一書推論,這四個「堵」跟五堵等以「堵」的地名地區相差甚遠,也沒有其他佐證的資料,甚至在歷史紀錄上,四堵是最晚出現的,所以作者推論坪林的四堵、和宜蘭的三堵、二堵和頭堵,可能跟現在的幾個有「堵」為地名的「堵」們沒有太大的關係。
依照現在的位置,八堵、七堵、六堵、五堵都在基隆河上游,且依序排列,根據《被誤解的台灣老地名》一書中作者的推論,在基隆河五堵之後的下游處,早年應該還有四個以「堵」命名的地方,其特徵應該也是河曲上的小山,只是不知道為什麼在古地圖中無法找到。
而《大灣大員福爾摩沙》一書中,曾經提到一份清代的契約書中說某人得到「橫柯庄」,頭堵至二堵的土地作為遺產,比對這本書描述的就是現在的汐止地區,屬於基隆河流域,也讓《被誤解的台灣老地名》中作者的推論更有信服力了些。
綜合《被誤解的台灣老地名》和《大灣大員福爾摩沙》中的紀錄,以前基隆河流域應該是真的有頭堵到四堵,但不知道為什麼沒有被記錄在官方的地圖上,但卻在民間使用,也因為沒有官方的紀錄,所以地名也漸漸失傳了,唯一留下來的就只有五堵之後的「堵」們,但事實是不是這樣,就不得而知了。
以上的資料是我根據查到的資料作的推論,但至於真相如何,要相信誰,就交給大家了。

現在的百福車站

關於百福車站,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鐵路明明在地上,但車站卻被架的很高,一出閘門口,就有個高高的高架聯絡橋橫跨台五甲線,一路連通到對面,高架天橋是半開放的,我去的那天,天氣微陰,還有陣陣風吹來,加上旁邊的護欄還是半透明的,走在高架橋上,回頭就能看到百福車站的招牌!但有懼高症的人可能不會想靠近護欄旁邊吧!
百福車站的天橋
另外一出百福車站,就能看到一大片的機車停車區,停得滿滿都是,不難看出這裡應該是很多人通勤的車站。至於百福社區,我並沒有走進去。或許之後有機會會進去看看吧。
最後,讓大家從另外一個角度看百福車站的高架天橋,這是我在天橋下拍的角度,或許從這個角度,大家可以稍微理解為什麼我說有懼高症的人會不想走這個天橋。
百福車站和他的天橋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0會員
72內容數
這裡可能會聊聊教育議題 也可能會聊聊最近我蒐集到的故事 也可能會聊聊最近看到的書、電影或戲劇 不管是什麼主題,歡迎大家一起聊天討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Yawen 的其他內容
我不是鐵道迷,吸引我的是車站和他所處的地方、環境,還有屬於他的故事。 我想流傳車站和屬於車站的故事,這一篇是解釋這一切是從何而起,收集車站故事的WHY and HOW。
我不是鐵道迷,吸引我的是車站和他所處的地方、環境,還有屬於他的故事。 我想流傳車站和屬於車站的故事,這一篇是解釋這一切是從何而起,收集車站故事的WHY and HOW。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為了一碗80元的什錦湯麵,在這暑期熾熱的午後,我從台北市中心出發,搭乘火車去四腳亭,一個北迴鐵路上的小地方,去追尋我心目中完美的什錦湯麵。 從七堵站以後便是北迴鐵路的起點。七堵—八堵—暖暖—四腳亭。這裡是北迴鐵路的第四站,小時候往返花蓮時覺得「四腳亭」是北迴鐵路裡面站名最奇怪的一站,卻從來沒有
Thumbnail
從縱貫線八堵站至蘇澳的宜蘭線鐵路將在今年迎來通車百週年!過去往來宜蘭得穿越數個隧道,讓「丟丟銅仔」為旅行伴奏。但因應北迴線開通而展開路線改善工程,宜蘭線從地方鐵道升級為幹線鐵道的過程中不少舊隧道就此荒廢,列車電氣化與空調化也讓乘客再也感受不到從隧道間落下的水滴。那些荒廢的隧道去哪了?
Thumbnail
拍攝於2018年左右,現已消失,以前每次要去大潤發、迪卡農搭火車到鳳山車站總是要穿過這個地下道,一開始看到入口處很多塗鴉又昏暗的樣子實在不太敢進去,不過鐵路地下化後,都已經成為了歷史。
Thumbnail
宜蘭線北段工程通車至猴硐後,終於來到了計畫中最為險峻的三貂嶺。將基隆河與雙溪流域分隔開來的三貂嶺,早從清代便是往返台北與宜蘭的必經之路,但在過去得要花費數小時才能徒步翻越。三貂嶺隧道在工程計畫中接續在猴硐至三貂嶺的第四工區後,再度由大倉組承包下這個宜蘭線上數一數二的大工程。
台灣建設進程,一直是大家熱烈討論的話題。 如從臺北捷運到新北三鶯線的興建, 進度如何,深受民眾關注。   讓我先抱怨台灣建設龜速!   ▌轉型發展,環境首當其衝 記得民國77年時,臺北捷運木柵線、淡水線、新店線、中和線、南港線及板橋線共6條路線幾乎同時動工興建,號稱「六線齊發」,同時也
Thumbnail
從縱貫線八堵站至蘇澳的宜蘭線鐵路將在今年迎來通車百週年!過去往來宜蘭得穿越數個隧道,讓「丟丟銅仔」為旅行伴奏。但因應北迴線開通而展開路線改善工程,宜蘭線從地方鐵道升級為幹線鐵道的過程中不少舊隧道就此荒廢,列車電氣化與空調化也讓乘客再也感受不到從隧道間落下的水滴。那些荒廢的隧道去哪了?這次的宜蘭線舊線
Thumbnail
從縱貫線八堵站分歧至蘇澳的宜蘭線鐵路將在今年迎來通車百週年!宜蘭線過去因複雜的地形導致運轉效率低落,臺鐵便在1970-1980年代陸續展開路線截彎取直與雙線化工程。但日本時代留下的部分土木構造卻沒有因此消失,仍等待的冒險者前來發掘......。
Thumbnail
台中火車站整建成新站之後,每逢假日,「鐵鹿大街」往往吸引大批人潮前來遊逛。台中火車站的「鐵鹿大街」實際上就是「車站型商場」;包括新站上下兩個樓層。鐵路局為這個商場規劃了美食街、主題餐廳、伴手禮和便利商店等,並招聚數十家商家進駐 。 它的名稱刻意採取「鐵路」的諧音,期待著「鐵道文化」的傳承。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為了一碗80元的什錦湯麵,在這暑期熾熱的午後,我從台北市中心出發,搭乘火車去四腳亭,一個北迴鐵路上的小地方,去追尋我心目中完美的什錦湯麵。 從七堵站以後便是北迴鐵路的起點。七堵—八堵—暖暖—四腳亭。這裡是北迴鐵路的第四站,小時候往返花蓮時覺得「四腳亭」是北迴鐵路裡面站名最奇怪的一站,卻從來沒有
Thumbnail
從縱貫線八堵站至蘇澳的宜蘭線鐵路將在今年迎來通車百週年!過去往來宜蘭得穿越數個隧道,讓「丟丟銅仔」為旅行伴奏。但因應北迴線開通而展開路線改善工程,宜蘭線從地方鐵道升級為幹線鐵道的過程中不少舊隧道就此荒廢,列車電氣化與空調化也讓乘客再也感受不到從隧道間落下的水滴。那些荒廢的隧道去哪了?
Thumbnail
拍攝於2018年左右,現已消失,以前每次要去大潤發、迪卡農搭火車到鳳山車站總是要穿過這個地下道,一開始看到入口處很多塗鴉又昏暗的樣子實在不太敢進去,不過鐵路地下化後,都已經成為了歷史。
Thumbnail
宜蘭線北段工程通車至猴硐後,終於來到了計畫中最為險峻的三貂嶺。將基隆河與雙溪流域分隔開來的三貂嶺,早從清代便是往返台北與宜蘭的必經之路,但在過去得要花費數小時才能徒步翻越。三貂嶺隧道在工程計畫中接續在猴硐至三貂嶺的第四工區後,再度由大倉組承包下這個宜蘭線上數一數二的大工程。
台灣建設進程,一直是大家熱烈討論的話題。 如從臺北捷運到新北三鶯線的興建, 進度如何,深受民眾關注。   讓我先抱怨台灣建設龜速!   ▌轉型發展,環境首當其衝 記得民國77年時,臺北捷運木柵線、淡水線、新店線、中和線、南港線及板橋線共6條路線幾乎同時動工興建,號稱「六線齊發」,同時也
Thumbnail
從縱貫線八堵站至蘇澳的宜蘭線鐵路將在今年迎來通車百週年!過去往來宜蘭得穿越數個隧道,讓「丟丟銅仔」為旅行伴奏。但因應北迴線開通而展開路線改善工程,宜蘭線從地方鐵道升級為幹線鐵道的過程中不少舊隧道就此荒廢,列車電氣化與空調化也讓乘客再也感受不到從隧道間落下的水滴。那些荒廢的隧道去哪了?這次的宜蘭線舊線
Thumbnail
從縱貫線八堵站分歧至蘇澳的宜蘭線鐵路將在今年迎來通車百週年!宜蘭線過去因複雜的地形導致運轉效率低落,臺鐵便在1970-1980年代陸續展開路線截彎取直與雙線化工程。但日本時代留下的部分土木構造卻沒有因此消失,仍等待的冒險者前來發掘......。
Thumbnail
台中火車站整建成新站之後,每逢假日,「鐵鹿大街」往往吸引大批人潮前來遊逛。台中火車站的「鐵鹿大街」實際上就是「車站型商場」;包括新站上下兩個樓層。鐵路局為這個商場規劃了美食街、主題餐廳、伴手禮和便利商店等,並招聚數十家商家進駐 。 它的名稱刻意採取「鐵路」的諧音,期待著「鐵道文化」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