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待久了,不免多少會重新被媒體給包圍。儘管已經把家裡的第四台在多年前狠心退訂,並幫阿娘重新打造觀影習慣,但是每天跟她兩人在餐桌上對影成三人總還是會想要來點背景聲音,於是最無腦的方式還是 YouTube 打開新聞台直播隨便放。
想不到放出了很多感觸...
首先是一面倒的幫當政者搖旗吶喊,這現象只有程度的差異沒有立場的區別。換句話說就是只有深色不偽裝赤裸裸的搖旗吶喊 - 對對對,不管做什麼都對,亦或是猶抱琵琶半遮面小心翼翼的以為還是公正立場但只要細想都還是知道意圖是什麼。而這情形適用於所有跟施政高、中、低度相關的所有事件。為的是什麼?當然是既得利益者心態希望能「保護」好自己的成就呀!
好,那非政治相關類呢?
那更簡單了:只要可以被廣大的「多數」人在「情感上」支持,那就是立場。於是我們不斷看到了民粹的決定結果在放送選擇上被推出來,可想見當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也一樣若有似無的配著新聞吃飯喝咖啡時,就輕鬆的情緒上被牽引,跟著所謂的多數人的方向站隊。為什麼?
「因為工作與生活已經那麼煩了,我為什麼還要為了這些事件去多花腦筋思考呀?」
所以看到2020年4月的幾個議題都是這樣被處理的,無論是指揮中心的任何決定(只要是人做的決定怎麼可能都是正確沒有疏漏?),海軍敦睦艦隊的感染事件,藝人羅志祥的分手大擂台(江湖人稱豬羊變色?),到台北市的錢櫃大火與台鐵殺人事件一審判決。
難道大家自滿的「自由民主價值」就是簡單的「多數暴力」而不容許專業判斷後的結果作為辯證的反方思考聲音存在?
自己在此次疫情發生後,按照計劃還回到蓉城待了四週,當時正當疫情混沌且各地方政策都在各自摸索的狀態,為了安定當時仍健在的團隊與想找到一個科學點的解釋,所以開始更有意識的大量吸收更多領域的知識。關於「群體決策」的這種現象,也就是上面我們似懂非懂的「民粹」詞藻,其實在心理學中都可以參見 - “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作者:(法)古斯塔夫.勒龐” (The Crowd A Study Of The Popular Mind,Gustave Le Bon)。其實是一本不那麼友善的書,我讀了三個月還是進度22%,緩慢至極。不過其中論述的要點之一就是歷史上只要是眾人共同做的決定與意見,經過時間的驗證後,最後都是不那麼好的選擇。
原本我想說這樣的現象,體現在高度集中權力的體系中會被制度給放大,想不到回到家裡才發現即使這樣的現象一樣會出現在媒體高度發達的地方!有心人士或是當局更能透徹這樣的現象,或稱為詭計,運用在自己想遂行的目標上,一點一滴的在思想上滲透群眾。想了一想更是恐怖呀!?
所以看了一集 YouTube,節目中主持人也因為不斷被網民攻擊沒做好防疫、沒說對政治正確的話語...等,反而(有點)矯枉過正的一直強調自己有做好。這不也是因為網路的暴力導致反而失去自己本質的一種悲哀嗎?(但是節目還是製作有水準,內容算是剪輯精采有趣,唯一就是這些沒意義的「特別解釋」,令人想嘆氣~)
所以面對網路暴力這現象,你決定要覺醒了嗎?
思考可以不多深入的用「感覺、直覺」去決定然後往往被牽著鼻子走,也可以在發生被帶著走之後重新冷靜下來咀嚼一下想想是不是哪裡不太對,重新建立自己的知識關於價值取向,讓自己可以真正練習「獨立思考」,而不是跟著群眾一起「烏合之眾」的喊「我也是獨立思考公正立場」,但心裡根本就偷懶跟著主流民意決策了~
〔點一下下方的Like拍拍手順便刺激一下手掌,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