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與思想」:紀念余英時教授最好的方式,就是努力讀懂他的著作(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圖片取自kobo網站,請大家支持電子書
余英時教授可說是繼胡適、錢穆之後,最具影響力的當代中國思想史學者,但是說來慚愧,我雖然喜歡歷史,但是卻一直怕讀不懂而不敢碰余教授的著作。隨著余教授於今年八月辭世,在傳統蓋棺論定的習慣下,讚揚他的人、以及咒罵他的人紛紛冒出頭來,讀了幾篇網路文章之後,心得如下:許多讚揚他的人以及咒罵他的人都不曾認真的去讀他費盡心思完成的著作,大家只是根據自己的政治立場、不知道從哪裏來的偏見,跟風式的發表制式的評論(請參考綠藍紅媒立場顯明的報導)。為了更清楚的了解余教授的學思歷程,我決定好好的讀一本余教授的著作來紀念這位當代大儒,首選就是這本的「歷史與思想」。余教授在自序中這樣說:
為了照顧到一般讀者的興趣,選在這部集子裡面的文字大體上都屬於通論的性質,凡屬專門性、考證性的東西都沒有收進去。所以這部選集的對象並不是專治歷史與思想的學者,而是關心歷史和思想問題的一般知識分子。…(自序)
看到這裏大家應該可以鬆口氣了,「歷史與思想」的目標讀者並不是專業的學者,而是一般普羅大眾,對於想深入了解余教授的讀者可以趕快去買這本書了,紙本書和電子書都還買得到。他的自序還有提到一個重點:
這部文集基本上是從一個知識分子(intellectual)的立場上寫成的,所以它不能被看作一個專業史學家(professional historian)的專門著作,雖則我的專業訓練處處影響著我的知識分子的觀點。…一個知識分子必須具有超越一己利害得失的精神;他在自己所學所思的專門基礎上發展出一種對國家、社會、文化的時代關切感。這是一種近乎宗教信持的精神。用中國的標準來說,具備了類似「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才是知識分子…(自序)
就是因為這樣的自我期許,余教授一直不吝於批評時政,除了堅定的反共立場之外,他還公開支持台灣的黨外運動、太陽花學運、以及香港的反送中運動,這也是他招致批評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雖然中國亟力爭取他「返鄉」,但是他至死都不願意像其他從反共轉向挺共的學者那樣,大力讚揚中國的進步及前途無量。關於這點,他有非常明確的立場:
我們目前所處的是一個決定論思想得勢的時代。在共產世界裡,唯物主義的決定論當然是思想的正統;在所謂自由世界裡,則有各式各樣的行為主義的決定論在大行其道。在決定論瀰漫的思想空氣中,人們往往看不到思想在歷史進程中的能動性…正是這種思想籠罩之下,才產生了所謂「歷史潮流不可抗拒」的這種怪論…而所謂「歷史潮流不可抗拒」也是唯物主義決定論者故意把他們自己的思想和願望化身為「歷史潮流」,以瓦解一切與他們持論不同者的奮門意志。有人說:「所謂不可抗拒者往往祇是沒有去抗拒而已」(”The irresistible is often only that which is not resisted.”)我們對於「歷史潮流不可抗拒」之說正應作如是觀。所以,追究到最後,祇有不去抗拒或抗拒而不得其道的「歷史潮流」才是所謂「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當希特勒的納粹運動如日中天之際,它看起來不正是一種「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嗎? (自序)
在2021年的今天,因為中國的高速發展造成「歷史潮流不可抗拒」的氛圍,讓很多人開始接受中國的「大外宣」,以「中國一定會成世界強權」的前提來支持中國,但是早在本書出版的1976年,余教授就已經闡明這是「唯物主義決定論者故意把他們自己的思想和願望化身為『歷史潮流』」,是絕對不應該接受的錯誤想法。他還進一步的強調在歷史進程中人的自主性:
正由於思想可以創造歷史,並且實際上也一直是歷史進程中的一股重要的原動力,所以人對於歷史是必須負責的;而且越是在歷史發展中間據著樞紐地位的個人,其責任也就越重大。決定論的分析祇能開脫個人所不應負責的部分,但絕不能解除其一切應負的責任。
在這麼多年之後,身為重量級的學者,余英時教授也了解自己是「歷史發展中間據著樞紐地位的個人」,必須對歷史負責,所以即使是在中國國家實力突飛猛晉的今天,他還是根據自己來自歷史研究的結論,繼續對中國投下反對票。在本書中,余教授還有許多因研究中國歷史而得到的結論在支持他的論點,我就留到下一次繼續介紹。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除了自創內容之外,也讓我們用J Premium來打群架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扼殺下一代的閱讀興趣以及閱讀品味,就是在扼殺我們自己引以為傲的精彩多元文化,堅持高中文言文比例的家長們請三思
人的一生不可避免的就是一部衰亡史,在衰亡的過程中創造價值,是人生中最矛盾也最有趣的使命
「女性主義本來就不只是在拯救女性」這個觀念是以前上課時聽到的,「俗女養成記」也巧妙的運用了這個觀念來塑造嘉玲爸這個角色
福澤諭吉不只是萬元大鈔上的人物,他的人生奮門史才是超越金錢、最精彩的寶藏
父親節想到關於爸爸的點點滴滴…
處於在這個全球化的世界,在重新溫習二千多年前的老子道家哲學之後,發現了「無為」為「躺平」之母,特別寫這篇文章來記錄我的發現
扼殺下一代的閱讀興趣以及閱讀品味,就是在扼殺我們自己引以為傲的精彩多元文化,堅持高中文言文比例的家長們請三思
人的一生不可避免的就是一部衰亡史,在衰亡的過程中創造價值,是人生中最矛盾也最有趣的使命
「女性主義本來就不只是在拯救女性」這個觀念是以前上課時聽到的,「俗女養成記」也巧妙的運用了這個觀念來塑造嘉玲爸這個角色
福澤諭吉不只是萬元大鈔上的人物,他的人生奮門史才是超越金錢、最精彩的寶藏
父親節想到關於爸爸的點點滴滴…
處於在這個全球化的世界,在重新溫習二千多年前的老子道家哲學之後,發現了「無為」為「躺平」之母,特別寫這篇文章來記錄我的發現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思想史/哲學史是一門很特別的科目,跟其他科目比較,算是考題比較明確的。如果好好準備,高分其實不太困難。 筆者當初對於思想史特別有興趣,幾乎各種思想史課本都有讀過一次,覺得有些書雖然寫得不錯,但是對於考試幫助不大;畢竟,考試是要你短時間輸出,而非做研究般慢慢推理,讀好一本書,遠比你多讀很多本重要。以
Thumbnail
  「最危險的不自由就是我們體驗為自由的不自由」,齊澤克認為哲學能夠作為日常生活裡一個重要的「中斷」,讓我們產生疑惑,從而停下手邊的事情,進行關於存在的思考。而這一連串對於思考、對於自由、對於哲學的討論的開端,齊澤克選擇從幾年前一件中國網路上的熱搜話題開始。齊澤克稱其為:「在中國的一個奇蹟」。
Thumbnail
早上,在公園散步。 邊散步邊胡思亂想。 突然想起很久以前讀過的一篇文章“深慮論”。 正好今天到公園散步,帶著手機。 就用手機,上網查一下,很容易就查到這篇文章。 現在有手機,查詢資料真方便。 這篇文章作者是明代的方孝孺,是他早年的文章。 在明太祖洪武七年(西元1374年)寫的。
這本《博學者與他們的時代》是我近來讀到最精鍊的、目標明確、廣泛的蒐集並列舉具代表性的資料的研究著作之一。本書開頭就說得很清晰:作者柏克的目標不是要蒐集盡歷史上每一個或大多數的「博學者」的故事;而是要把目光聚焦在「時代」:什麼樣的時代氛圍,什麼樣的環境,有利於孕育出「博學者」的存在?
Thumbnail
大師的著作總有股魅力,即使現今有許許多多新穎的著作問世,但這本1985年出版的《萬曆十五年》仍歷久不衰,不僅被認為分析明朝乃至中國政治體制最有力的著作,更比許多歷史專著饒富故事趣味以及可讀性。 看劇的時候,總覺得皇帝擁有決定一切的無上權力。然而,萬曆皇帝卻不是如此,他的頭上籠罩著一個徘徊不去的幽靈
許倬雲先生從大歷史的角度論述「華夏」,這個在哈拉瑞眼中的「互為主體的真實」究竟是什麼?去繁就簡的論述裡仍可辨認出字裡行間對大中國華夏共同體以及儒家思想濃濃的情懷。
  當然,我們不能消抹掉歷史,不能消抹掉那些確實發生過、甚至仍在發生的苦痛。但我們可以不去把它納入所謂的歷史進程當中。我們需要嚴格地去指出,那些事情不是我們通往更好世界的必經之路。沒有人應該要為了更好的世界被以那樣的方式犧牲。大屠殺不可能--或者說不可以在歷史裡面得到證成/稱義。
Thumbnail
在閱讀完胡昌智博士的《歷史知識與社會變遷》的第一個章節後,深感胡博士在章節末尾對1980年代台灣(中華民國)歷史教育的思慮是非常當下也非常發人省思的。
一般人不會知道失去「學術自由」有多可悲⋯⋯
Thumbnail
《我的知識之路》是效益主義大師約翰.彌爾的親筆自傳。第一次知道他是因為讀了《Justice》這本書(中譯:正義,一場思辨之旅)。那時的我對哲學、社會學都幾無涉略,對邊沁、彌爾等人的效益主義想法印象相當深。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思想史/哲學史是一門很特別的科目,跟其他科目比較,算是考題比較明確的。如果好好準備,高分其實不太困難。 筆者當初對於思想史特別有興趣,幾乎各種思想史課本都有讀過一次,覺得有些書雖然寫得不錯,但是對於考試幫助不大;畢竟,考試是要你短時間輸出,而非做研究般慢慢推理,讀好一本書,遠比你多讀很多本重要。以
Thumbnail
  「最危險的不自由就是我們體驗為自由的不自由」,齊澤克認為哲學能夠作為日常生活裡一個重要的「中斷」,讓我們產生疑惑,從而停下手邊的事情,進行關於存在的思考。而這一連串對於思考、對於自由、對於哲學的討論的開端,齊澤克選擇從幾年前一件中國網路上的熱搜話題開始。齊澤克稱其為:「在中國的一個奇蹟」。
Thumbnail
早上,在公園散步。 邊散步邊胡思亂想。 突然想起很久以前讀過的一篇文章“深慮論”。 正好今天到公園散步,帶著手機。 就用手機,上網查一下,很容易就查到這篇文章。 現在有手機,查詢資料真方便。 這篇文章作者是明代的方孝孺,是他早年的文章。 在明太祖洪武七年(西元1374年)寫的。
這本《博學者與他們的時代》是我近來讀到最精鍊的、目標明確、廣泛的蒐集並列舉具代表性的資料的研究著作之一。本書開頭就說得很清晰:作者柏克的目標不是要蒐集盡歷史上每一個或大多數的「博學者」的故事;而是要把目光聚焦在「時代」:什麼樣的時代氛圍,什麼樣的環境,有利於孕育出「博學者」的存在?
Thumbnail
大師的著作總有股魅力,即使現今有許許多多新穎的著作問世,但這本1985年出版的《萬曆十五年》仍歷久不衰,不僅被認為分析明朝乃至中國政治體制最有力的著作,更比許多歷史專著饒富故事趣味以及可讀性。 看劇的時候,總覺得皇帝擁有決定一切的無上權力。然而,萬曆皇帝卻不是如此,他的頭上籠罩著一個徘徊不去的幽靈
許倬雲先生從大歷史的角度論述「華夏」,這個在哈拉瑞眼中的「互為主體的真實」究竟是什麼?去繁就簡的論述裡仍可辨認出字裡行間對大中國華夏共同體以及儒家思想濃濃的情懷。
  當然,我們不能消抹掉歷史,不能消抹掉那些確實發生過、甚至仍在發生的苦痛。但我們可以不去把它納入所謂的歷史進程當中。我們需要嚴格地去指出,那些事情不是我們通往更好世界的必經之路。沒有人應該要為了更好的世界被以那樣的方式犧牲。大屠殺不可能--或者說不可以在歷史裡面得到證成/稱義。
Thumbnail
在閱讀完胡昌智博士的《歷史知識與社會變遷》的第一個章節後,深感胡博士在章節末尾對1980年代台灣(中華民國)歷史教育的思慮是非常當下也非常發人省思的。
一般人不會知道失去「學術自由」有多可悲⋯⋯
Thumbnail
《我的知識之路》是效益主義大師約翰.彌爾的親筆自傳。第一次知道他是因為讀了《Justice》這本書(中譯:正義,一場思辨之旅)。那時的我對哲學、社會學都幾無涉略,對邊沁、彌爾等人的效益主義想法印象相當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