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在 20 到 30 歲之間,都有可能會經歷一段迷茫期,這段時期大致是從大學橫跨到出社會。可能是從選填科系開始,不知道自己選的科系是不是社會主流,到真正踏入職場,不確定工作內容符不符合自己的需求或興趣、不知道自己選擇的工作有沒有前景……。
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好好利用這段時間去探索、訂下自己人生想要走的路。其中,有 4 件事情特別關鍵:
1. 認清自己擅長的事,邁向精通之路
我很認同一句話: 「找一件你喜歡做的事,等於一輩子都不用工作。」 這意味著,你必須先摸索出自己喜歡做什麼事,再找一個可以做這件事的工作。如此一來,在工作的日子裡,你就可以做著自己喜歡的事,工作起來就會比較開心,也不覺得自己是在工作了。
但除了找出自己喜歡做的事,也要找出自己擅長的事。所謂「擅長」,是你可以花比別人更少的精力、卻能做的比別人更好的事。
在 30 歲前找到它,就可以用接下來的時間精通、累積更多能力。不是說過了 30 歲,人生就不能重來,但 20 到 30 歲的這段時間,是一個能讓你好好了解自己、發現自己擅長什麼的時段。
我覺得沒有一個方法或公式可以讓你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但「多方嘗試」至少可以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
在學生時期,你可以每一年都去相關產業實習,不只有助於判斷自己是否適合這個產業,也可以從中觀察該公司的文化。因為實習不同於正職,沒有績效的壓力,就算最終沒有踏入該產業或該公司,多認識一些職場前輩,在未來面對任何決定時,都會多一個資源可參考。
2. 照顧自己、栽培興趣,累積生活能力
我在 20 幾歲時瘋狂地工作,沒有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那幾年我大概胖了快 20 公斤,30 歲那年更因為生病動了場手術。回想起來,我認為 30 歲前的確該打拚、找方向,但不能忘記照顧自己的健康,更別忘了陪伴家人,因為很多事情只要錯過了,就永遠錯過了。我父親就是在那段時間過世的,那時候我都忙著工作,沒有花太多時間跟爸爸相處。如果可以時間重來,我希望那時候自己可以兼顧工作與家人。
而且,再忙也要騰出時間做你喜歡的事。 如果生活只有工作,你的喜怒哀樂就會被工作牽著走。在忙碌之餘,也要繼續栽培那些你喜歡做的事,因為這些都會幫助你人生更多元、美好,在壓力大的時候,這些事物都能帶給你快樂、支撐下去的力量。
3. 學會面對錯誤和挫折
你沒辦法保證自己的人生會一直順遂,必須練就面對人生考驗與挫折的勇氣,在未來才可以承擔更多責任。
年輕時我曾把報告裡的數據弄錯,當時我為此失眠好幾天,最終決定向主管坦承自己的過錯。結果那個讓我覺得天要塌下來的錯,主管卻認為沒什麼大不了,只要我有從中學習到什麼就好。
經過幾次這樣的挫敗後,你會發現自己的舒適圈擴大了。當舒適圈愈大,你對挫折跟失敗的容忍度就愈大。而且你會發現,遇到問題積極地解決,比起逃避或掩蓋,可能會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
除了從失敗中鍛鍊承受挫折的能力,不斷學習新技能也是幫助抗壓的方法之一。 當你知道的東西愈多,就能更有智慧地面對一些事情。拓展人脈也是,當你認識愈多人,遇到問題的心理壓力就會愈小,因為你知道身旁是有人可以諮詢的。
4. 別再孤軍作戰,每個人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
你可能認為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可以了,但進入職場愈久,你愈會察覺沒辦法孤軍作戰,一定要跟團隊或群體合作。
許多人會覺得自己的老闆沒能力,或是認為同事只會扯後腿,但其實每個你接觸的人,都會有值得讓你學習的地方,只是你願不願意敞開心胸,去發現每個人的好。
而且,這些你討厭的人,只是你職涯中一個需要共事的人。在未來,你還會遇到各式各樣需要共事的人,所以你必須懂得如何跟不同的人磨合、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