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Day 9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NLP假設前提-一個選擇沒有選擇;兩個選擇左右為難;三個以上的選擇才有選擇

相信各位讀者看到這一次的主題,肯定覺得繞口吧。今天這一篇文章的主題是來自早上通勤去上班時,習慣聽Podcast主題性的節目。然而,裡面的主持人唸了一則來自聽眾的問題。

內容是:我今年xxxx歲,身邊的朋友都有EMBA的學位,所以,我在思考該不該出國唸EMBA呢?

當然,針對這位聽眾的背景我也在此不再多加贅述。然而,讓我感到驚豔的是主持人的問題拆解方式,就和今天的標題類似。

主持人問:我們將”我、該不該、出國、唸EMBA”分別拆為四組名詞並一一思考。

首先:針對”我”。主持人問:難道只有你一個人出國去唸書嗎?請問你的另外一半有沒有可能和你一起去呢?你一定要留在中國/台灣生孩子嗎?有沒有可能是你到國外念書的時候,你也可以生孩子呢?

  1. 自己出國唸書?
  2. 老公/男朋友跟著一起出國唸書?
  3. 若有生育計畫,一定要在母國生嗎?國外念書時,生孩子方式也是一個方法

接著,”該不該”。這一句”該不該”就是含義著Yes or No。這讓人在決策上,感到非常的為難和痛苦,因為擔心若選錯了,後續就會不斷地後悔和責備自己的不小心。甚至要花更多時間去重新思考要如何彌補自己的錯誤決定。

因此,與其給自己二種選擇,倒不如思考”為什麼”你要做這一件事情?你的思考初衷又是什麼?

緊接著,談到”出國”。主持人又問:為什麼你想出國唸EMBA呢?若是想體驗國外的生活,那麼安排中長期的Long stay方法,可以接受嗎?若是想多拿一組學位,讓自己職涯上更上一層樓。則,可以思考你要去哪一個國家呢?你要唸哪一個科系/學位呢?自己母國的學位有考慮嗎?鄰國的EMBA學位,你也有考慮嗎?

最後,對於"EMBA"這一個議題,主持人提問:為什麼你是想要唸EMBA呢?如果是為了增加薪水,則換工作這條道路是否有想過呢?一定要去唸某一國家學校的EMBA,它在你鄰近的國家有分校,你是否考慮呢?

我聽到這邊,我就想到NLP的假設前提,凡事必有至少三種解決方法﹝There are at least three solutions to every situation﹞。

每件事情都可以有許多不同的解決方案,但前提是:我們必須要有一個開放的心。如果思想封閉,平時聽不進其它的看法、從不參考其它意見,就不可能做到當事情發生時,能立刻想到多於一個解決方案。

當我們知道這些方案時,還需要培養勇於抉擇的眼光。不然的話,選擇太多又沒有抉擇的勇氣反會舉棋不定,優柔寡斷。平時能多參考不同的意見,多學習不同的處事方式,當處理事情的時候才能做到靈活應變。

最後,若你曾經也遇到只有二組選擇的決策難題時,真的建議你好好的靜下心,想想你的初衷”Why",多聽聽和你不同背景的朋友給予的建議,開放心胸接受這些意見。說不定,你會找到意想不到的最佳解法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Renee in Wonderland的沙龍
7會員
14內容數
2022/04/10
原生家庭木馬快篩-章節二 : 金錢/ 工作/天賦興趣篇
2022/04/10
原生家庭木馬快篩-章節二 : 金錢/ 工作/天賦興趣篇
2020/10/28
日更-Day 10 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2020/10/28
日更-Day 10 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如果你發現自己不快樂、現在的生活不是你要的,你會做什麼打算? 從小,幾乎沒有人教我們「為自己做決定」。 重要的事,幾乎都已經有人幫我們選擇了。 包括,讀哪個小學、讀什麼科目、什麼時間要做什麼、連下課後週末的行程,也幾乎都讓別人安排好了。 到頭來,我們不懂得怎麼為自己做決定! 長大之後,選擇科系,問師
Thumbnail
如果你發現自己不快樂、現在的生活不是你要的,你會做什麼打算? 從小,幾乎沒有人教我們「為自己做決定」。 重要的事,幾乎都已經有人幫我們選擇了。 包括,讀哪個小學、讀什麼科目、什麼時間要做什麼、連下課後週末的行程,也幾乎都讓別人安排好了。 到頭來,我們不懂得怎麼為自己做決定! 長大之後,選擇科系,問師
Thumbnail
雖然在這篇文章開始前,我誠心地認為每個人最需要聽的是:自己的意見,但是有些人可能在面臨內在非常混亂或者重大抉擇,內在無法平靜到能夠聽見內在真正渴望體驗的方向。這時候你可能會尋求一些「外在」的意見。此時或許可以問問自己當你去做哪個選擇會讓你的心感到更加開闊?
Thumbnail
雖然在這篇文章開始前,我誠心地認為每個人最需要聽的是:自己的意見,但是有些人可能在面臨內在非常混亂或者重大抉擇,內在無法平靜到能夠聽見內在真正渴望體驗的方向。這時候你可能會尋求一些「外在」的意見。此時或許可以問問自己當你去做哪個選擇會讓你的心感到更加開闊?
Thumbnail
前陣子和朋友在聊天,被問到未來A和B的選擇。「如果選擇B,會不會後悔?」 A與B其實都是非常想要去試的,以前面對這樣的抉擇,會陷入很深的焦慮、在腦 袋裡排列各種可能,但實際形成一種阻礙,我越想,這兩個選擇好像都正在遠離著。 而這次面對這樣的提問,我在心中浮現的是,會很難抉擇、會有點選不出來,但我 會
Thumbnail
前陣子和朋友在聊天,被問到未來A和B的選擇。「如果選擇B,會不會後悔?」 A與B其實都是非常想要去試的,以前面對這樣的抉擇,會陷入很深的焦慮、在腦 袋裡排列各種可能,但實際形成一種阻礙,我越想,這兩個選擇好像都正在遠離著。 而這次面對這樣的提問,我在心中浮現的是,會很難抉擇、會有點選不出來,但我 會
Thumbnail
生命是完全的自由,它的座右銘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也就是這樣很好,那樣也很好。而不是“只能這樣,不能那樣”,或者“這樣不好,那樣才好”......
Thumbnail
生命是完全的自由,它的座右銘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也就是這樣很好,那樣也很好。而不是“只能這樣,不能那樣”,或者“這樣不好,那樣才好”......
Thumbnail
我們時常說的別無選擇 其實不是沒有選擇,而是沒那麼理想的選擇。 我時常在朋友圈裡擔任傾聽者的角色,長期統整下來,我發覺大多數人埋怨的事情其實不外乎就這兩種分類:人際關係、錢。 加上前陣子炸出衛福部醫福會執行長外遇的新聞,我與朋友開啟了討論,到底有沒有自己別無選擇的這個說法?畢竟許多人面臨外遇,都會
Thumbnail
我們時常說的別無選擇 其實不是沒有選擇,而是沒那麼理想的選擇。 我時常在朋友圈裡擔任傾聽者的角色,長期統整下來,我發覺大多數人埋怨的事情其實不外乎就這兩種分類:人際關係、錢。 加上前陣子炸出衛福部醫福會執行長外遇的新聞,我與朋友開啟了討論,到底有沒有自己別無選擇的這個說法?畢竟許多人面臨外遇,都會
Thumbnail
2.人生中一切行為的公式,就是「資訊×思考」 選擇=你獲得的「資訊」×你做出的「思考」 人們做出的選擇與行為 很常是從自己既有的大腦資訊量中做出思考判斷 Elsa說很多亞洲小孩對於未來「沒有想法」 因而很容易做出錯誤決定 書中內容讓我連結到台大教授葉丙成講過的一個故事: 有位學生畢業前來請問
Thumbnail
2.人生中一切行為的公式,就是「資訊×思考」 選擇=你獲得的「資訊」×你做出的「思考」 人們做出的選擇與行為 很常是從自己既有的大腦資訊量中做出思考判斷 Elsa說很多亞洲小孩對於未來「沒有想法」 因而很容易做出錯誤決定 書中內容讓我連結到台大教授葉丙成講過的一個故事: 有位學生畢業前來請問
Thumbnail
正在閱讀的你,可能正在考慮或準備出國唸書工作,內心有許多的掙扎與害怕。在求學與工作的人生路上,我們都會遇到好多熱心建議的聲音,我相信各種聲音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只可惜這個世界多數人想跟你傳遞的是「不可能」或是「你不要做夢了」的想法,千萬不要不小心仔細聆聽了
Thumbnail
正在閱讀的你,可能正在考慮或準備出國唸書工作,內心有許多的掙扎與害怕。在求學與工作的人生路上,我們都會遇到好多熱心建議的聲音,我相信各種聲音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只可惜這個世界多數人想跟你傳遞的是「不可能」或是「你不要做夢了」的想法,千萬不要不小心仔細聆聽了
Thumbnail
從小到大,不知不覺就被灌輸二選一的人生觀念。但這與世界上實際每件事情價值「模稜兩可」的本質,完全不符合。不二選一或是遵循二選一的人,可能最終努力達到人生目標的時間一樣,但是結果是相當不同的:前者努力中和努力後都不是自己要的人生,後者至少努力時知道自己在往對的方向前進,努力後至少機會是可以達到自己要的
Thumbnail
從小到大,不知不覺就被灌輸二選一的人生觀念。但這與世界上實際每件事情價值「模稜兩可」的本質,完全不符合。不二選一或是遵循二選一的人,可能最終努力達到人生目標的時間一樣,但是結果是相當不同的:前者努力中和努力後都不是自己要的人生,後者至少努力時知道自己在往對的方向前進,努力後至少機會是可以達到自己要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