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故宮每年逢八、月之際都會出一本《故宮日歷》,也差不多每年都會惹來一陣非議。
怎麼了?是不是連故宮的水準都這麼差?簡體字的「曆」、「歷」共用一字「历」就罷了,怎麼?硬要印上繁體字還印錯?
明眼人都知道繁體字「日曆」下面是一個「日」,怎麼會印成「歷」呢?
難道是中國故宮如此中二,自我感覺良好嗎?
「曆」與「歷」的共同點
「曆」、「歷」有一個共同的字根「厤」音ㄌㄧˋ,「厤」在《說文解字》中寫道「治也。從厂秝聲。」表示有治理、研治的意思。
「曆」在《說文解字》中也有,上面提到「厤象也。從日厤聲。」,這告訴我們「曆」是用記載觀測天象的事物,又另外加註「《史記》通用歷」。
「歷」同時出現在《說文解字》中,註為「過也。從止厤聲。」,所以我們清楚知道這個「歷」的讀音,從古代開始就沒什麼改變,「歷」的下方是「止」,所以結合起來就是治理停止了,因此本義有過去的意思,像是「歷代」、「歷史」,而後引申為過去的經驗,我們可以用「學歷」、「經歷」等。另外也註記了「引伸爲治曆明時之曆。」
啊!這麼說了半天這兩個「曆」、「歷」,根本在古文中就是共用的嘛!
的確如此!
「曆」、「歷」在古籍書法上經常交互使用,古人使用上完全不以為忤,沒有什麼用了哪個「曆」、「歷」就被老師打╳的問題,但也有逐漸將記載天象用途的事物,用「曆」來代表的趨勢,跟有過去意義的「歷」分開使用。
故宮為什要用「日歷」呢?
難道是為了復古嗎?
這就要講到清朝那位號稱自己是十全老人的乾隆皇了。
乾隆諱「弘曆」。中國古代典籍文獻的文化承傳中,說到傳統文化中最核心的即是避諱文化。祖輩、父輩名諱上用過的字,後代子孫絕對不會再用,更何況是皇帝用過的。否則便是犯大不敬之罪,罹患殺身之禍在所難免。因此在乾隆在位期間編修的《四庫全書》,所有典籍中曾經出現二十幾萬次的「曆」字全部改為「歷」。讓原本逐漸分開的「曆」跟「歷」,又用回古籍上的方式。
雖然這本《故宮日歷》是在2009年才開始由中國故宮推出,但這本日曆的原型,要回推到1933年到1937年故宮曾經出版過五冊《故宮日歷》,當時算是剛脫離大清皇朝不久,是否因為還隨著舊時遺風,避乾隆的諱號而採用「日歷」一詞,就不得而知了。
而這時我們也可以同時來檢視一下簡體字的「历」。「历」用「力」音用形聲方式簡化後,再拿來共用「曆」跟「歷」,似乎也顯得名正言順起來了呢!
历:可以替代「曆」、「歷」
衍生字:「坜」(壢)、 「雳」(靂)、「沥」(瀝)、「枥」(櫪)等。
「曆、歷、历看似無關,其實根本相見甚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