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的簡體字不一定來自中國】你以為只有現代人才懶得寫字嗎?一窺台灣簡體字的 3 種來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本文同步刊載於2020/09/23 BuzzOrange 【你會的簡體字不一定來自中國】你以為只有現代人才懶得寫字嗎?一窺台灣簡體字的 3 種來源

在臺灣長大的我們,除了標準字體,不知道大家偶爾遇到需要寫字時,會因為有些字的筆畫多,而改寫筆畫較少的字呢?例如:「體」寫成「体」、「劉」寫成「刘」。

再來問問大家,當您寫「個」、「點」、「對」,如果要您寫簡體字,您在心裡首先浮現的是哪些字呢?

個:亇

點:奌

對:対

以上您的答案如果都是「對,就是這樣!」。

恭喜您!

您真是一位蓋章認證、如假包換、土生土長的臺灣孩子。

什麼???!!!

我寫的簡體字不是簡體字!

沒有錯!以上這些通通都是在臺灣使用的簡體字。

臺灣民間漢字使用多元,教育部雖然公布了標準字體,但因為並不硬性規定民眾的平時書寫用字,除了公文用書,大部份民眾都有一些自己慣用的簡體字。

那,這些臺灣簡體字是怎麼來的?

現在很多人提到簡體字就會想到中國1950年代推行的漢字簡化運動,然而這並非近代第一次在官方宣導下進行簡化。

自19世紀開始,處於強勢地位的西方文明開始進入東亞,整個漢字文化圈的各個國家中紛紛掀起了學習西方的思潮。當中有人堅持漢字的傳統,也有人主張放棄使用漢字。1932年,中華民國教育部公布《國音常用字彙》,確定了現代中國國語標準音系,還收錄了部分「破體」、「小字」等宋元以來「通俗的簡體字」。1935年1月,國語統一籌備會第二十九次常務委員會召開,通過了「搜採固有而較適用的」的《簡體字案》。如案名所示,它不是為新文字定策,而是提出將已在流通的簡體字加以整理,以作為標準字。所謂「固有的比較實用的簡體字」即為:

1. 現行的俗體字。

2. 宋元以後小說中的俗字。

3. 章草(漢魏時代的草書)。

4. 行書和草書。

5. 《說文解字》中的筆劃少的異體字。

6. 碑碣上的別字。

雖然民初的教育部在許多知識份子的反對下,最終沒有實施這個《簡體字案》,然而俗字、草書的寫法使用早已深入日常民間,也因此讓臺灣有許多跟現行中國的簡體字有許多的共同字,而由於對行書和草書的解讀不同,而產生了許多只在臺灣使用的特有簡體字。

以我的歸納來說,臺灣簡體字的來源主要有三種。

一、來自古文

你以為只有現代人才懶得寫字嗎?

NO! NO! NO!

想想現代人拿筆直接寫字都懶,古人要取水磨硯才得墨汁寫字豈不是更加麻煩?尤其是一口氣要寫數千、數萬字,會不會越寫越快?越寫越草?

因此有為數不少慣用的臺灣簡體字是從古人的行書或草書而來的。

例如:

1. 「個」→


個:戰國 趙雍

個:戰國 趙雍


2. 「數」→


數:北宋 米芾

數:北宋 米芾


3. 「寫」→


寫:唐 懷素

寫:唐 懷素



二、約定俗成

各位在寫「體」的時候,是不是常常會寫成「体」,姓劉的朋友是不是常常會將自己的姓簡寫成「刘」呢?這些字既不曾行書、草書中出現,在《說文解字》或碑碣上也不是這麼寫,唯一可能就是在民間流傳的字,而這在臺灣的簡體字中也為數不少。

三、日本漢字

前一陣子出現高雄的馬路上出現「待転区」,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當時有人抨擊這是中國的簡體字,這完全是個謬誤,中國的簡體字的「轉」是寫成「转」,「車」跟「專」都簡化了,上述的「転」其實使用的是日文漢字,而類似的還有臺灣人經常把「藝」術寫成「芸」術,這也是個日文漢字,跟中國使用的「藝」是「艺」,完全大不同,所以日文漢字也是臺灣簡體字的來源之一喔!

不知道大家看了這些臺灣簡體字,覺得怎麼樣呢?你知不知道還有其他的臺灣簡體字呢?快來分享給我吧!

本文同步發表於《雲游華語》

閱讀更多:

老是不懂「廟」為何簡化成「庙」?你該來看看這篇

如果你已經看到最後,

歡迎來【免費支持我】

請按下方的【拍手五下】,讓我有機會獲得內容創作的酬勞喔~

創作不易,需要你的友情支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enling的漢字、生活與觀察的沙龍
46會員
73內容數
十五年前,因為到異地,為了能找個事做,開始在異地教起了華語。 在華語教學及學習過程中,對於漢字形成及演變的探討、華語教學產生了很大的興趣。 尤其看到許多外國學習者在學習過程的進步,是我精進教學的動力。 雲遊華語是希望將我過去十五年的一些教學心得,做紀錄及歸納。
2024/11/29
在二十世紀中期,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了一項舉世矚目的文字改革——漢字簡化政策的推行。這一舉措,不僅改變了中國文字的發展軌跡,更對國民教育、文化傳承與社會效率產生了深遠影響。然而,這項改革的背後,有著複雜的文化抉擇與現實需求,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當時的背景是,中國正在進行社會主義建設,識字率
Thumbnail
2024/11/29
在二十世紀中期,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了一項舉世矚目的文字改革——漢字簡化政策的推行。這一舉措,不僅改變了中國文字的發展軌跡,更對國民教育、文化傳承與社會效率產生了深遠影響。然而,這項改革的背後,有著複雜的文化抉擇與現實需求,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當時的背景是,中國正在進行社會主義建設,識字率
Thumbnail
2024/09/11
隨著秋天的來臨,這篇文章探討了「秋」字在漢字文化中的源流與象徵意義。秋季不僅意味著成熟與收穫,還承載著對生命的反思與感懷。透過對自然變化和中秋節的描述,文章引導讀者思考生活中的每一次成長,從中珍惜當下的美好與教訓。秋天的涼意與孤寂提醒我們,無論面對何種情況,都應以最好的姿態迎接生活的每一個「秋天」。
Thumbnail
2024/09/11
隨著秋天的來臨,這篇文章探討了「秋」字在漢字文化中的源流與象徵意義。秋季不僅意味著成熟與收穫,還承載著對生命的反思與感懷。透過對自然變化和中秋節的描述,文章引導讀者思考生活中的每一次成長,從中珍惜當下的美好與教訓。秋天的涼意與孤寂提醒我們,無論面對何種情況,都應以最好的姿態迎接生活的每一個「秋天」。
Thumbnail
2022/02/10
對你而言,「虎」是哪種形象呢? 一、尊敬崇拜 二、殘酷兇暴 三、無所畏懼 來看看關於「虎」的漢字故事吧!
Thumbnail
2022/02/10
對你而言,「虎」是哪種形象呢? 一、尊敬崇拜 二、殘酷兇暴 三、無所畏懼 來看看關於「虎」的漢字故事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清末中國也打過一場很類似的語言認知戰,而結果又尷尬,又值得借鑑。
Thumbnail
清末中國也打過一場很類似的語言認知戰,而結果又尷尬,又值得借鑑。
Thumbnail
在台語的書寫體上,並不認同去漢字化。白話字派雖然能理解到漢字在台灣社會的約定成俗,是與華語綁定的某種殖民,但他們其實也和雙語政策的擁護者一樣,陷入另一種美名國際化的英語/羅馬字的自我殖民。,而越南的現況更不是台灣應該效仿的例子。處在華殖的台灣,廢除漢字、推行全羅馬字,只會更加不利台語的推行。
Thumbnail
在台語的書寫體上,並不認同去漢字化。白話字派雖然能理解到漢字在台灣社會的約定成俗,是與華語綁定的某種殖民,但他們其實也和雙語政策的擁護者一樣,陷入另一種美名國際化的英語/羅馬字的自我殖民。,而越南的現況更不是台灣應該效仿的例子。處在華殖的台灣,廢除漢字、推行全羅馬字,只會更加不利台語的推行。
Thumbnail
臺灣先民多來自福建南部泉州(今晉江縣)、漳州(今龍溪縣)一帶,所以臺灣福佬人向來說的是「閩南語」。閩南語跟其他方言一樣,都保留了中古音,是寶貴的文化遺產,值得深入去研究。 所以說,臺灣人容易把輕脣音的「飛」讀成ㄏㄟ、「髮」讀成ㄏㄚˇ、「風」讀成ㄏㄨㄥ,或是把捲舌音的「師」讀成ㄙ,可謂其來有自。
Thumbnail
臺灣先民多來自福建南部泉州(今晉江縣)、漳州(今龍溪縣)一帶,所以臺灣福佬人向來說的是「閩南語」。閩南語跟其他方言一樣,都保留了中古音,是寶貴的文化遺產,值得深入去研究。 所以說,臺灣人容易把輕脣音的「飛」讀成ㄏㄟ、「髮」讀成ㄏㄚˇ、「風」讀成ㄏㄨㄥ,或是把捲舌音的「師」讀成ㄙ,可謂其來有自。
Thumbnail
近期,有關國家語言的論戰,似乎有重啟的跡象。先是國民黨立委廖國棟於質 詢時要求經濟部長「改說國語」,遭基進黨立委陳柏惟於臉書反諷一番。阿美 族出身的廖國棟(Sufin Siluko)隨後更強調自己並非排斥母語,而是為了使父老鄉 親聽得懂質詢內容,因此謙卑地請求對方用大家都聽得懂的「國語」來回答。 之
Thumbnail
近期,有關國家語言的論戰,似乎有重啟的跡象。先是國民黨立委廖國棟於質 詢時要求經濟部長「改說國語」,遭基進黨立委陳柏惟於臉書反諷一番。阿美 族出身的廖國棟(Sufin Siluko)隨後更強調自己並非排斥母語,而是為了使父老鄉 親聽得懂質詢內容,因此謙卑地請求對方用大家都聽得懂的「國語」來回答。 之
Thumbnail
新聞連結:台語瀕危 30年後滅亡?  漢語口語主要分為官話、粵語、徽語、吳語、湘語、贛語、客家語、閩語等幾種;書面文字都是同一個,漢字,也就是現在所說的中文,所謂的官話,隨著朝代的更迭,各有所偏,在元明清之後,官話為北京方言音,就是現在的國語,英文稱為Mandarian language 顧名思義
Thumbnail
新聞連結:台語瀕危 30年後滅亡?  漢語口語主要分為官話、粵語、徽語、吳語、湘語、贛語、客家語、閩語等幾種;書面文字都是同一個,漢字,也就是現在所說的中文,所謂的官話,隨著朝代的更迭,各有所偏,在元明清之後,官話為北京方言音,就是現在的國語,英文稱為Mandarian language 顧名思義
Thumbnail
方言音的書寫,有兩派,存音,保義!前者以假藉字,或口語造字為主幹,後者以訓讀為妥協!存音派,還有一種變體,就是音文共存,有疑義的音,就只用音拼,台灣因為有大量的羅馬白話拼音文獻,所以採用教會常用的羅馬拼音!沒有學過方言拼音的人,就有困難理解! 這兩者之間的差異,與優劣點,就用下面這篇引文來對照!比較
Thumbnail
方言音的書寫,有兩派,存音,保義!前者以假藉字,或口語造字為主幹,後者以訓讀為妥協!存音派,還有一種變體,就是音文共存,有疑義的音,就只用音拼,台灣因為有大量的羅馬白話拼音文獻,所以採用教會常用的羅馬拼音!沒有學過方言拼音的人,就有困難理解! 這兩者之間的差異,與優劣點,就用下面這篇引文來對照!比較
Thumbnail
本文同步刊載於2020/09/23 BuzzOrange 【你會的簡體字不一定來自中國】你以為只有現代人才懶得寫字嗎?一窺台灣簡體字的 3 種來源 在臺灣長大的我們,除了標準字體,不知道大家偶爾遇到需要寫字時,會因為有些字的筆畫多,而改寫筆畫較少的字呢?
Thumbnail
本文同步刊載於2020/09/23 BuzzOrange 【你會的簡體字不一定來自中國】你以為只有現代人才懶得寫字嗎?一窺台灣簡體字的 3 種來源 在臺灣長大的我們,除了標準字體,不知道大家偶爾遇到需要寫字時,會因為有些字的筆畫多,而改寫筆畫較少的字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