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pratek-katyal on Unsplash
▎在極速與停下來之間拉鋸的生存之道
最近給自己安排幾天時間,讓腳步緩下來,回到鄉下去陪陪已經90幾歲的外公,陪他坐在門庭摘菜,用破台語說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曬太陽、搭夕陽、看月亮,時間是規律日子很平淡,也為自己挑了幾個紀錄片來看,算是一年之中很難得滿意的幾日作息。
其中有
《蓋茲之道:疑難解法》提到比爾蓋茲與父母親、與夥伴、與環境,與任何他為他所關心的議題,所研究與付諸的行動和努力,
我一直對於很有成就卻還一直不斷努力的人,有所欽佩與尊敬。 紀錄片中提到第三世界的環境衛生問題,問句很直白,為什麼這樣一個科技知識與技術集聚一身的人,卻一直對於「馬桶」這樣執著。不斷想方設法為某些貧窮國家,因無力建造污水處理系統,而於同一條河流中,傾倒排泄物也取用日常用水,
導致有許多患有痢疾疾病的孩子,尚未體會來到世界後會有的悲喜,只能在出生與死亡之間不斷循環。
無論比爾蓋茲看見了什麼問題,一旦確認了解決的意念,便會開始動起來,既然擁有了資源、大量閱讀、找研究資料報告,找可以一起合作的夥伴,研擬試驗查看實地…….等等。
比爾蓋茲太太說,他的大腦很複雜,總是裝著很多要被解決的問題以及問題的可能方案,他很執著在想完成的事情但,我卻覺得有一種老派的可愛。
另外是
《 極簡主義。一部關於重要事物的紀錄片 》主要在講述兩個以極簡主義為生活核心的主角,Joshua Fields Millburn和Ryan Nicodemus,他們在自己原本可以算是寬裕的生活中,感到某種得到的空虛,開始在生活的各種變動,例如親人離異、離開後開始思索,
我們真的需要這麼多東西嗎 ? 擁有這些東西以後,我們能真正感到快樂嗎 ? 去探討與追尋這樣的極簡生活方式。
他們創建網站、出書巡迴辦了講座,無論有沒有人來,結束以後都會與參加的人,給一個FREE HUG,擁抱永遠是免費與真實感受彼此真摯溫度的方式,你看的見感受得到。
▎把自己給的框架,翻轉匯集成冊的觸動瞬間,這是視角的問題
科技的進步和所有大躍進,已經有太多工具跟資訊引導我們如何讓自己外在或條件可以表現得更好,看起來更有自信。
但所有教我們往內走去的文章或作品,會有點像曇花一現的喜悅,我未必真正從中得以實現自己想要的改變或模樣,也許參加過這一場到下一場聚會活動,體會跟動容是瞬間,等時間過去,卻仍有踩在原地,感覺不到邁出多少步伐。
後來決定抽絲剝繭一層層去觀照自己內心,與發覺每一個過往自己所不清楚的情緒動機,可能是書本,可能在勘查資料時,發現有大量文章已經建立起固定規律模組,於是,我又建立起自己的框架,去問,是否該順著風吹的地方去呢 !?
我們有時候會因為不知道如何開始,所以開始模仿,到了某些階段又為自己客製一個很大很大的籠子,大到不覺得有被自己框住了,框住自己後,又以為待在這裡頭很舒適活躍,直到某一天動彈不得時才醒來 : 「我被框住了,是被自己框住的」。
後來發現所有被感動的時刻,不再有形式迷思地我都想記錄下來,也許來自日常事件、是書本,也可以是電影、歌曲,紀錄片甚至只是季節環境變化,是景色。
很有趣的是,每個人都各自經歷一個世代,每個人都經歷一些環境驟變,要適應,得跟上,可最多的時候是忘了停下來。實際擁有的物品越多但心卻越是空泛,我們很常跟很多人在一起,但最多時,是在一起孤獨。
▎最後呢
希望閱讀過這裡文字的你們,關閉視窗後,不會在心裡徒留空泛的感覺。
無論是什麼類型的發表,全都紮實地像全麥麵包那樣,我所被觸動感受,
也想這樣分享給大家,任何連結都好,真摯地謝謝你們點開與給過的每一次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