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差高吸引我
凡甲3526一開始吸引我的原因是價差很高,收購價105元,但是股價卻只有99~100元之間。
這次因為資金到了上限,只做了3張,獲利大約只有八千多元。
為何價差大?
其實一開始就漲到103元,但後來卻回跌到98元左右,當時也是朋友跑來跟我說這一檔,我問了一下這些平常有操作公開收購題材的朋友,為何不做這一檔呢?
朋友的回答:股東人數太多,以收購之初的股東人數大約22,725人,這次收購最高20%,也就是14,583張,優先收購可能會爆量。
這一個論點我是反對的。
- 因為兩萬多的股東人數,其中有11,926人是0~999股的股東,這些人加起來不過持有397張股票,可以忽略不計,這是第一點要注意的。
- 集保戶股權分散表的資料是某週統計,可是交易日只需要兩天,譬如說我星期二買凡甲,星期四交易後就可以應賣出去,這時候集保戶股權分散表的人數看不出有我這1個人的變動。我們可以參考下圖有關於1~5張比例變化(橘色),一開始比例增加,隨著應賣之後,比例就降低。
- 應該是看千張比例比較準。當我應賣的時候就會把股票先移轉到指定帳戶,這個帳戶在千張股東那邊可以看得出來(藍色),比例會逐漸增加。
- 以比例來看,比較不清楚的是千張有多少會賣?當然對於只專注於一張優先收購的朋友,千張應賣的優先順序比較後面,所以比較不關注這個問題,但是對於我這種多張應賣,希望全部收購的投資人來說,千張有多少要賣就很重要。
延續著第4點的問題,這牽涉到兩個議題,應買人是否已經持有被公開收購公司的股票了,像是凡甲就沒有,被佳世達收購的聚碩則有,還好凡甲的千張股東並不多,在收購之初只有
20.29%,其中包含董監事10.78%,以
最大風險原則來看,扣除掉董監事的二分之一(如果賣掉二分之一就會
當然解任),千張應賣比例是14.90%。
原本上一次的資料,千張才26.02%,但是到了本週變成了30.53%,經計算結果,預估收購比例已經從97%降成80%,加上回檔預估為90元,期望值已經為0,還不如現在賣出,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獲利2.82%也算相當好了。
結論
因為大多數投資人搞錯而不參與收購,導致高檔獲利賣壓大於參與收購的投資買盤,出現較大的價差空間。
當應賣比例逐漸上升,使得預期收購比例變少、風險提高,則不再有投資的價值,則獲利先行入袋為安。
以目前預期收購率來說,4張是最高投報率1.25%,但還是低於目前直接賣出的2.82%,所以我已經獲利了結了。
後記:[完全不吸睛:個人公開收購的投資紀錄]
去(109)年8月開始執行50萬公開收購投資策略,用最少的時間換取較為安穩的投資,符合不必盯盤條件。
年投資報酬率+8%~+15%
- 109年8月~11月鎧勝-KY,約賺16,240元,8張(11,086+5,154)
- 109年12月~110年1月中壽,約賺21,587元,25張(20張應賣,4張退回,5張1,839+退回4張660+16張*1193=19,088)
- 110年1月日盛金,-2,108,5張
- 110年1月~2月凡甲,大約賺8,913元,3張(7,900+1,013)
累計44,632元,目前累積獲利約+8.93%,有達到獲利目標的低標。
目前正在操作聚碩,帳面獲利中,預期獲利2,000~10,000,可以提升年報酬率1~2%,雖然比不上台積電,但如果遇到股災時,這個題材還是穩穩當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