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仰此書大名卻一直忽視,是因為我不太看戰爭小說,害怕裡頭有太多燒腦的歷史知識,還有過於寫實的生離死別,直到最近在書架上看到歡慶25萬冊紀念珍藏版,決定給自己一個機會。
一開始不太懂為什麼要以死神之名來說這個故事,看到1/3的時候還是覺得死神很嘮叨。後來我想了想,這段血淚歷史是沉重到難以負荷的,如果跳離人類觀點,讓死神耍點幽默,可以和這個屠殺現場保持一點距離,閱讀起來心情會比較平和,也能緩衝仇恨情緒。
故事主場是在「街坊巷尾」,幾乎沒有描述政治背景。作者特別著墨在兒童之間的嬉鬧,一起偷竊一起打架,還帶點可愛的小曖昧,只是他們天真的友誼在這個時空下看起來是特別感傷,因為兒童們始終不曉得世界混亂的源頭。這位大人物為了自己的權謀大計,撒下天羅地網,這個大網帶著目的降落,一天一天逼近生活,直到敲響了家門。開始捉拿不該存在的人種,或者特別優秀的基因,接下來的悲劇就如同我們所知的那樣,但作者選擇不呈現,我覺得是一種很仁慈的方式。
莉賽爾的家人因戰亂而亡,自從在弟弟的喪禮偷了「掘墓工人手冊」之後,她就知道書本可以帶她到另一個世界,接著她就住到寄養家庭。養父漢斯是個大好人每天為她朗讀那本書的內容,演奏手風琴是他的興趣,養母羅莎是個大嗓門的女人,但內心如同她的肺活量一樣,承受得起大風大浪,我很喜歡作者給她的形象:像衣櫃一樣的身材。雖然笨拙但是很實用。
故事的精華處是他們收留了一名猶太人麥克斯,把他安頓在地下室,全家人整日膽戰心驚。 這個小家庭本身吃不飽穿不暖,但還是收留了他,人類獨有又珍貴的情操總是存於最危難的時候。漢斯有遵守承諾的美德,因為麥克斯是他參戰同袍的小孩,羅莎展現堅韌篤定,即使面臨無糧斷炊的窘況,仍二話不說照料起麥克斯的三餐,莉賽爾負責餵養精神糧食,為他播報氣象也為他朗讀,彼此分享噩夢,就算飢寒交迫的季節,這個地下室仍有一線生機,而這個時空卻是美好和暴虐同時存在的。
同樣是人,怎麼有人如此邪惡,又有人如此光明燦爛呢?
我特別喜歡麥克斯的突發奇想,他把<我的奮鬥>扯下幾頁,在文字上刷滿油漆,再畫上自己的塗鴉,串成一本新書送給莉賽爾,書名改叫監看者,意思是說他一生受人監看,直到遇到莉賽爾,是他最好的監看者。而他和元首的仇恨只能留在自己的腦袋裡幻想著和元首拳擊搏鬥,甚至為此每天努力伏地挺身,這次幾經回合終於把元首打趴,但元首登卻高一呼邀請觀眾走進拳擊場,每一人輪流揍他一拳...
故事的轉折是莉賽爾在防空洞裡為居民們朗讀,大夥聽著故事的情節暫時遠離無助的恐慌,在生死交關的時刻文字安頓了大家的心。但別忘了,文字是把雙面刃!這頭的功能是在安撫人,可另外一頭卻是在挑撥情緒,傳送某種思想。希特勒的自傳<我的奮鬥>是當代蠱惑人心之作,他深知集中和重複是達到鼓吹民眾最快速的方式,如同他說的:如果你要接觸的群眾人數越多,你所需要的知識水準便愈要低淺。
人類的文字與故事,怎麼可以這麼具有毀滅性,又同時這麼光輝呢?
而我們又有多少能力,可以覺察自己正受到有毒的文字(語言)洗腦,所以慎選慎讀慎聽是很重要的,得自設一個濾網,千萬不要一概吸收,否則腦袋就會又肥又笨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