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著過去進包裝部門支援,旁邊的陌生同事跟自己搭話,通常都會用「你哪個部門的?」當作話題起手式。
往往別人聽到我來自採果部門,第一時間反應離不開下面幾句:
原本以為只會在包裝部門遇到這種狀況,前陣子冬天到各部門支援,當別人聽到我們來自採果部門,他們無一例外也都是這樣的反應。
我才發現公司有個很奇怪的氛圍,好像只要你是採果部門的人,他們就會覺得你賺很多,因為他們「認為」採果部門的人有績效獎金可以拿。
當問題問到採果的人身上,如果是問到採青椒的,他們會反駁說採青椒的人拿得少,採番茄的績效才賺才多!導致全部門上下「都認為」採番茄是賺最多錢的單位,能分配到採番茄的背包客運氣都很好,但藏在天大誤會中的辛酸,採番茄的人可說是有苦說不出。
因為其他人壓根不相信我們的說詞。
採果薪資的真相
那真實情況是怎麼樣呢?
半年共賺了(26周):22351.68元
26周薪資結構組成:
總工作時數為916.21小時
基本薪資:18423.88元
採果績效:3778.19元
包裝績效:149.9元
平均周薪:859.68元
每周薪資組成:
平均工作時數:35.24小時
基本薪資:708.61元
採果績效:145.315元
包裝績效:5.765元
雖然專職是採果,但是包裝人手不夠的時候,採果的人就要去支援,因此工作是以「主採副包」為主。其中,採果跟包裝的工作時間比大概是2:1左右,等於一周大概採果24小時,包裝12小時。
若以澳洲規定每周法定工作時數38小時來看,採果的實際上班天數只有四天,而且大部分的時間都採不到一天8小時,以我狀況為例,一天只採6小時,四天下來時薪只有480元左右(24小時),跟38小時換算下來的760元直接差了280元。
如果一個人如果生平無大志,只求最低標,在基本時數上導致的薪資落差,自然只能從績效獎金、到其他部門賺時數、或者去外頭兼職這三種途徑去補。
所以你跟我說採番茄拿績效賺爽爽?
光是少一天上班的時數,我們就已經先輸在基本薪資的起跑線上。
績效獎金充其量只是在彌補時數上的損失罷了。
並非人人都有獎金拿
從小到大,我們都在比較的環境中成長,有人很優秀、有人未必是這方面的料、有人正在變厲害的路上,從學校成績一直到業界工作,整個社會充斥在互相比較的情境當中。
只要有比較,就有高低之分。社會如此,採番茄也是如此,並不是每個人都採得快,也不是人人都拿得到績效獎金,台灣人從小比到大,這道理應該不難懂吧?
偏偏很多人只要聽到是採番茄的,各種標籤直接貼上來,好像番茄很好採,績效很好拿似的。更委屈的是,當採得慢的人如何反駁,哪怕薪資都說了出來,問的人也是不敢相信,認為只是在裝謙虛而已。
在誤解背後,真正的苦主是那些番茄採得慢的人,他們不僅沒有實質上的好處,還得背負著採番茄等於賺很多的標籤,否認又被認為在低調爽,真夠諷刺。
薄弱的反擊
實在太多人覺得採番茄很賺,磨破嘴還是改變不了他們的錨定偏差,一直在思考該如何回嘴。
不知道為什麼,最近一直覺得採果的處境跟業務員很像,如果一個做行政的,遇到一位業務,然後說:
業務賺很大捏!
獎金賺很多吼!
聽說你們業務薪水都年薪百萬!
然後隨便在說個「真羨慕你們,出張嘴就有錢拿~」,會不會很想在他臉上揮個幾下?雖然兩者工作性質不一樣,但似乎能感同身受。
現在已經學聰明了,與其說一堆他們根本聽不進去的話,不如直接說
對阿!業務這麼好,你做行政領死薪水幹嘛?然後做行政的就會那邊:因為薪水比較穩定、不想被業績追著跑…&!^%@。
嘴巴上說採果賺很多,最終還是選擇待在原單位,是好賺的魅力不夠大?還是怕轉過去被別人發現,其實自己沒什麼本事賺?當聽到很多人講著不能轉採果的千萬種理由,他們就已經在我心中被打臉百萬遍了。
俗話說:謠言止於智者。
只想說採果真的沒有大家想像中那麼好賺,只希望這場鬧劇趕緊落幕。
最後,
聽說Crop Worker一年四季時數都穩,還有績效拿,他們也賺太大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