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神》:安住亂世、活出神性的30個生命基礎課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半神,是人活出神性的時刻。
神很難激勵人,因為神似乎具備無限的能力。
每個人都有機會活出神的事蹟、成為半神,經歷點點滴滴的無奈並走過挑戰,
真正的英雄與神,不是全能的力量,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活出勇氣的人。
掙扎本身就是對他人的啟發,我們不需要掩飾或是塗抹脂粉,為自己的困境與無知感到羞恥。
人應該為迷惘與掙扎感到榮耀,因為每次迷惘後、掙扎後,你都會變得跟以前不一樣:你會活出多一點什麼,也會失去一點什麼,而這些都會留下來,成為你生命的印記。
在困境與不適中,培養出強大能力的過程,正是人的一種「反脆弱機制」。
想要主宰自己的生命,那麼不論面對什麼事與生命歷練,都能從中得到啟發、體悟與成長,就是我們不可或缺的一種自我鍛鍊。
自己的不適,沒有辦法透過躲避環境或是選擇場域來逃開,因為生命總是充滿了意外和不確定性;唯一可以做的事情,是找到自己內心中,造成這份不適感的動因與觀念,才能得到緩解。
熊仁謙透過30篇貼近自我的人性弱點剖析,將讀者帶往內在探索,體會生命的強大。人生的成就,不在乎個人性格多麼完美無缺、外在成就多麼高大無敵,而是全然接納了自我內在的人性與神性。
自序—那一年,我開始學會了迷惘
從我出來嘗試做哲學普及工作迄今,差不多經過了四個年頭。不論是在我的YT頻道「快樂大學」、我的書籍,或是在佛學場域裡面,如果要讓大家評價我,一向會用的詞都是:自信、跩、知識淵博、聰明、反應快、理性、果斷……
你有發現嗎?這些詞其實都是在描述人的同一個特質:這個人可能是個年少得志的人,性子很急,看起來很有自信與高傲、語速很快……
是,我有這樣的面向,但是任何一個只要與我本人相處過的人,會說的幾乎都是「欸!你反差好大」「你好奇特」。
因為我本人壓根就不完全是那樣的人,我其實超細膩、猶豫不決、容易感動,對於很多事情有天馬行空的想像、時常極度情緒化等,完全不是大家認為的「哲學人」會有的樣子。
為什麼大家會對哲學人有這樣的想像與期待?人就是人,有各種不同的樣貌不是很正常嗎?雖然我有個不同於一般人的童年:十二歲出家、十四歲到印度研究佛學、十八歲還俗、二十二歲開始做教育傳播工作,可能算是年少早發,也被迫成熟,但不代表我不會有情緒化、幼稚的一面,對吧?!
另外一方面,讓我略感困惑的是:隨著年歲漸長,我的工作範圍越來越大、越來越深,但上述的「人設」形象,也越來越定型。不可否認,我對於過度鄉愿、情緒論述、療癒討拍的內容,一向嗤之以鼻,但我本人其實充滿了情緒與高度敏感,用更白話來說:年紀越大,我的某些方面變得越堅強,某些方面卻潛得越深,也就是我的「矛盾感」越來越強,特別是我的工作。
直到二○二○年,我像是突然靈光一閃,有了一大體悟:我開始學會迷惘、接納,學會不要明快、學會慢慢累積。這一年我遇到很多事,很多生命中過去不曾碰到的事情,讓我開始向內反思、向內觀察;相對於從小到大的習慣,在每次面對不同問題時,立刻就找解決方式與解套方案以求快速超越,那一年,我開始學會迷惘。
楔子是我的一個大前輩A的故事:我這位大前輩A影響力極大、形象良好,我們兩個有個共同的友人大前輩B、影響力比A還大,大家的關係也都融洽良好。然而,有一年,四處盛傳大前輩A貪污,整個圈子都在謠傳這件事情,當時剛好A又在國外休養,我們沒有人聯絡得上他,所以我就主動聯絡了B,想與他討論這件事,因為我們其他人都認為A的形象良好,沒道理會做這件事情。
出乎意料的是,B完全不想談,甚至撂下狠話,他發自內心覺得A百分之百有貪污,絲毫沒有想向當事人求證的意圖。我深感訝異,實在不能理解,因為我們都深知A的為人,對我來說,連主動聯絡A、給A一次辯解的機會都沒有,不是很過分與奇怪嗎?我當時甚至非常憤怒地告訴B,他這樣的行為太不夠朋友了,但他仍然不理。
一年多後,事情逐漸明朗,證明了A根本沒有貪污、那是一次栽贓;接著又過了快一年,突然聽說B被他集團的員工們(他是創辦人)聯合推翻,而他一句話都沒敢說,就灰溜溜地下了臺,這件事情更讓我覺得奇怪。據我所知,B是一個非常有野心與手法的人,根本不可能會這樣乖乖的接受失敗。
一段時間後,我與一位許久沒見的朋友聊起這件事情,我說出上述的兩個困惑後,他緩緩說出了一個完整的脈絡,讓我恍然大悟。
事實上,B之所以下臺且毫不反擊,原因是他手上有把柄─貪污的實證─掌握在員工手上;更重要的是,當初他聽到A的貪污謠言時,之所以會馬上相信而不查證,其實是因為恐懼……
因為他自己是有罪的,當他自己幹過這種事情後,就會理所當然覺得別人「也會幹這種事」:他處事的方式,影響了他的視角。
這件事情有點像是一個引子,把我困惑已久的「矛盾」給整個掀了開來:讓我更有感受的原因在於,B其實是我一直覺得手法猛利、非常成功的一個人,但是這個外在看起來很成功的人,內在卻是如此充滿恐懼;反之,我本來對於A的處理方式稍有微詞,覺得他很懦弱與退縮,但事後發現,原來他才是真正安寧的一方。
擺脫單一,回歸精采多元生活
這件事情不但讓我恍然大悟,更讓我想到另一件事:一般來說,我身邊的每個工作同事幾乎都戰戰兢兢,因為我一向是個非常嚴厲、嚴苛之人,甚至有些冷酷與急性子。當時我突然想到,我對身邊的人這麼不溫柔,會不會也是因為我對自己也很不溫柔?
那麼,我為什麼會對自己不溫柔呢?回想起來,我對自己不溫柔挺合理的,從小出家、特別是到印度讀書後,我就在一個相對艱難的環境中成長,好勝心強又有點小才能,不停地競爭與向前衝,更重要的是自視不凡,不喜歡做自認膚淺的事情,所以老是把自己累得半死,但就是硬挺挺地向前衝。
獨自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闖蕩,對自己冷酷,好像是很合理的結果吧?但問題是,我現在還需要對自己這樣嗎?我曾經聽過一句話:「生存與生活並不一樣。」對,當初的我因為求生存,所以要明快、敏銳、理智、堅強,但是生活應該不是如此吧?
其實我相信不但我如此,每個人也都是如此。我們成長的過程中,都會因為環境或各種的先天無奈,讓我們變得必須在某種地方用力、以克服當時面對到的痛苦,但是當事過境遷,我還需要緊抓著那個慣性不放嗎?如果那些慣性,可能正是給我自己造成不適的起因,我又何苦要堅守呢?
我一直堅信生活是可以很美好的,以前一直想像自己拚搏完之後,會退隱休息、過上生活。但隨著年歲漸長,我開始思考:我為什麼要到未來才過生活,而現在要如此自我壓榨呢?過去,我養成的高壓習慣是在環境中被迫所致,但我現在還需要把自己困在這樣的循環中嗎?
當我發現自己的許多習慣,包括上述的用力、銳利等,其實並不是我的「天性」,而是後天被迫形塑成的,我自然就會反思:既然這些是在特定環境下被迫養成,我已經不再需要這些習慣了。更重要的是,這些習慣可能阻礙了我感受生命本身的美好、多樣與絢爛時,我何必還要堅持這些價值觀呢?
因此,才有了這本書,與其說這是三十堂課,毋寧說這是我的三十篇筆記,記載著我點點滴滴的發現。每一篇之間並沒有絕對的前後因果關係,或許可以看成一篇篇的散文,標題甚至也不一定有什麼太大的意義,往往是某個我得到啟發的事件或深受感動的一幕幕……
當然,每一篇都會先提到我原本的習慣和後來的體悟,可以說,這三十篇短文,記錄的是我擺脫理智、理性、敏銳等單一賽道,回到迷惘、等待、承受、累積的多元燦爛生活中,與你分享。
我曾提到過,我非常愛喝粥,也認為我所做的事情,是將古老的智慧之粥裝載到不同的碗裡面,與大家分享這碗粥的美好;直到後來我才知道,我一天到晚在抱怨自己很胖,但粥這個看起來很清淡的東西,其實有很高的升糖效應,會讓人瞬間血糖飆高,我整個嚇壞了!莫名開始反思,為什麼我愛喝粥呢?或許是因為,這是我小時候對出家時美好生活的想望:早餐,一定要喝碗粥。
每個階段,我們都會有很多的想望,想讓我們在那個階段活得更堅強與燦爛,但是當事過境遷,如果我們還緊抓著那個想望不放,似乎就會變成一種偏執。對我來說,當我意識到這種偏執,而開始學習看著當下、學習不再抓著、學習感受與順其自然,其實會感到一種更深的自信,一種「我不需要特別抓住什麼生活,也可以活得很好」的自信。
畢竟,活著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值得有自信的事情啊!

  • 書名:《半神:安住亂世、活出神性的30個生命基礎課》
  • 作者:熊仁謙
  • 出版社:究竟出版
  • 出版日期:2021/04/23

作者簡介

熊仁謙
青年時期遊學於印度、尼泊爾、日本等地,研究印度哲學、佛學、宗教學、語言學。
2013年返台投入傳統佛學教育工作,2016年開設「快樂大學」YouTube頻道,超過二十八萬人訂閱。解脫協會創辦人、快樂大學品牌負責人,以筆名「羅卓仁謙」推廣佛學科普,以「熊仁謙」介紹在生活中實用的印度哲學。
著有:《半神:安住亂世、活出神性的30個生命基礎課》《別讓世界的單薄,奪去你生命的厚度》《原來,我們都對自我誤解太深》《辯經‧辨人生》《辯經‧理性的浪漫》《難以勸戒的勇氣》。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05會員
7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圓神出版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他,是曾在愛裡徘徊,如今已找到幸福的彩虹大叔。他想對仍在愛裡受罪的朋友們說:在幸福之前,是很多「曾經的我們」,做了很多的選擇,轉了很多的彎。然後這些轉彎,會讓你清楚看見,什麼才是適合自己幸福的模樣。
25年精煉的鑄造未來心法,見證無數人和組織的命運徹底質變!3個關鍵真相、3個未來助力、3個行動階段,帶你輕鬆往前走!透過鑄造未來的方法,你會發現今天就可以開始採取必要的行動來塑造明天。我在這行做了25年,我知道大家看清楚步驟之後會多麼迫不及待地想要展開行動。──布萊恩‧大衛‧強森
40歲是人生的黃金時期,然而在忙進忙出的生活中,該如何延續過往的順遂、推開曾經的挫敗?又該如何擁抱自己的美好人生?
一場網路公審事件,竟發展出令人拍案叫絕的青春成長篇章! 錢伯連太太總能得到想要的東西,她這套本事還打算要傳授給許多女人。育有兩個女兒的她創立了「讓她發聲」公司,幫助女性打造煥發自信的個人品牌。
首先,你點了根菸,煙霧裊裊飄向天花板。你抽一口菸,喉嚨深處一熱,煙滲入胸腔,伴隨著刺麻感徐徐送進血管。你把香菸放在菸灰缸上,轉頭去布置場景,爬上沙發椅背,把繩子綁在書架上。煙爬上你的臉,刺痛你的眼睛。
就是這個時候了吧? 以前就聽過這種說法⋯⋯當有年紀的貓或狗知道自己將要死去的時候,會離開家裡,找個沒有人的地方躲起來慢慢地死去,不讓別人發現牠們的屍體,不讓主人因為牠們的離開而難過。 聽說人類也是一樣的。
他,是曾在愛裡徘徊,如今已找到幸福的彩虹大叔。他想對仍在愛裡受罪的朋友們說:在幸福之前,是很多「曾經的我們」,做了很多的選擇,轉了很多的彎。然後這些轉彎,會讓你清楚看見,什麼才是適合自己幸福的模樣。
25年精煉的鑄造未來心法,見證無數人和組織的命運徹底質變!3個關鍵真相、3個未來助力、3個行動階段,帶你輕鬆往前走!透過鑄造未來的方法,你會發現今天就可以開始採取必要的行動來塑造明天。我在這行做了25年,我知道大家看清楚步驟之後會多麼迫不及待地想要展開行動。──布萊恩‧大衛‧強森
40歲是人生的黃金時期,然而在忙進忙出的生活中,該如何延續過往的順遂、推開曾經的挫敗?又該如何擁抱自己的美好人生?
一場網路公審事件,竟發展出令人拍案叫絕的青春成長篇章! 錢伯連太太總能得到想要的東西,她這套本事還打算要傳授給許多女人。育有兩個女兒的她創立了「讓她發聲」公司,幫助女性打造煥發自信的個人品牌。
首先,你點了根菸,煙霧裊裊飄向天花板。你抽一口菸,喉嚨深處一熱,煙滲入胸腔,伴隨著刺麻感徐徐送進血管。你把香菸放在菸灰缸上,轉頭去布置場景,爬上沙發椅背,把繩子綁在書架上。煙爬上你的臉,刺痛你的眼睛。
就是這個時候了吧? 以前就聽過這種說法⋯⋯當有年紀的貓或狗知道自己將要死去的時候,會離開家裡,找個沒有人的地方躲起來慢慢地死去,不讓別人發現牠們的屍體,不讓主人因為牠們的離開而難過。 聽說人類也是一樣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罪行終將敗露,以厚土覆蓋也無法掩蓋天下人的耳目。」──《哈姆雷特》 FBI首位犯罪剖繪專家 約翰·道格拉斯 ,和美國作家暨電影製作人 馬克·歐爾薛克 1995年共同創作的同名非虛構作品:《破案神探》(Mind Hunter),2017年由《Seven火線追緝令》《控制》大衛芬奇 改編,氣氛陰鬱黑暗
Thumbnail
  這部差不多是我國中時期的日劇,我竟然在十年後才欣賞到。我是因為有人推薦才看的,因為一直以來都覺得追連續劇很麻煩,相較之下看電影輕鬆多了。但沒想到這部戲,可以給我這段時間這麼美好的生命體驗。   
Thumbnail
縱使宗教場所密集,台灣的社會似乎正在面臨傳統信仰崩解的挑戰,或許是科學教育影響,也或許是資訊太發達,年輕世代有的已擁抱無神論,有的雖然依舊受到父母影響,卻已不如上一代對於神祇如此深信不疑。然而,我們真的不再信仰了嗎?偶像、網紅,以及各式的造神訊息透過社群軟體充斥於現代人的生活,我們依舊信仰,只是
Thumbnail
《沉默的天使》透過精神分析的角度,一步步探討兇手的內心狀態,想藉此推敲出他的下一個行動。劇情節奏頗慢,主角們也有大量的內心戲,雖然不致難看,但覺得實在有點多,我也沒有因此對他們的創傷特別有感。倒是查案過程中凸顯十九世紀紐約警察體系的腐敗和墮落,看了心情為之沉重。
Thumbnail
它並不是一部宗教史,在裡面看不到東西教會的對抗,或是希臘神祇的愛恨情仇。館長選了三十個主題,以文物當主角,來為讀者說明「信仰」在社會裡的角色與變遷。在啟蒙運動之前,宗教與政治是密不可分的,你可以看到信仰有時做為統治者的政治工具,有時也是人民自發的力量,使自己能夠完成更偉大之事。
Thumbnail
沒有宗教信仰,哪來的人生意義?本系列主要介紹精神科醫生、教授盧亦思的《無神世界的人生意義》。盧亦思詮釋科學的人文啟示,結合診間的經驗,用現代的新知來探討人生的老問題。意義和價值在人手裡,不假外求。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罪行終將敗露,以厚土覆蓋也無法掩蓋天下人的耳目。」──《哈姆雷特》 FBI首位犯罪剖繪專家 約翰·道格拉斯 ,和美國作家暨電影製作人 馬克·歐爾薛克 1995年共同創作的同名非虛構作品:《破案神探》(Mind Hunter),2017年由《Seven火線追緝令》《控制》大衛芬奇 改編,氣氛陰鬱黑暗
Thumbnail
  這部差不多是我國中時期的日劇,我竟然在十年後才欣賞到。我是因為有人推薦才看的,因為一直以來都覺得追連續劇很麻煩,相較之下看電影輕鬆多了。但沒想到這部戲,可以給我這段時間這麼美好的生命體驗。   
Thumbnail
縱使宗教場所密集,台灣的社會似乎正在面臨傳統信仰崩解的挑戰,或許是科學教育影響,也或許是資訊太發達,年輕世代有的已擁抱無神論,有的雖然依舊受到父母影響,卻已不如上一代對於神祇如此深信不疑。然而,我們真的不再信仰了嗎?偶像、網紅,以及各式的造神訊息透過社群軟體充斥於現代人的生活,我們依舊信仰,只是
Thumbnail
《沉默的天使》透過精神分析的角度,一步步探討兇手的內心狀態,想藉此推敲出他的下一個行動。劇情節奏頗慢,主角們也有大量的內心戲,雖然不致難看,但覺得實在有點多,我也沒有因此對他們的創傷特別有感。倒是查案過程中凸顯十九世紀紐約警察體系的腐敗和墮落,看了心情為之沉重。
Thumbnail
它並不是一部宗教史,在裡面看不到東西教會的對抗,或是希臘神祇的愛恨情仇。館長選了三十個主題,以文物當主角,來為讀者說明「信仰」在社會裡的角色與變遷。在啟蒙運動之前,宗教與政治是密不可分的,你可以看到信仰有時做為統治者的政治工具,有時也是人民自發的力量,使自己能夠完成更偉大之事。
Thumbnail
沒有宗教信仰,哪來的人生意義?本系列主要介紹精神科醫生、教授盧亦思的《無神世界的人生意義》。盧亦思詮釋科學的人文啟示,結合診間的經驗,用現代的新知來探討人生的老問題。意義和價值在人手裡,不假外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