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你是要推銷、還是認識新朋友,在對話過程中,總會有那個時刻,是會向對方提問的。
懂得問法、就能夠更了解對方,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但,這些需要提問的時刻,如果你覺得、阿不就是問嗎?那可就太可惜了。
因為你可能不知不覺的,讓這些客戶、新朋友流失!
不但沒有增加熟稔度、反而還大扣分喔!
問問題的技巧很多、但只要讓人家沒有壓力、舒服,那就是最好的提問方式。
而我今天,就要讓你帶走3種、問話同時還能讓人舒服的觀念和方法。
一樣是提問,常見一些業務的提問方式就是連珠炮:
「你家幾個人呢?」、「目前有保險嗎?」「你有那些保單呢?」
「規劃多少的保額呢?」
不管你談話目的是什麼、你這樣問就不要怪客戶把你看得很勢利眼--
因為是你自己把對話扭到這個方向去的嘛!
請你一定要展現出對她的好奇、把這位新朋友、新客戶當人看。
好奇他的理念、尊重他的想法、跟他站在同一片山頭看這個世界
問他為什麼這麼做?理由是什麼?
我知道很多人在這個環節,會只想快速蒐集到自己想要的資訊,來決定下一步要不要跟眼前這個人深交。
但,就像我說的:多點好奇、尊重彼此,並把這樣的想法貫徹到言語上。
將對方對你的信任度及好感值提升到最高,並在這樣的前提下才開始對對方提問。
你就能只用一半的時間、得到加倍的資訊內容
在一段對話中,被提問的人很常反感、抽離,你知道為什麼嗎?
因為他不斷在回答、但卻什麼東西都沒得到。
被問的人,感覺就是不斷把情報及個人資訊送出去。
如果今天你是要幫他諮詢、他知道要提供資訊,讓你來幫助他,那也就算了。
(就算是如此、顧問及諮詢都還是會相當有技巧的使用提問)
但如果今天雙方在一個平起平坐的出發點、交朋友、談生意,那憑什麼要我不斷給你資訊呢?
所以要讓對方感受到被你提問的過程,他也能有所收穫,你就能把要給對方的「好處」,設計成下面三種:
1.實質得到東西
這比較常見的是建立在商業關係上,提供金錢、贈品來換取情報、
提供小禮物給問卷調查的人等等的。
這類不必多提,因為大部分這種狀況不會出現在日常的互動中。
我們就先暫且不提。
2.提供對方彰顯自我的機會
如果你明確感受到,對方是極度缺乏自我認同的人,那這招必學。
(常在言談中說自己很棒、很厲害、習慣糾正你的言論、展現知識)
遇到這種人,要適時送他一點馬屁。
這類型的人就是喜歡倚老賣老、也喜歡假借跟你溝通的名義聽你恭維他。
偏偏這個世道都強調快速溝通、恭維已經沒什麼人在做了,所以你逆勢而行、反而又有效!
(看啊!連溝通技巧都在走復古流行。)
能做到這點,將會讓對方的這段對話非常舒服。因為他充沛的獲得了自我認同。
他會越來越想延長對話過程、你就能得到更多你想要的情報。
(你舒不舒服不是這篇的重點喔!你想要他的資訊對吧?)
3.得到更多你的資訊
恭喜你遇到比較正常的人了!
這跟上面第二點完全相反,也比較正常。日常的互動大部分都是遇到這類型的人居多。
「對方也同樣對你感到好奇及在意」
在一段交友關係中,雙方會逐漸了解彼此。
所以最適合的對話/提問方式,就是雙方聊到什麼話題、在你要提問前,你就先主動提供一點小故事。
一方面讓對方有對價感、讓他覺得對話有收穫。
第二方面也是暗示對方,等下回答你的問題的方法,也可以用跟你相同的方式。
「過門」是爵士鼓在樂曲中的表現。
概念就像是電影中的轉場、或是主菜之間的小菜。
目的是重整整場對話節奏和氛圍。
在NLP及催眠中、這樣的運用方式叫做「類比標記」。
而普通的對話中,也可以用下面這些例子,重整對話節奏。
避免讓對方感覺自己一直在被問問題。不但過程緊張不舒服、也很容易發悶。
運用下面四種提問的過門方式、把它放在對話中,你會發現你的提問對聽者而言、含金量瞬間飆高!
1.「你剛剛提的部分我有點想法、這跟你的XX(下個問題的關鍵人事物)是不是也有關係呢?」
→從問題1切到問題2的過門法
2.「我對你講的這部份很有興趣、那你覺得這有怎麼樣的影響到你/激勵到你/幫助到你/嗎?」
→同一個問題請對方更加深入回答的過門法
3.「阿你看我這樣理解對不對。你說的XXX是不是就是OOO的意思?」
→故意設計錯誤的理解、讓對方糾正你、反駁你、進而更加深入的過門法。
4.「好的這樣我理解OOO了。我預計下一個問題要問你的是XXX,但我們假設一下、假設OOO對你而言和XXX有關係、那你覺得會是什麼?」
→從問題1切到問題2的過門法,同時展現出對人的好奇、及誘發對方深入思考更加進入這段對話回饋圈。
提問不會是審問,如果你能善用上面的方法、甚至能讓人覺得被你問問題還很舒服、甚至很有收穫喔!